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在 二零零八年 四月 [1] 設立三億元的兒童發展基金。 基金旨在透過家庭、私人機構、社區及政府的合作,促進弱勢社羣兒童的較長遠發展,從而減少跨代貧窮。 目標 [ 編輯] 鼓勵參加兒童規劃未來養成建立資產的習慣並同時累積儲蓄和無形資產例如正面態度個人抗逆能力和才能以及社交網絡等)。 這些特質都有助他們未來的發展。 基金的推行 [ 編輯] 基金撥款予營辦機構,於全港各區推出計劃。 每個計劃為期三年。 目標參加者 [ 編輯] 基金的目標參加者是10歲至16歲的兒童,而. 其家庭正在領取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 ╱ 學生資助辦事處 各項學生資助計劃的全額資助;或. 家庭收入不超過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的75%。 策略夥伴 [ 編輯]

  2. 第一步曲: 參與計劃的青少年會以家庭為單位 ,每月儲蓄200元,計劃兩年。 兩年後,參與計劃的家庭最後可以儲蓄港幣4800元 (200元 x 24個月 = 4,800元)。 第二步曲: 青少年家庭儲蓄到港幣4800 後,基金會為該位青少年提供相對應的儲蓄配對金,即港幣4,800元。 第三步曲: 政府兒童發展基金 」青少年提供額外港幣3,000元,以作獎勵。 經過兩年的儲蓄,每位青少年可獲總金額港幣12,600元 (4,800元 + 4,800元 + 3,000元 = 12,600元) 。 主要活動 [ 編輯] 聖誕頌歌節 [ 編輯] 每年在各大商場,政府場地,機場和電車等地方舉行頌歌。 活動倡議社會除金錢外,還需要身體力行,付出時間和行動實錢關愛青少年發展新文化。

  3. 活期存款賬戶 (英語:Savings account) ( Savings Account )是一種由 零售銀行 支付 利息 並維護的銀行賬戶,但是賬戶內的資金不能直接當做現金使用(例如通過支票支付)。 雖然活期儲蓄賬戶不能當作支票賬戶使用但是它依然可以一邊保持客戶的流動資金另一邊為客戶提供利息收益定期存款賬戶 [ 編輯] 定期存款賬戶 ( Time Deposit Account )是一種無法在與銀行約定期限內或一段時間內提款的銀行存款賬戶。 當期限結束後,該賬戶可以撤銷,或者改存其他形式(包括定期存款)。 一般來說,存款期限越長,利息收益越高。 通知存款賬戶 [ 編輯] 通知存款賬戶( Call Deposit Account )是一種可有自由取款卻不受處罰的銀行活期儲蓄賬戶。

  4. 銀行帳戶 是 金融機構 和銀行客戶之間的財政帳戶,又稱為 戶口 (中國大陸、香港、澳門) [來源請求] 、 戶頭 (台灣、中國大陸)或 口座 (台灣、日本; 台語讀音 :kháu-tsō)。 銀行帳戶可為 存款 帳戶、 信用卡 帳戶或金融機構提供的其他類型帳戶。 財務機構以 銀行結單 通知客戶其銀行帳戶在特定時間之間的 交易 。 帳戶在特定時間的結餘就是該客戶在金融機構的部位。 帳戶類型 [ 編輯] 銀行帳戶的結餘可以是正數(即銀行欠客戶錢)或負數(即客戶欠銀行錢)。 [1] 總括而言,為正數結餘而開設的帳戶稱為「 存款帳戶 」,而為負數結餘而開設的帳戶稱為「 貸款帳戶 」。 一些帳戶可以在正數和負數結餘之間轉換。 一些帳戶是以功用稱呼,例如 儲蓄帳戶 和 往來戶口

  5. 1939年加州州政府介入了這場爭議,並頒佈了《庫根法案》,要求將兒童收入的一部分保存在一個稱為凍結信託的特殊儲蓄帳戶中。 然而,不受積極監控的信託也可能會出現問題,例如加里·科爾曼 (Gary Coleman)的情況,他從1974 年開始工作,後來起訴他的養父母和前商業顧問,指控其挪用信託基金 ...

  6. 快速支付系統 (英語: Faster Payment System ),簡稱及通稱 轉數快 (英語: FPS ),是 香港 的電子支付平台,由 香港金融管理局 於2018年9月推出。 該平台接通不同的 銀行 及值支付營運商,可讓個人或機構在不同支付服務提供商間直接進行實時轉賬 [1] 。 轉帳方無須提供戶口號碼,憑藉已登記的手機號碼或電郵地址就可以作為轉帳識別代號。 時任金管局總裁 陳德霖 稱該系統是「全球獨一無二的小額實時支付平台」 [2] 。 該平台由 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 運作,目前支持 港元 及 人民幣 兩種貨幣,其中港元交易的交收機構為金管局,人民幣交易的交收機構為 中國銀行(香港) [3] 。 特點 [ 編輯] 收費低廉 [ 編輯]

  7. 香港繁體. 工具. 救助兒童會 (Save the Children Fund,一般簡稱Save the Children) [1] 是1919年在英國成立的一個組織,現在120多個國家運營,目的是推進兒童教育、醫療等福利,也負責在發生災難性事件時提供緊急援助。 它是 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 顧問。 歷史 [ 編輯] 1919年4月15日,它由 艾婕蘭泰·賈伯 和 多蘿西·巴克斯頓 發起於倫敦,最初的目標是解決一戰結束後 奧匈帝國 的兒童飢餓問題 [2] 。 同年5月,它在 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 首次公開舉行會議 [3] [4] 。 它迅速獲得了公眾的支持,1919年12月,教皇 本篤十五世 公開宣佈對它的支持,並在 諸聖嬰孩殉道慶日 發起募捐 [5] 。 參考文獻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