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鍾岳樺醫師指出甲狀腺亢進是年輕女性常見的內分泌疾病20-30歲女性居多引起的原因包括遺傳壓力藥物感染產後抽菸等症狀包括心悸手抖怕熱體重減輕食慾增加排便次數增加容易流汗焦慮失眠及呼吸喘等。 甲狀腺亢進如果沒有接受治療或是沒有規律服藥,有少數病人會發生甲狀腺風暴。 病患會出現高燒、心博過速、心律不整、心衰竭、意識不清、癲癇、昏迷、噁心嘔吐、腹瀉、腹痛、黃疸等症狀。 而甲狀腺風暴若沒有即時診斷並接收治療,病人有高達10至30%的死亡率。 診斷方式主要檢驗甲狀腺功能,可以看到甲狀腺荷爾蒙上升及甲狀腺刺激素下降。 甲狀腺亢進治療方式主要有三種方法,分別為服用抗甲狀腺藥物、手術治療及放射碘治療。

  2. 2014年9月15日 · 蔡坤峰醫師說,大腸息肉是指發生大腸黏膜表面的腫瘤,可依據其腫瘤型態分成有莖型息肉與無莖型息肉,某些種類的息肉有較高的機會進展成大腸癌。 臨床上常見息肉,較不會惡性變化之息肉,是增生性息肉。 另一種為腺瘤,往後有轉變為大腸癌之可能性。 根據美國大型研究報告指出,切除腺瘤可大幅降低大腸癌的發生及死亡率,這就是為何近年來大腸鏡及息肉切除越來越普及的原因。 是故,進行大腸鏡檢以偵測大腸腫瘤並判斷腫瘤型態,針對病灶進行息肉切除手術是內視鏡醫師的重要工作。 另外,蔡醫師還提醒民眾,一般而言,早期大腸癌病人的通常無任何症狀,可至醫療院所進行糞便潛血檢查,藉由糞便潛血檢查,可早期偵測,若呈陽性反應,就要進一步進行大腸鏡檢查。

  3. 余信賢醫師說常被接受的減重手術包括胃內水球置放術可調節胃束帶手術胃縮小手術胃繞道手術等。 「胃內水球置放」是經由胃鏡的導引下,將水球及導管置入胃內,注入400至700西西的水,再將導管移除,水球存留在胃底,減少食量達到減重效果,需在置放後6 個月左右後移除,減重效果較小。 「可調節胃束帶手術」是將胃束帶置於胃部上方,經皮下注射器調整束帶縮減胃容量,改變進食的量與速度,達到減重效果,是目前認為最安全的減重手術,但減重效果較慢,病人若嗜食高熱量液體食物,則易復胖。 「胃縮小手術」是將胃大彎袖狀切除,減少胃容量,將胃底部產生的饑餓素降低、降低食慾,術後住院約4至 6天即可出院。 根據報告指出,減重效果比「胃束帶」、「胃內水球」佳,安全性又優於胃繞道手術,是非常適合亞洲人的手術。

  4.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一名六十多歲女性,因跌倒致右手肘鷹嘴骨折,經骨科醫師評估必須手術,但病人無開刀意願,因此轉至本院中醫科求診,經過徒手復位與中藥治療,並持續至骨科追蹤與復健,三、四個月後患部已經不痛,活動範圍亦幾乎完全

  5.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報導郭綜合醫院 麻醉疼痛科 曾嘉榮主任-遠離大腸癌 無痛大腸鏡.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 http://youtu.be/XWvT2up0JD8大腸鏡檢查時,使用鎮靜麻醉可以減少病患焦慮、不安與疼痛,並使病患忘記檢查時之痛楚,醫師操作少壓力、檢查 ...

  6. 台灣乳癌患者每年新增破萬,平均好發年齡約50歲,比歐美提早10年,發生率躍居於女性癌症之冠。 相較於肺癌、肝癌高死亡率,乳癌平均5年存活率逾8成,關鍵在於及早診斷、積極治療。 治療首要在於達到最高存活率,並且保留病人的生活品質。 縮短病人確診等待時間,及時介入治療是必要的;萬一真是惡性腫瘤,就算只耽擱1個月也是危險。 為了快速診斷,張財旺醫師在門診建立「一日完成診斷」流程,病人不用為了做檢查來來去去醫院;或者是檢查發現疑似病灶,卻不知腫瘤是良性或是惡性,心情七上八下。 即使像日本醫療先進國家,對於該種快速診斷也認為是很稀罕的,極度推崇。 張財旺醫師還推動一週內完成手術治療,力求早起診斷、早期治療,並配合先進的「前哨淋巴結切片(sentinel LN biopsy)」,減少非必要的淋巴摘除。

  7. 經台南市立醫院胸腔外科吳星賢主任詳細檢查發現,左下肺葉支氣管嚴重擴張,肺組織構造遭到破壞,支氣管動脈也呈現擴大曲張。 吳星賢主任施以胸腔鏡肺葉切除及支氣管動脈結紮手術,病患術後恢復良好,休養10多天就出院,也解決多年來的咳血困擾。 吳星賢主任表示,反覆咳血在醫療中是具高挑戰性的症狀,許多病例是就算診斷出有此症狀,卻無法準確定位出血的病灶,此病例透過高速電腦斷層及支氣管動脈影像重組方式診斷,再施以手術根本解決病患問題。 「從沒想過可以解決咳血問題」,鄭先生說,從18歲就出現咳血症狀,看了許多醫師,都僅是開藥處理,無法給予有效的治療。 幾乎每次外出都要帶手提袋和衛生紙,應付常發生的咳痰和咳血的狀況,在生活上、工作上、人際上造成很大的不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