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月30日 · 2·可延長樓宇壽命?有意見認為局部改造治標不治本,並不能根治整座樓宇結構的問題。何國聰指出香港樓宇的設計壽命一般為50年,雖然改造前有結構工程師檢視結構,但只能看到整棟樓的67%,難以評估改造後能延續多少年,但相信能減慢其老化速度。

    • 啟德風雲再起
    • 發展商落重注 高價投地
    • 機場城市未如理想
    • Cbd3將坐落人工島
    • 企業悄悄進駐港島東

    談到香港的CBD,可能會首先想起最歷史悠久的中環一帶。不過近期的焦點是九龍東的「CBD2」,由政府2011年在「起動九龍東」計劃中提出,範圍涵蓋舊工業區觀塘和九龍灣、新發展區啟德,其後再加入新蒲崗。政府文件當中的CBD曾採用「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及「Core Business District」兩種英文全寫,同樣有「中心」、「核心」的意思。 「要做好商業規模係重要嘅,唔係淨係零零丁丁一幢商場或者寫字樓,喺商場旁邊有好大量嘅商業用地、酒店,先多人走過嚟。」測量師劉振江對於理想的商業規模有一個準則,商業區應具備至少1000萬呎的商業樓面面積。如果將已規劃的商業用地改劃為房屋用途,會有多大影響?他認為剩下的商業用地除了要夠1000萬呎,亦要確保用地不會過於分散,例如...

    有別於CBD2內其他舊工業區,啟德當時是新發展區、難得一片大面積的市區用地。時任發展局局長、前特首林鄭月娥介紹「起動九龍東」時指出,推出計劃就是要捕捉啟德帶來的機遇,而啟德將會作綜合的發展,發展商自然對九龍東尤其啟德的商業發展寄予厚望,其後紛紛高價投地。不過,政府在2021年申請改劃啟德5塊商業用地作住宅,原先修訂會導致啟德商業總樓面面積減少15%,引起香港地產建設商會反對。最終經城規會審議後,只有3塊用地成功改劃。 改劃是否等同改變規劃的理念,甚至削減啟德發展區的經濟作用?凌嘉勤不認同,因為有別於中環CBD大部分用地為商業用途,政府規劃啟德時已經加入混合用途的特點,辦公室、酒店和住宅會在區內並存。這個規劃理念並非香港獨有,他提到CBD加入混合用途土地是世界潮流,市民可以從家居步行至工作地點...

    不過,陳劍青指出房屋、商業混合式發展並非新鮮事,而過去在其他地區的效果未如理想。「東涌規劃話要起機場城市,嗰度啲人就喺嗰度返工,咁最後係咪呢?好多尤其是基層唔係,變咗坐困愁城」。 以混合模式發展CBD的例子有新加坡,當地政府2019年宣布將CBD重新定位為全天候混合用途區域,除了辦公用地亦同時提供更多住宅單位及休憩設施。總部設於美國的建築及規劃公司Gensler則於2020年發表文章,指疫情下CBD比任何社區更受打擊,出現空無一人的街道和辦公樓。文中建議重新想像CBD,加入更多混合用途及本地化元素。 「本地化」亦與陳劍青對CBD的想像不謀而合,他期望經濟活動可以結合原有地方的特色。以中環CBD1為例,他認為其成功與歷史背景、新舊交融的環境有莫大關係,「甲級商廈下面嘅街、後面嘅巷會有排檔配緊鎖...

    香港第三個CBD將坐落於交椅洲人工島,提供約400萬平方米(約4305萬平方呎)的商業總樓面面積,將會集工作、居住、休閒娛樂一身。此外在北部都會區的規劃中,新界西北洪水橋、厦村及天水圍一帶亦有望成為第四個CBD。未來CBD將會由二變四,香港是否需要這麼多CBD? 我們看看現時寫字樓市場的供求情况,根據世邦魏理仕的數據,2022年12月底全港整體甲級寫字樓空置率超過15%,總空置面積高達1300萬呎,屬歷史新高。世邦魏理仕香港研究部主管陳錦平以中環CBD作對比,「其實成個中環實質是1460萬呎(甲級寫字樓面積),全港今日有1300萬呎嘅空置面積,差不多等於中環每一幢(甲級)寫字樓都空咗」。如果未來甲級寫字樓需求維持穩定,他估計將需要超過5年才能消化現有的空置面積,還未計及每年新建成的商廈。 目...

    幾位專家都認同香港對新商廈的需求會持續,不過是否只有「核心」商業區才能滿足市場?「非核心」地區會否有其優勢?陳劍青提出一個疑問:「香港商業發展會唔會邁向去中心化?荔枝角𠵱家差唔多係香港中小企嘅中心,愈來愈多工廈活化。你唔當佢係中心,但已經慢慢聚集成商業用地。」 從世邦魏理仕的數據看看「去核心化」現象,於2016至2019年由核心商業區(包括中上環、灣仔、銅鑼灣及尖沙嘴)搬入非核心區(港島東、九龍東及其他地區)的辦公室面積有104萬平方呎,而其後3年則下降至約97萬呎。陳錦平分析「去核心化」趨勢在疫情期間有放緩,因為CBD商廈的業主下調租金,加上搬遷辦公室成本高昂,不過隨着經濟復常「去核心化」可能重啟。《上市規則》規定上市公司每年必須按指引發表「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報告,促使企業有意...

  2. 2021年9月19日 · 文章日期:2021年09月19日. Share. (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政府希望以「土地共享先導計劃」,透過「市場力量」,利用地產商已整合業權的私人土地,加快房屋供應,2019年宣布政策時講明,「土地共享」項目土地擁有人需要交出部分土地,提供最少七成總 ...

  3. 2021年9月12日 · 從地政角度看,項目相當於地產商把他在西地盤擁有的地皮,換取政府在東地盤的官地,組合成東地盤的私項目,是典型的「非原址換地」協議,有既定程序處理,與「土地共享」風馬牛不相及,只是披上「土地共享」的外衣混水摸魚,或者有人說 ...

  4. 2020年11月22日 · 文章日期:2020年11月22日. Share. 涉事樓宇有5層高,齡近70年,消防處及屋宇署稱會針對60年齡或以上的舊展開巡查行動,預計年底前會完成巡查2500幢。. (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油麻地唐樓一場大火奪去8條人命,成為新聞焦點後,這幢1951年落成 ...

  5. 2021年1月17日 · 本研社提出將260呎以下單位定義為「不適切居所」,原因是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香港物業報告》分類,最細一類是215呎以下,但團隊發現過往十年落成的開放式,即無房單位,面積都在220至260呎之間,故採用市建局對招標項目所建單位實用面積,規定不得少於260呎,作為界線。 在歐洲國家,怎樣的居所才算適切呢?

  6. 2022年10月2日 · 加上現時全港廠地的使用狀况相對不透明,翻查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物業數據,沒有提供全港特殊廠房的空置等資料,而2022年規劃署公布的全港工業用地分區研究報告,亦未包含廠地的現况調查,令創新園以外的各區閒置廠房消失在公眾視野中,公眾想租用也難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