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圖片: ctkm.com.tw
- 書法是中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份。 其表現形式是依附於漢字的藝術,而漢字屬於表意文字,筆劃的組合變化多端,與其他民族的拼音文字相比較,漢字更富於造形性。 加上漢字書法不僅有一套完整的筆法(點、橫、撇、豎、鉤等),更加有一套成熟的審美體系。
www.cityu.edu.hk/lib/about/event/ex_art_cae/ch_calligraphy.htm
其他人也問了
中國書法有哪五種書體?
中國書法是什麼?
中國書法與哪些藝術形式有關?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書法家?
書法家有哪些?
漢字書法有什麼特色?
現代中國書法發展成五種書體分別是: 楷書 、 行書 、 草書 、 隸書 、 篆書。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國家開始重視書法文化的發展,成立了中國書法家協會,以後各地方的書法協會相繼成立,現在書法協會已經有了相當完善的展覽機制,包括四年一次的國展和每年一次的單項展,各地方的展覽更是五花八門。 現在中國已有至少50所大學開設的書法專業,並健全了書法從本科到博士的學位建制。
自從 甲骨文 發明以來, 中國書法 的 字體 經歷了由 篆書 到 隸書 、 草書 、 楷書 、 行書 的發展階段。 每個階段都產生了數量眾多的 書法家 和書法作品,這些書法家和書法作品構成了中國書法的深厚傳統。 中國書法在古代已經是一門成熟的 藝術,有豐富、完整、一脈相承的理論體系,很多理論著作是書法家藝術實踐的總結,極大地影響了後人的書法學習和創作。 成立萌芽. [編輯] 上古商周. [編輯] 刻在龜甲上的甲骨文. 一般認為中國書法的歷史最早可以溯源到漢字的起源時期。 原始漢字的面貌和形成時期沒有確切的證據被發現,而目前發現的漢字最早的成熟形態是 甲骨文。 甲骨文是保留有部分 象形文字 色彩的漢字形態,從 十九世紀 末人們發現甲骨文到現在已經有超過15萬片的甲骨出土。
2022年11月25日 · 5大常見書法字體種類介紹. 下方分別依據5大常見的書法畫作字體演變進程,說明字體特色並提供畫作示範,方便日後快速辨識書法作品的字體種類: 1.篆書. 「篆書」為大篆、小篆的統稱,由秦王朝統一六國文字以後統一採用的文字系統,字體特徵是用筆圓活、字劃細硬且頭尾粗細一致;其中又因小篆字體優美、視覺充滿藝術性的緣故,持續受到書法家、官私用印篆刻使用至今。 2.隸書. 隸書的特徵是方塊字體,也是行書、草書、楷書等字體的演變源頭,為小篆簡化後方便書寫的文字系統,於漢朝發展至鼎盛,傳統有「漢隸唐楷」,指書法以東漢隸書與唐朝楷書為此兩種書法類型的藝術高峰。 特徵是字體寬扁、筆畫橫長直短,書寫上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3.草書.
中國書法發展簡表. 書法藝術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 在漫長的歲月中,它在不斷地演變。. 書體的發展演進最初是基於社會的需要及工具的改進而出現變化的,這就是功能上的改變。. 待到書體發展成熟後,書法亦進入了藝術化時期,藝術家的個性追求便成了風格變化 ...
中國書法可分為 篆 、 隸 、 草 、 行 、 楷 五種書體。 以下簡略地介紹中國書法發展的歷史。 楷書又稱“正書”、“真書”,是指端整的字體。 楷書由隸書直接演化而來的正規字體,它把隸書的“蠶頭雁尾”變為平直,字由扁平改為方正。 楷書開始萌芽於漢末,盛行於魏晉南北朝,唐代時最為鼎盛。 這種字體一直通行到現在,而且是人們學習書法必須練好的基本功。 *精選作品. 褚遂良(595-658)與歐陽詢(557-641)、虞世南(558-638)、薛稷(649-713)並稱初唐四大家。 楷體發展到初唐四大家,才真正做到橫平豎直,一點一劃均有規矩法則。 所以許多人認為真正的楷書直到唐代才最終成熟。 褚書用筆瘦勁,結體疏朗寬闊,筆劃富粗細的變化,優美的頓挫勾挑動作,更為褚書增加了一分嫵媚。
2023年5月15日 · 現存已知最古老的中國書法手稿來自逾3,000年前,可見於為商朝統治者所刻的銘文中。 自公元四世紀起,書法開始廣泛應用,並成為備受精英階層喜愛並收藏的藝術形式。 早在公元十世紀時,書法已經是科舉考試中的重要元素。 研習書法可以通向功成名就之路。 藏家和鑑賞家亦將優秀的書法看作高尚品德的象徵。 字跡優美意味著書寫者的人品出眾。 許友(1620-1663),《草書詩冊》。 水墨絹本 冊頁二十一開。 8⅜ x 5⅜ 英寸 (21.3 x 13.7公分)。 此拍品於2023年6月1日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6,804,000港元. 時光荏苒,直至二十世紀,書法仍然是中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華文化的悠久歷史息息相關。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中國藝術家憑藉書法作品在國際藝壇佔據獨一無二的地位。
中國書法可分為 篆 、 隸 、 草 、 行 、 楷 五種書體。 以下簡略地介紹中國書法發展的歷史。 先秦書法. 甲骨文. 金文. 從商末到春秋戰國的八百年間,出現了鑄造或刻鑿在鐘鼎銅器上的文字,為金文、鐘鼎文或吉金文。 商代晚期的金文特點是筆劃首尾尖銳,中間肥厚,整篇字形大小不一。 在到了西周中晚期開始,金文的結構變得和諧,筆勢勻稱,行距和字距的安排有刻意規範。 盤上的銘文共357字,記載的是西周晚期的土地契約。 當時“散”和“矢”是兩個相鄰的小國,因國界始終劃不清楚,經常打仗,人民覺得生活不安定,就找了第三個國家來仲裁。 他們決定用青銅鑄一個盤,上面註明國界位置,有問題時就拿這個盤出來做證。 散氏盤文字的線條瘦勁,宛轉靈動,結字取橫勢,章法上安排行列比較有序,兼有自由活潑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