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如果以協奏曲形式來說,舒曼一生寫過鋼琴、大提琴、小提琴協奏曲各一首,其中最知名、最重要的當屬「a小調鋼琴協奏曲」。. 這首在講究「超技協奏曲」時代的「逆潮流」之作,是經過舒曼長達十四年(1827-1841年)的嚐試構思,以及與克拉拉結婚的激勵下 ...

  2. 揚琴以木盒為共鳴器,木盒上面張以桐木板,板上設有兩條長橋,橋上架以鋼絲絃線,一行四根,原本只有八行,後來改為九行、十行。來台後約於民國四十一年(公元後一九五二年),為了便於轉音,改為十四行。

  3. 2020年5月21日 · 種異熟如果具備了三種緣,那些異熟果將會更加超勝。這三緣是: 心清淨、加清淨、田清淨。 心清淨。從觀待自己可以分為二個部分來看。 (一) 迴向無上菩提:將修習因的所有善業,都迴向無上菩提,而不求其他任何果報。

  4. 在他眾多協奏曲中,最傑出也最知名的一首當屬「四季」小提琴協奏曲。. 這首作品於1725年出版(韋瓦第約五十歲),在將近三百年後的今日,這首曲子聽起來還是那麼新穎,完全掙脫時空對它的束縛,因而得以讓今人稱「四季」為人類偉大的音樂藝術資產 ...

  5. 跟一般協奏曲第二樂章獨奏及樂團安份拘謹的合作很不同,鋼琴與弦樂的對話十分的勾動人心,開始時弦樂群以八度音為主強烈且斷奏的表現,給人一種緊迫壓力之感反觀鋼琴透過平靜溫厚的回應,開始時兩者呈現一種對立的微妙關係,起初聽來鋼琴像在安撫,之後進而達到一種說服弦樂的感覺,以柔克剛、以靜制動,最後兩者達到協調的共識,進入一種極弱音的共同和弦境界,進入第三樂章。

  6. 因此管絃選曲成為熟悉全劇,以及理解華格納綿密且充滿變化的「主導動機」的重要入門磚。. 「指環」在拜魯特劇院的表現形式必須連演四夜,「萊茵的黃金」稱為序篇,「女武神」為第一部、「齊格菲」為第二部、「諸神的黃昏」為第三部。. 全套「指環 ...

  7. 不過,現在目前市面上比較容易找到的黎奇錄音,大概只剩下Decca這版了。 黎奇1920年出生於舊金山,八歲時首度以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登臺便贏得滿堂彩 。 二次大戰後他以演出艱難曲目聞名,尤其是帕格尼尼的作品,因此被稱為「帕格尼尼再世」。 他在Decca這版「二十四首奇想曲」,一直是老一輩小提琴家中最經典的演出,氣勢積極、韻味細緻,已經成為此曲的典範錄音。 事實上,與此曲晚近的錄音相比,黎奇此版無論在技術、錄音上都已經沒有優勢,但是 老大師對於樂曲的熟悉程度,吃透曲子內涵成為自己語言的功夫,遠遠在後輩之上,因此儘管初聽的表現力不及帕爾曼、嘉瑞特,但是後勁韻味卻不容小覷。 (Decca 440 034-2/福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