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最後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則是對美好祝願的寄托,表達了對天下離人的深深掛唸,以及對人與人之間真摯情感的珍眡。 整首詞情感深沉,意境優美,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2. 但願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 讓對於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 古人有“神交”的說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見面,卻能以精神相通。

  3.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出自宋代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原詞作品
    • 寫作背景
    • 詞作賞析
    • 後人評價
    • 作者簡介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是: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長久,不管相隔千山萬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潔美好的樣子。這句話常用於表達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願。出自 宋·蘇軾《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文名: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外文名:We wish each other a long life so as to share the beauty of this graceful moonlight, even though miles apart.

    •類別:俗語

    •出處: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

    原詞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注釋

    【水調歌頭】:詞牌名。本文選自《東坡樂府箋》(商務印書館1958年版) 【丙辰】熙寧九年(1076) 【達旦】早晨;白天 【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宮闕】指月中宮殿,闕,古代宮殿前左右豎立的樓觀。 【歸去】回到天上去。 【瓊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像中的仙宮。 【不勝】勝:承擔、承受。經受不住。(古代讀shēng,現在一般讀shèng) 【弄清影】弄:賞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 【何似】哪裡比得上。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朱閣:朱紅的華麗樓閣。綺戶:雕飾華麗的門窗。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 【但願】但:只。 【千里共嬋娟】共:一起欣賞。嬋娟一些美好的事物,在這首詩里特指月亮。雖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光。

    譯文

    明月什麼時候出現的?(我)端著酒杯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宮闕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 我想乘御著清風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來就是從天上下到人間來的,所以說“歸去”) 我又恐怕來到玉石砌成的美麗月宮,自己在高空中經受不住寒冷(傳說月中宮殿叫廣寒宮)。 在浮想聯翩中,對月起舞,清影隨人,仿佛乘雲御風,置身天上,哪裡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閣樓,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該對人有什麼怨恨,卻為何偏偏要在親人離別之時又圓又亮?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也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長壽,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亮。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此詞寫於1076年中秋,此時的蘇軾和他的弟弟蘇轍(子由)已經四年沒見面了。先秦有詩曰:“棠棣之花,萼胚依依。兄弟之情,莫如手足。”更何況蘇軾與子由政見相投,互相支持。其早年曾與子由有過“功成身退,夜雨對床”的約定。而當時的蘇軾因與主持變法的王安石政見相左,所以自求外調知密州,引謂是仕途迷濛,有一種苦悶在心頭,是千萬句話並與由說,中秋(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這天的月亮最大最圓。人們把它作為合家團圓的象徵。但寫此詞的時候蘇軾在密州任職。這天晚上,蘇軾喝了一夜的酒。趁著酒興。揮毫寫下了這不朽的名句。官場失意的詞人不道淒涼語,反說只要大家都健康地活著。雖然人隔千里。照耀我們的還是同一個月亮。不僅表現了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而且借月說事。與中秋的背景非常吻合。可謂情景...

    對月賞景

    上片一開始就提出一個問題:明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把青天當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這兩句是從李白的《把酒問月》中脫化而來的,李白的詩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不過李白這裡的語氣比較舒緩,蘇軾因為是想飛往月宮,所以語氣更關注、更迫切。“明月幾時有?”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想是在驚嘆造化的巧妙。我們從中可以感到詩人對明月的讚美與嚮往。 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把對於明月的讚美與嚮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從明月誕生的時候起到現在已經過去許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裡今晚是一個什麼日子。詩人想像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著說:“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他想乘風飛向月宮,又怕那裡的瓊樓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兒的寒冷。“瓊樓玉宇”,語出《大業拾遺記》:“瞿乾佑於江岸玩月,或謂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隨我觀之。’俄見月規半天,瓊樓玉宇爛然。”“不勝寒”,暗用《明皇雜錄》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葉靜能邀明皇游月宮。臨行,葉叫他穿皮衣。到月宮,果然冷得難以支持。這幾句明寫月宮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潔,把那種既嚮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寫了出來。這裡還有兩個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風歸去”的“歸去”。飛天入月,為什麼說是歸去呢?也許是因為蘇軾對明月十分嚮往,早已把那裡當成自己的歸宿了。從蘇軾的思想看來,他受道家的影響較深,抱著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又喜歡道教的養生之術,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賦》描寫月下泛舟時那種飄飄欲仙的感覺說:“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這首詞互相印證。 但蘇軾畢竟更熱愛人間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著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與自己的清影為伴,一起舞蹈嬉戲的意思。李白《月下獨酌》說:“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蘇軾的“起舞弄清影”就是從這裡脫胎出來的。這首詞從幻想上天寫起,寫到這裡又回到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一個“我欲”、一個“又恐”、一個“何似”,這中間的轉折開闔,顯示了蘇軾感情的波瀾起伏。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他終於讓入世的思想戰勝了。 “明月幾時有?”這在九百年前蘇軾的時代,是一個無法回答的謎,而在今天科學家已經可以推算出來了。乘風入月,這在蘇軾不過是一種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為現實。可是,今天讀蘇軾的詞,我們仍然不能不讚嘆他那豐富的想像力。

    閉目思念

    下片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著屋裡失眠的人。“無眠”是泛指那些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么遺憾的事啊!於是詩人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示了對於不幸的離人們的同情。 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了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固然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她有被烏雲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這幾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況,很有哲理意味。 詞的最後說:“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是美好的樣子,這裡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嬋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謝莊的《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么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繫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但願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於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說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見面,卻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嬋娟”也可以說是一種神交了!王勃有兩句詩:“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意味深長,傳為佳句。我看,“千里共嬋娟”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張九齡的《望月懷遠》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杜牧的《秋霽寄遠》說:“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都可以互相參看。正如詞前小序所說,這首詞表達了對弟弟蘇轍(字子由)的懷念之情,但並不限於此。可以說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願。也表達了千古的離人之願。

    藝術表現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藝術表現,展示書法等作品。

    對於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是推崇備至。《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認為是寫中秋的詞里最好的一首,這是一點也不過分的。這首詞仿佛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我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蘇軾(1037~1101),著名文學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公元1079年(神宗元豐二年)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次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公元1094年(紹聖元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歸,次年卒於常州。

    蘇軾詩、詞、文、書、畫皆工,是繼歐陽修之後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詞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作品今存《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詞有《東坡樂府》等。

  4.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的意思是: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長久,不管相隔千山萬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潔美好的樣子。 這句話常用於表達對遠方親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願。

  5. 2019年6月23日 ·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這首《水調歌頭》,開篇的小序寫得很清楚了,是中秋夜懷念弟弟蘇轍所作,開頭第一句起筆就寫「明月幾時有」,所以整首詞都是圍繞著中秋和月亮展開了瑰麗的想像和深入的思考,這首詞把人間的悲歡離合與月亮的陰晴圓缺 ...

  6. 但願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要打通空間的阻隔。 讓對於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 古人有「神交」的說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見面,卻能以精神相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