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字詞:五十步笑百步,注音:ㄨˇ ㄕˊ ㄅㄨˋ ㄒㄧㄠˋ ㄅㄞˇ ㄅㄨˋ,釋義:在戰場上退卻五十步的士兵嘲笑退卻一百步的士兵,其實都是敗陣逃跑,何分遠近? 比喻自認犯錯程度較輕的人,譏笑認為犯同樣錯誤,但程度較嚴重的人。 語出《孟子.梁惠王上》。
dict.conc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42926&la=0&powerMode=0
以五十步笑百步 (原文与翻译)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或 百 步 而 後 止, 或 五十 步 而 後 止。. 以 五十步笑百步, 則 何 如?. 曰:「不可, 直 不 百 步 耳, 是 亦 走 也。. 」 [文言文, 繁體] 孟子 对 曰:「王 好战, 请 以 战 喻。. 填然 鼓 之, 兵刃 既 接, 弃甲曳兵 而 走。. 或 百 步 而 后 止, 或 五十 步 ...
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先秦〕.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完善. 译文及注释.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原文
- 翻譯
- 典故
- 解釋
- 詞語
基本信息以五十步笑百步 解釋:作戰時後退了五十步的人譏笑後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別人有同樣的缺點錯誤,只是程度上輕一些,卻毫無自知之明地去譏笑別人。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示例:老舍《四世同堂》:“他和瑞豐原來差不多,他看不起瑞豐也不過是~罷了。” 【用 法】 複句式;作賓語、分句;含貶義。
•中文名:以五十步笑百步
•外文名:Laugh a hundred steps in fifty steps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
•解釋:比喻自己跟別人有同樣的缺點錯誤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殍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梁惠王說:“我治理梁國,真是費盡心力了。黃河西地方遭了饑荒,我便把那裡的百姓遷移到河東,同時把河東的糧食運到黃河西。河東遭了饑荒,也這樣辦。我曾經考察過鄰國的政事,沒有誰能像我這樣盡心的。可是,鄰國的百姓並不因此減少,我的百姓並不因此加多,這是什麼緣故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戰爭,那就請讓我用戰爭打個比喻吧。戰鼓咚咚敲響,槍尖刀鋒剛一接觸,有些士兵就拋下盔甲,拖著兵器向後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腳,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腳。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恥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嗎?”
惠王說:“不可以。只不過他們沒有跑到一百步罷了,但這也是逃跑呀。”
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鄰國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農業生產的季節,糧食便會吃不完;如果細密的魚網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魚,魚鱉就會吃不光;如果按季節拿著斧頭入山砍伐樹木,木材就會用不盡。糧食和魚鱉吃不完,木材用不盡,那么百姓便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遺憾。百姓對生養死葬都沒有遺憾,就是王道的開端了。分給百姓五畝大的宅園,種植桑樹,那么,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穿絲綢了。雞狗和豬等家畜,百姓能夠適時飼養,那么,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畝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礙他們的生產季節,那么,幾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餓了。認真地辦好學校,反覆地用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的大道理教導老百姓,那么,鬚髮花白的老人也就不會自己背負或頂著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歲以上的人有絲綢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餓不著、凍不著,這樣還不能實行王道,是從來不曾有過的事。現在的梁國呢,富貴人家的豬狗吃掉了百姓的糧食,卻不約束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人,卻不打開糧倉賑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說:‘這不是我的罪過,而是由於年成不好。’這種說法和拿著刀子殺死了人,卻說‘這不是我殺的而是兵器殺的’,又有什麼不同呢?大王如果不歸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會投奔到梁國來了。”
梁惠王問孟子:“我對於國家,總算盡心了吧!河內年成不好,我就把河內的災民移到河東去,把河東的糧食調到河內來。河東荒年的時候,我也同樣設法救災。看看鄰國的君王還沒有像我這樣做的。可是,鄰國的百姓並沒有大量逃跑,我國的百姓也沒有明顯的增加,這是什麼道理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打仗,我就拿打仗作比方吧。戰場上,戰鼓一響,雙方的士兵就刀對刀、槍對槍地打起來。打敗的一方,丟盔卸甲,拖著刀槍,趕緊逃 命。有一個人逃了一百步,另一個人逃了五十步。這時候,如果那個逃了五十步的竟嘲笑那個逃了一百步的膽小怕死,你說對不對?”
梁惠王說:“當然不對。他只不過沒有逃到一百步罷了,但同樣也是逃跑啊!”
孟子說:“大王既然懂得了這個道理,怎么能夠希望你的百姓會比鄰國的多呢?”
逃了五十步和逃了一百步,雖然在數量上有區別,但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逃跑。梁惠王儘管給了百姓一點小恩小惠,但他發動戰爭,欺壓黎民,在壓榨人民這點上,跟別國的暴君沒有本質的差別。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看事情要看本質,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五十步笑百步”這句成語就是從這則寓言中提煉出來的。
解讀:有時人的想法初衷是好的:奮發有為,追求卓越,但一經實施,卻總囿於事物的表象,看似與以往,與他人大相逕庭,卻仍出一轍。孟子一語破的,解除了梁惠王長期的困擾。
1.焉耳矣:三個語氣詞在句末連用,相當於“了”,表示加重語氣。
2. 無:通“毋”,不要
3. 頒:通“斑”
4. 塗通“途”,道路
5. 梁惠王:魏惠王。
6. 河內:魏國的地區名稱,下文“河東”相同。
《成語典》中漢字“五十步笑百步”注音為ㄨˇ ㄕˊ ㄅㄨˋ ㄒ|ㄠˋ ㄅㄞˇ ㄅㄨˋ,拼音為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意思是作戰時,敗退五十步的人譏笑敗退一百步的人膽小。
五十步笑百步,簡稱五十笑百,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之一則寓言. 孟子對梁惠王(魏惠王)說,士兵在陣前逃跑,一人逃了五十步,另一人逃了一百步,前者就譏笑後者不勇敢,以此來比喻譏笑別人犯錯時,自己亦犯了同樣之錯誤,只是程度輕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