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3日 · 【明報專訊】內地「古裝男神」任嘉倫與女演員邢菲在玄幻劇《烈焰》攜手闖蕩三界,深情陪伴彼此。該劇首播一周後,登上愛奇藝全球排行榜冠軍。故事描寫任嘉倫飾演的人族王子「伍賡」遭遇國破家亡後,淪落為奴隸卻始終沒忘初心,誓言替父母和 ...

  2. 2024年3月25日 · 白鹿又有「男神收割機」之稱,與她合作的男演員皆是內地當紅小生,包括羅雲熙、許凱、任嘉倫、張凌赫和王鶴棣等。 《命轉皇后》26歲男主角張凌赫人氣亦不俗,外形帥氣加上188cm身高,被封「新一代顏帝」。

    • 新選舉制度強化了關係政治?
    • 以「政治為終身志業」的院系教育
    • 「資本是沒有祖國的」
    • 「平等政治」與「希望政治」

    「完善選舉制度」落實,需通過「選舉委員」提名方能獲參選機會,門檻提高。不少人直觀認為「素人」及「新秀」更不易獲選委青睞,變相有利「政商後代」。政治領袖不取決於門第,重要的是,是否懂民生、有手腕、具遠見。本文想探討一個過去鮮有觸及的課題:究竟在香港有否條件在「政商後代」培養出政治領袖? 「貴族參政」在不少政體屢見不鮮。貴族參政歷史根深的英國,過去多屆首相都來自中產或以上家庭,部分更是富甲一方的貴族之後。可合理預期他們生活無憂,並與上層名流及跨國企業高層擁有特殊私人及家庭關係。簡單地說,英國首相年薪約170萬港元(香港特首年薪約500萬港元);實際上要維持上流社會生活,根本不可能沒家族支持參政,僅依賴微薄薪俸明顯是杯水車薪。 綜觀大部分政治領袖一生仕途,都要廣結人緣,累積口碑是很重要條件。無疑出...

    除了人脈,政治領袖能否具感召力,組建有相同理念的團隊,亦是重要條件。筆者發現,學院的教育,實際帶來相對穩定及公平的政治培養機制。比較英國的政治領袖及港督,會發現在學歷及學科專業上都有很特定方向。英國本地常有說法形容,牛津大學是國會議員的搖籃;工黨領導則有不少來自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內地政治也有相似情况,政商領導不少出自「北清」兩所國家頂尖學府。 有云「學而優則仕」。收分要求最高的學府,吸納的都是被社會認可的精英。其一,不論出身,都需通過公開考試而被取錄,確保公平性及個人能力。其二,同窗在求學時期坐而論道,建立識於微時的信任;也對當下時政、未來政局產生共同理想與社會關懷,為團隊建立雛形。其三,個別學院的政治學科訓練定位明確,培養世界各國管治人才;學科設計上兼備理論和實用。 顯然香港各大院校的政治...

    回到本地,政商二代何以多年難有政治領袖?筆者私下訪談,歸納了幾個主要問題。 第一,政商二代對參政或加入「熱廚房」都心存顧忌,機會成本較高。大部分香港「政商家族」都有商業背景,即使不考慮自身情况,也要顧及企業或家族利益。過多參與政治,有機會影響企業發展。有時高調的表態更像是為滿足組織要求及需要,參與政治更像是社交、維持政商關係。 「資本是沒有祖國的」。香港絕大多數企業都涉及全球業務,香港只是板塊其中一部分;他們的利益不一定與中央及港府完全一致,缺少誘因共同維持管治;港英政府年代的匯豐銀行、怡和洋行的業務則全賴於亞洲和香港,有很大動機與港英政府同心同德。同樣情况與英國本地政治人物相似,大多是百年家族,家族利益已經在政商界盤根錯節,在情在利也需要共同維持管治。 第二,即使有意培養「政商後代」作為政...

    未來的政治制度,顯然已經為「愛國者治港」,定下政治底線及制度保障機制。「政治議題」將不會是未來選舉主要裂隙;取而代之理應是在民生、經濟、發展、環保、社會福利等問題上的完整構想和識見。 對港部門及建制陣營也應該與時並進。有意識地改變用人思維,放棄「計劃式」的培養,轉為循「市場式」的風險投資。根據不同政策領域中的表現及潛力,招徠在該領域中的人才,平等對待、長期關注和聯繫,作適當政治引導,並給予足夠空間和機會。尤其明確了「愛國者治港」的制度底線後,是時候減少以諮詢委員會及各類公職作為政治培訓場或友好酬庸——現時這些做法,有時反而削弱這些崗位的權威、信任及「行政吸納政治」的重要功能。 筆者一直認為香港有很多了不起的政商家族,如何在香港這個複雜的政治和經濟環境自處,一直游刃有餘。然而,新國際形勢已至,...

  3. 2021年6月29日 · 製作團隊從經理人花姐接手調教MIRROR,任務達成比高收視成績重要,讓更團結的MIRROR在演藝路上走得更遠。監製楊豪跟編導劉靜妍及資料撰稿的陳旭翎接受訪問,在調教營見真面目,電視播映的是拍攝內容的20%,未曝光的有12子說不出的秘密!

  4. 2021年4月8日 · 【明報專訊】立法會正審議《2021年公職(參選及任職)(雜項修訂)條例草案》,通過後區議員便要宣誓。元朗區議員杜嘉倫昨日宣布不會宣誓,並已辭職。熱血公民鄭松泰昨在立法會相關法案委員會問及,若議員在條例通過前辭職,是否不會被追討薪酬。

  5. 2021年3月28日 · 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與香港觀鳥會教大家憑聲辨鳥,近日推出「野鳥歌唱家」海報,涵蓋本港出沒的噪鵑、暗綠繡眼鳥(相思)、鵲鴝(豬屎喳)、八哥、樹麻雀等12種鳥,每隻鳥圖旁邊都有二維碼,「掃一掃」即可聽鳥聲認識12種雀鳥。 《明報》電子平台組綜合漁護署、香港觀鳥會、康文署網站的資料,讓大家一文辨清12種雀鳥特性及鳥鳴聲。 點擊觀看更多圖片. +5. 1. 噪鵑的鳴唱聲為重複的「ko-el、ko-el」,持續響亮且漸漸提高音調。 夏季在市區的大型公園及樹木生長的開闊地方都可以聽到噪鵑的叫聲。 【音檔: 噪鵑叫聲 】 2. 暗綠繡眼鳥(相思) 暗綠繡眼鳥(又名相思)身上呈鮮綠色,喉和尾下呈黃色,具明顯白色眼圈,叫聲是輕柔而有點顫抖的「吱」聲。 【音檔: 暗綠繡眼鳥叫聲 】 3.

  6. 2023年9月13日 · 【明報專訊】數碼港電腦系統早前遭入侵,逾400GB數據昨在「暗網」(Dark Web)被公開,包括數碼港行政總裁景信等5名高層的身分證號碼、薪金、銀行帳戶號碼、住址及電話號碼等個人資料。 本報昨按有關電話號碼致電景信,他稱「好多人都有我電話號碼」,稱要先核實記者身分再回應。 有受害者稱至昨日沒接獲數碼港聯絡,擔心資料會被用作借貸。 數碼港董事楊全盛稱,外泄資料主要存放在共享硬碟(shared drive),相信要調查為何共享硬碟會有敏感資料,如涉人為過失須嚴懲。 國際黑客組織Trigona將數碼港逾400GB數據放上暗網拍賣,底價30萬美元(約234萬港元),網站昨顯示資料「已泄漏」,可開啟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