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功利 家庭主義」以及「低度整合的社會政治體系」論1。 這一論述指出,香港華人 重視家庭和物質價值,行有餘力時會致力改善家庭的物質生活環境,而對較理
2017年3月24日 · 在1970年代末,本地社會學者劉兆佳提出「功利家庭主義」(utilitarian familism)的框架,形容香港人的主導政治性格,是傾向保障以家庭為單位的利益,不信任公民社會,功利為先,對政治漠不關心;在回歸後,這套說法備受挑戰,因為香港人愈來愈樂於參於
2019年12月13日 · 而生於70至80年代的人,則如當時劉兆佳教授所指的所謂「功利家庭主義」,這輩人傾向相信香港人絕大部份是完全政治冷感,對「香港人」這種身份不會特別重視,同時亦相信這種觀感會一直伸延到後代。
香港缺乏有系統的階級分析,劉兆佳的「功利家庭主義」和「有限度整合社會政治體系」長久以來成為解釋殖民地管治者和華人社會共存的一套有力的分析框架,但在此理論中,階級沒有任何的重要性。
2017年8月2日 · 劉兆佳教授在1978年提出的「功利家庭主義」(Utilitarianistic familism),指香港人普遍對政治提不起興趣,政治態度被動,只理會個人及家庭利益。 說穿了就是只要有利益就沒有民主訴求這回事。
2006年8月1日 · 香港缺乏有系統的階級分析,劉兆佳的「功利家庭主義」和「有限度整合社會政治體系」長久以來成為解釋殖民地管治者和華人社會共存的一套有力的分析框架,但在此理論中,階級沒有任何的重要性。
為了解釋「經濟奇蹟」,社會學家劉兆佳借用了「功利家庭主義」的概念,總結了戰後華人移民的普遍態度取向,他們的物質主義使他們成為理想的經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