雅虎香港 搜尋

  1. 港股通2021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 萬 名用戶曾瀏覽 moneyhero.com.hk

    即上MoneyHero比較及申請證券戶口,可享永久豁免佣金,立即申請! 一眼睇曬交易佣金、存倉費等細節條款

  3. 全新基金客戶於推廣期內成功認購基金,可享「指定累積認購金額」0%認購費優惠! 全新股票掛鈎投資客戶迎新額外利率獎賞高達港幣3,000元! 投資涉及風險,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

搜尋結果

  1. 根据香港交易所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1年11月10日北向沪股通和深股通累计成交额为64万亿元人民币累计1.5万亿元人民币净流入内地股市南向港股通累计成交额23万亿港元累计约2.1万亿港元内地资金净流入港股

  2. 港股通T+2交收制度是指内地投资者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渠道购买香港市场的指定股票时交易结算的时间为T+2日交易日后第二个工作日)。 具体来说,当内地投资者在某个交易日的上午9:30至下午4:00之间进行买卖操作时,券商会将成交结果报送给香港交易所,并由香港交易所进行确认。 成交后,券商会将成交结果报送给内地结算公司,内地结算公司会在T+2日将资金划拨到相应的证券账户中。 T+3资金可取. 在港股通中,投资者的资金分为可用资金和冻结资金两部分。 可用资金是指投资者可以进行买卖操作的资金,而冻结资金是指投资者暂时无法使用的保证金或其他限制性资金。 根据相关规定,港股通中的可用资金在T+3日内可取。 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卖出股票后的第三个交易日即可将资金提取到自己的账户中。

  3. 原文链接:chinanews.com/cj/2021/1. 互联互通7周年 北向沪股通和深股通累计成交额达64万亿元人民币. 新华社香港11月17日电(记者 王茜 )香港交易所17日宣布,作为世界首创的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模式, 沪港通 迎来七周年。. 截至11月10日,北向沪股通和深股通七年 ...

  4. 深港通 标的是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成分股,恒生综合中型指数成分股,月均市值在50亿港币以上的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分股,深港两地上市的 AH股 。 建议资金量达到20日日均资产50万的朋友还是开通港股通账户比较好港股通账户的收费相对于港股账户来说会低很多。 像我知道的这家,龙头大券商,港股通账户佣金可以调到万1.2. 资金量如果符合港股通账户要求的话,普通账户可以调到下面的交易费用: 股票万1.2(全佣),可mian5; 场内基金 万0.5,mian5; 可转债上海百万分之5,深圳十万分之5; 国债逆回购 打1折。 编辑于 2021-01-11 19:11. 价值投资看人性.

  5. 2014年11月18日 · 15 个回答. 默认排序. 云锋金融 . 财报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沪港通的开通,本质上是为内两路资金,开通了一个新的往来渠道。 并不一定代表资金就会往内陆或者香港流动。 但是以恒生指数为代表的香港股市,从年初至今上涨了约10%,不得不说以沪港通的存在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那么,这些南下资金究竟从何而来? 是否还能持续? 他们都买了什么标的? 云锋金融的研究部出了一篇深度解析港股南下资金的文章,正好解答了这些问题。 -正文-. 全球化资产配置需求、人民币贬值风险对冲需求、寻求境外高收益资产需求这三大动力,正驱使内地资金源源不断的南下进入港股市场。 南下资金究竟有着如何的行为模式? 它们对港股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种影响又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6. 2017年5月21日 · 财报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 Joe De 谢邀。 简单地说,港股A股化是一个 双方共同靠近 的过程。 ————11.17更———— 今天借着沪港通正式开通三周年再来看这个问题。 三年前开通当日,北向资金买到了单日额度上限130亿人民币,而南向资金却只有区区17.67亿人民币。 似乎市场对A股的兴趣比港股要大出不少。 三年后的今天,南向的港股通累积成交已经达到3.33万亿港元(截止10月31日),为港股带来6375亿港元的资金净流入。 随着港股牛市来临,内地投资者经港股通的持股规模已经达到8088亿港元,较2016年底的3644.2亿港元增长超过1倍。 更可观的是,今年前十个月,港股通日均成交额在港股市场的占比增至7.2%,远高于2015年的2.4%和2016年的4%。

  7. 2021年7月28日 · 老钱. 理财 | 捡屎. 14 人赞同了该回答. 回是大批在美上市的中概们的Plan B。 那么问题来了: 香港市场接得住如此多的 中概 吗? 回娘家就能享受合理的估值和定价了吗? 抱着这个疑问,我去找了下港股市场的投资者构成,像这样: 不知是否深受房地产的影响,香港本地投资者的选偏好跟李黄瓜很像,就爱食利,喜欢盈利稳定、分红可观的传统公司。 而要想分红高,就一定要把估值砸下去,确保买入成本足够低—— 所以在港股玩深度价投总是破碎,大陆投资者想的是赚低估→合理的 均值回归 ,香港投资者想的是每年分 股息 。 一边要成长,一边要躺赚,没法往同一个方向使劲。 自己人能否对偏成长逻辑的中概们达成共识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把结构问题搞清楚,也能侧面回答港股市场的估值为啥一直如此奇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