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6年5月15日 · 據統計國人常用中藥材前10名是枸杞黃耆紅棗肉桂甘草當歸大茴香子或胡荽子)、人參川芎地黃生地黃熟地黃),前10名每年進口量都在100萬公斤以上。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中藥組組長陳崇哲表示,枸杞具有潤肺、清肝、滋腎、益氣、生津、明目等功能,許多中醫師用於頭痛、目眩、虛勞、遺精。 此外,枸杞也是常見的食材,除了入菜、燉雞湯,坊間還有人用於養生粽、枸杞桂圓養生蛋糕。 排名第二的黃耆具有補脾益氣的功能。 還有中醫師結合漢方、溫泉,調製「黃耆藥王湯」,做為全身藥浴、足部藥浴。 排名第三是紅棗,具有健脾益胃、補氣養血、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等功能,補氣養血又價廉。

  2. 2024年5月4日 · 2024/05/04 14:27. 〔記者李文德/雲林報導〕雲林縣古坑鄉種植竹筍面積大約3000公頃,產量占全縣8成左右,其中在草嶺山區公私有竹林約占1500公頃。 近年來台灣獼猴對於農作物加害日趨嚴重,古坑山區的母竹(台語稱筍母),今年遭群啃食,部分竹林已無母竹更新竹林,恐造成竹林消逝命運。 當地提出節育示範區及成立獵人隊等建議,希望能盡快找出對策。 雲林縣古坑鄉草嶺山區公私有竹林於1500公頃,筍農習慣每年將部分新生竹筍當作「母竹」,以利更新竹林。 不過今年母竹遭獼猴啃食殆盡,約有8受損。 有種植經驗逾30年的筍農直喊「從來沒有遇過這種情況」。 雲林縣石壁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賴郁憲表示,估計草嶺山區竹林8面積無法倖免於難,其中更有3已是完全受損。

  3. 2024年5月1日 · 據醫療網站《MedicalXpress》報導,中國南京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年輕動物血液中存在著一種微小的「分子藥丸」——細胞外囊泡(EVs),能夠有效 ...

  4. 2016年1月2日 · 〔記者黃旭磊/高雄報導〕今年冬天氣溫偏高,導致蜜棗快熟,又受去年杜鵑等颱風影響,農估計減產近2。 高雄市為臺灣最重要蜜棗生產基地,本月開始採收中葉仔、珍寶等品種,不過,今年冬季均溫高於往年,農推測少了「鎖住甜味的極凍口感」,且天熱催熟需儘速採收,避免過熟落地。 大社區農會推廣股股長謝明元說,今年冬季天氣異常熱,中葉仔、珍寶這兩種蜜棗約在10天就可成熟,採收期約在1月10-15日,天熱需密集採收避免過熟,果農比較辛苦,而冬天是蜜棗最佳賞味期,近年已成為農曆過年前最佳賀禮,歡迎民眾踴躍下訂採購。 大社區種植蜜棗面積約為853公頃,蜜棗總產量可達1萬6千2百多公噸。

  5. 2014年5月8日 · 2014/05/08 06:00. 〔記者楊金城/柳營報導〕「樹倒猢猻散」俗諺,人人耳熟能詳,但樹所指的猢猻木,又稱樹、旅人樹、麵包樹,則是難得一見,在柳營台糖江南渡假村內植物園,就有兩棵樹齡約八十歲的猢猻木,果實長得像「人」形,遊客嘖嘖稱奇。 猢猻木的蒴果長得像「人」、也像「猴子」形狀,其實蒴果外觀較像上窄、下是圓柱體的瓶子、麵包。 渡假村查閱資料,猢猻木樹高可達十五米以上,樹皮富含纖維質,可製繩、袋子,蒴果的果肉可食用,種子可成為咖啡的代用品,果漿混合牛奶可做成提神飲料。 猢猻木在遠古時代即為恐龍的食物,原產於非洲,傳至中國雲南時,猢猻木果實了猴子最愛的食物,喜愛爬在猢猻木上,「樹倒猢猻散」的俗諺即和猢猻木有關。

  6. 2017年1月15日 · 〔記者洪臣宏/高雄報導〕大社三寶農特產觀光季今天登場,蜜棗、珍珠芭樂受到去年接連颱風影響,減產約4,但農陳清良仍拿下全國蜜棗評鑑 ...

  7. 2020年2月23日 ·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明天是農曆二月初二土地公生日,很多人知道要準備麻糬當供品,知名民俗專家廖大乙透露,麻糬以綠豆、花生餡最旺,想招財、求土地公助一臂之力,還可準備蜜棗、梨子、蘋果和柑橘,其中蜜棗要兩盤每盤各7粒,因1週有7天,「棗棗梨果柑」諧音「週週來果甘」,請土地公週週幫忙招財,或成就某心願。 以台灣燈會主燈預言國運聞名,今年精準預測蔡英文連任的民俗專家廖大乙,也很重視農曆二月初二土地公生日,他說,土地公生日拜對了,一樣可以求土地公賜財運、助一臂之力。 廖大乙表示,土地公是地方的守護神,莊稼收成、六畜興旺、求財富保平安都是其掌管事務。 這幾年很多人都知道拜土地公要準備麻糬,因土地公年紀大了要吃軟的點心,也說麻糬可黏錢,但麻糬內餡有很多種,建議優先選綠豆餡和花生,這兩種餡最旺。

  1. 相關搜尋

    余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