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不毛之地」指堅硬瘠薄、不適種植五穀的土地。 語出《公羊傳.宣公十二年》。 後用「不毛之地」形容荒涼貧瘠的土地。

  2. 2023年11月9日 · 不毛之地(拼音bù máo zhī dì),是一則來源於文人作品的漢語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戰國·公羊高《公羊傳·宣公十二年》。“不毛之地”原意是貧瘠荒涼不長莊稼的地方,廢棄的土地。毛:莊稼、草木。形容荒涼、貧瘠。在句中作主語、賓語。

  3. 不毛之地」指堅硬瘠薄、不適種植五穀的土地。 語出《公羊傳.宣公十二年》。 後用「不毛之地」形容荒涼貧瘠的土地。

  4. 不毛之地 【解释】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 【示例】南方~,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5. 不毛之地成語解釋:毛:地面上生長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種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涼、貧瘠或沒有被開墾的地方。也作“不發之地”。

  6. 成語: 不毛之地 [修訂本參考資料],注音: ㄅㄨˋ ㄇㄠˊ ㄓ ㄉㄧˋ,釋義: 1.草木不生的地方。《公羊傳.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喪人,錫之不毛之地。」《三國演義》第八七回:「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鄉。」 2.禿頭的謔稱。

  7. 《成語典》中漢字“不毛之地”注音為ㄅㄨˋ ㄇㄠˊ ㄓ ㄉ|ˋ,拼音為bù máo zhī dì,意思是毛,種植五穀。「不毛之地」指堅硬瘠薄、不適種植五穀的土地。語出《公羊傳.宣公十二年》。後用「不毛之地」形容荒涼貧瘠的土地...以及典故説明、典源、釋義、

  8. 不毛之地 荒涼 貧瘠的地方 遇 讒邪 興 謗,欺罔 天聰,暫 生 投杼 之 疑,遠 放不毛之地。 [文言文,繁體] 遇 谗邪 兴 谤,欺罔 天聪,暂 生 投杼 之 疑,远 放不毛之地。 [文言文,簡體] 出自:唐·魏元忠《請解職表》

  9. 不毛之地 」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指堅硬瘠薄、不適種植五穀的土地。 後則用來泛指荒涼貧瘠的土地。 書證

  10. 用於已登出編輯者的頁面 了解更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