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22年10月25日 · 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2025年展開.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立法會簡介施政報告相關措施時指,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擬於明年展開環評程序,2025年開始填海。. 她說,政府希望提速,以東涌新市鎮為例,由開始研究到填海用了大約六年時間,這次交椅洲人工島由 ...
交椅洲人工島. 研究概覽. 研究背景. 根據 2021 年公布《香港 2030+:跨越 2030 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 (《香港 2030+》)最終建議的概念性空間框架,發展位處維港都會區延伸部分策略性位置的交椅洲人工島,可提供約 1 000 公頃土地,應對香港中長期的部分用地需求。 2022 年《施政報告》指出交椅洲人工島將為香港發展擴容擴量,提升香港作為金融、商業和貿易中心的競爭力。 而2023 年《施政報告》亦提出交椅洲人工島將提供1 000公頃土地,以宜居、智慧、環保及具抗禦力作為發展策略,打造新一代核心區域,連通港島、大嶼山、機場、新界西以至深圳前海。
交椅洲人工島. 第三個核心商業區. 生活社區之間的藍綠走廊. 海濱長廊及人工島之間的水道. 區域公園及水上活動設施. 初步建議 填海範圍. 初步建議 概括土地. 用途. 初步建議 策略性. 運輸基建. 初步建議 可能. 融資選項. 公衆參與. 小冊子. 影片. 一圖盡覽. 根據 2021 年公佈《香港 2030+:跨越 2030 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 (《香港 2030+》)最終建議的概念性空間框架,發展位處維港都會區延伸部分策略性位置的交椅洲人工島,可提供約 1 000 公頃土地,應對香港中長期的部分用地需求。
2023年1月8日 · 填海造地 投資未來 — 交椅洲人工島. 交椅洲人工島項目,透過填海造地1 000公頃為香港發展擴容擴量,單以未來十年3 000多公頃的「熟地」預測計算,我們期望當中有300公頃來自人工島的新建土地,以應對住屋和其他社區需求及支持香港中長期的持續發展。. 我 ...
2024年3月1日 · 明確說明交椅洲填海延遲2-3年. 陳茂波今早出席港台英文節目《財政司司長熱線》時表示,交椅洲人工島必須先完成可行性研究,並對環境採取緩解措施,故原定2025年底開始填海工程,目前估計會延遲2至3年。 今次是他較明確說工程延後的具體時間表。 他又指,過去一直有收集各方意見,包括是否將新基建項目交到私人市場投資和發展,以助減低政府開支,但同時要平衡政府對此新發展區域土地的控制權。 陳茂波又指,會繼續釋放涉及公共用途的棕地,而住宅或商業棕地的業權人,需要在限期前完成換地。 他舉例指,去年粉嶺北、古洞北有土地,無在指定限期內完成換地,政府因此啓動收地程序,強調當局無維持高地價的政策,而是希望有更多土地形成儲備,以支持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2022年12月16日 · 《香港01》獲悉最新填海方案,當局計劃將原來兩個人工島包圍交椅洲的方案,改為在該附近分開A、B及C三個島,三島之間開闢Y型水道,減少人工島對水質及生態造成的可能影響。 人工島將設第三個核心商業區及7個住宅社區,標榜以「15分鐘生活圈」概念進行規劃。 據悉人工島將設環保集體運輸系統連接三個島嶼,有資料顯示,計劃料興建全長約30公里的港島西至洪水橋鐵路,將貫穿其中兩個島,接駁至規劃中的港深西部鐵路(即洪水橋至前海)直達深圳,鐵路同時接駁港鐵港島線、東涌線及屯馬線。 交椅洲人工島埴海改為三島Y型水道方案。 (香港01製圖) 三島Y型水道避免對水質及生態造成影響.
施政報告指出,「明日大嶼」將是未來二、三十年香港的長遠發展願景,項目計劃在 交椅洲 和 喜靈洲 附近分階段填海興建人工島,填海面積達1,700公頃。 除人工島填海外,「明日大嶼願景」亦包括北大嶼山周邊水域的近岸填海工程、興建策略性交通基建及升級現有道路基建等工程 [1][2]。 沿革. 早期研究(港英時期):北大嶼人工島.
施政報告指出,「明日大嶼」將是未來二、三十年香港的長遠發展願景,項目計劃在 交椅洲 和 喜靈洲 附近分階段填海興建人工島,填海面積達1,700公頃。 除人工島填海外,「明日大嶼願景」亦包括北大嶼山周邊水域的近岸填海工程、興建策略性交通基建及升級現有道路基建等工程 [1][2]。 沿革. [編輯] 早期研究(港英時期):北大嶼人工島. [編輯]
2024年2月28日 · 陳茂波今日在財政預算案記者會回答提問時說,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均為土地供應的重要項目,前者正在進行,後者則要先進行研究,兩個項目的推展時間有別,交椅洲會略後於北都。
交椅洲人工島擬按以下三個主要規劃目標發展: 繁榮多元 – 提升香港的國際競爭力和區域重要性,包括透過在人工島上發展第三個核心商業區,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繼續發揮國際貿易中心角色及强化法律服務方面的優勢。 核心商業區外亦會預留土地發展其他經濟產業,為長遠多元經濟發展作出準備,並為青年人提供優質就業機會; 綠色宜居 – 構建可持續、易達及以人為本的社區,採用15分鐘生活圈規劃概念,鼓勵居民以步行或騎單車等健康模式出行。 另外,參考《香港2030+》的建議改善居住空間,在土地規劃方面引入較前瞻的參數,包括假設增加公私營住宅單位平均面積一至兩成,並將休憩及社區設施用地與人口比例分別增至每人不少於3.5平方米;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