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4日 · 在不足3周前,在得悉殘忍殺害兒童罪犯舍恩博恩最近獲准合法更改其名字,反對黨卑詩聯合黨領馮宜幹(Kevin Falcon)曾提出私人法案要求更改該法例。 該私人法案提議,所有按《刑法》被定為危險或長期罪犯自動被禁止改名,但該提案未獲通過。

  2. 2015年1月26日 · 本報記者昨日於本那比海景墓園發現,該墓園內一塊墓穴上已經插旗標示位置,寫有登記姓名的小黃旗,旗上寫著Michelle Siu Ling Hon,與司馬燕的英文名及原名韓少玲完全相同。

  3. 2024年4月27日 · 他說由卑詩聯合黨提出的《2024姓名修訂法案》(Name Amendment Act 2024),將自動禁止那些根據加拿大《刑法》被指定為危險或長期罪犯的人,提出更改姓名的申請,而不是依賴政府的自由裁量權。

  4. 2019年10月23日 · 【明報專訊】小時候,有相命師為吳念真算命,說他「大運起三歲」,意思是3歲開始,已能記得某些事。 他提起童年的細碎往事,總會嚇倒母親,「這樣你也記得? 」他承認腦海沒有「學問」,只牢記沒用的事,如某年的報紙標題、冷門歌曲等。 曾有中學生問吳念真:「為什麼事隔這麼多年,你還能仔細地寫? 」他回覆:「因為我真實經歷過,而這些事都令我很感動。 」對他來說,記念是記憶混合着思念,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16歲. 55歲後,吳念真繼承了母親的體質,慢慢失去嗅覺,「朋友說請我吃法國大餐,會加松露。 對我來說都一樣」。 每次出外吃飯,他只想光顧老店,「味道會記得,記憶會補足」。 人每天如常吃喝,之所以特別記得某頓飯,吳念真肯定地說:「一定是出現了某些特別的人或事。

  5. 2019年11月8日 · [2019.11.08] 發表 推文. 【明報專訊】根據香港入境事務處的資料,身份證上的俗稱「三粒星」的「***」符號,是代表持證人年齡為18歲或以上及有資格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港證。 根據入境處資料,「無星」非中國籍的永久居民,不再通常居於香港連續36個月或以上,便大機會喪失永久性居民身分。 居留權被「降級」為可入境,雖可自由出入境及逗留香港,但某些權利會喪失,例如沒有投票權、政府公務員職位未必全可合資格申請等。 加籍港人楊先生就香港證身份被「脫星」問題,對能否申請回鄉卡不感憂慮,並已多年沒有到中國旅遊,但他擔心會否影響到基本福利,例如到醫院求診需支付高昂的診金。

  6. 2023年2月28日 · 在2004年前後,他聲稱遇到一名基督教先知兼算命師,對方指Ang Li這個名字不吉利,因此他改名Jiaming Li(李佳明)。 在兩年後他結婚,之後第一個兒子出生。

  7. 2021年5月11日 · 「士仁以為己任」的語言結構與「君子義以為質」同,是「士以仁為己任」的變化,把「仁」提前作話題,再在「以」字後補回一個「之」 (它)字指代「仁」,「以」字後的「之」字常省略,便成「士仁以為己任」。 「士以仁為己任」到了宋代有更重大演變,發展為「士以天下為己任」,讀書人不但把發揚「仁」作為自己的責任,而且,更把治理整個國家視作自己的使命。 這是宋代知識分子的共同觀念,而范仲淹最為代表: 「且如一個范文正公 (按:范仲淹死後賜號文正;公,尊稱),自做秀才時便以天下為己任,無一事不理會過。 一旦仁宗大用之,便做出許多事業。 」 (朱熹《朱子語類》卷一二九)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