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我們可以把上師、朋友,雖未壽盡卻因內、外死緣而突然命終,不能圓滿心願的所見所聞牢記於心。 應時常念,應思維念:「我也是這接被死亡主宰。

  2. 對於其真正想表達的答案,從文句本身看來可以有兩種理解: 1. 懂得事奉人後才能事奉鬼;明白生後才能明白。 2. 應該以事奉人為重,不應談論鬼;應該專注研究人生道理,不應談死的事情。 此兩者都只有論點而無論據,所以對於其反映了孔子怎樣的思想,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闡發。 上述第一種理解固然可以推論孔子暗示鬼神的存在及正視生死問題,但人與鬼神、生與死是甚麼關係,最少可作兩種闡發: 1a. 鬼神、死的道理比人、生活的道理深奧,所以應先學好後兩者,再學前兩者。 1b. 鬼神和死的道理就存在於做人和生活中,而後兩者比前兩者具體,學懂後兩者便自然懂得前兩者。 至於第二種理解,則起碼可闡發為: 2a. 孔子不了解鬼神和死的事情,或認為活人智慧難以了解,故避而不談。 2b.

  3. 一次逛街时突然觉得肚子很痛,于是走进街角的199吃到饱火锅店,想说借个厕所用用,偏偏找遍了一楼就是找到,于是我跑到二楼去,二楼是还在装修空荡荡的没有任何东西,但是却发现有一间厕所门贴着*故障待修,请勿使用*,我实在是忍不住了,管他三七二十一,反正四下无人

  4. 如《入胎經》中所說:「如果現在開始善加保養身體,最多也只能活一百歲,或稍久一些。. 」但是最長的極限也只有如此壽量。. 就算能活到一百歲,這中間的壽量也是很快就會銷耗殆盡。. 十二個月過完,就是一年;三十天過完,就是一個月;一晝夜耗盡 ...

  5. 2019年12月3日 · 以念今日決定不死,或多分不死,其心則執不死方面,便專籌備久住現法,不能籌備後世之事。. 於此中間為死所執,須帶憂悔而沒亡故。. 如果心想「今天不會死」,或「大概不會死」,就表示我們的心執持在「不會死」的想法,就會準備安住於今世 ...

  6. 1.總苦的特徵是只要在生死輪迴當中,不管在哪一道,都有這些苦。 2.別苦是指六道當中,每一道有它各別不同的苦。 子一 思維輪回總苦. 「思維輪回總苦」分三: ① 思維八苦。 ② 思維六苦。 ③ 思維三苦。 丑一 思維八苦: 【如《親友書》云:“仁和應厭於生死,欲乏病及老等,無量眾苦出生處。 ”應如是修。 此中修習厭生死者,謂思惟彼是眾苦根源。 苦者,謂已顯說欲乏等四。 “等”字攝四,共為八種。 此八種苦,是薄伽梵於多經中,明苦諦時數所宣說。 如《親友書》所說:“國王! 你應當厭離生死,因為它是「欲乏-求不得苦」、苦、病苦、老苦等無量眾苦的出生之處。 ”應當依照這樣來修持苦諦。 其中,修習厭離生死,是指思惟生死是眾苦的根源。

  7. 2021年1月28日 · ① 遮止受到怨敵傷害時,生起瞋心; ② 遮止見到怨家圓滿時,生起嫉妒歡喜之心,以及遮止見到怨家衰敗、痛苦時幸災樂禍的心理。 如何才能真正遮止呢? 即依靠思惟以下各種道理,以思擇力即能遮止。 初中分二: ① 破除不忍障樂作苦; ② 破除不忍障利等 ③ 作毀等三。 初中分二: ① 顯示理應瞋; ② 顯示理應悲愍。 注意:此處兩個“理”字,非常要緊! 實際上,以下都是運用緣起的正理作觀察修,“見緣起”是所有修法的眼睛,倘若具此法眼,便能通達以下修法。 初中分三: ① 觀察境; ② 有境; ③ 所依瞋非應理。 第一,“顯示理應瞋”,即按正理觀察之後,可以洞察到“瞋恚”完全是一種錯誤的反應。 所觀察的物件,可以是境、有境或所依,觀察的結果是生瞋合理。 金一、觀察境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