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日 · 心理衛生會2012年起每兩年做抑鬱調查2022年因疫情暫停延至去年5至11月進行透過網上和街站訪問2904名年滿18歲港人填寫PHQ-9評估抑鬱和焦慮徵狀以27分為滿分10分或以上屬中度抑鬱滿15分屬嚴重抑鬱

  2. 2021年1月21日 · 即時港聞. 2021年1月21日星期四. 調查23%受訪者中等至嚴重抑鬱 18至44歲女性抑鬱指數較高 (13:12) 圖1之1 - (資料圖片) 香港心理衛生會去年8至9月訪問1336人,發現23%受訪者有中等至嚴重抑鬱程度,較2018年的同類型調查上升27%;其中18至44歲及女性的抑鬱指數較高。 研究又發現,17%受訪者有中等至重度焦慮,同時受抑鬱和焦慮困擾的受訪者佔9%,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趙雨龍形容,情況「非常非常值得關注」。 研究顯示,65.2%受訪者的壓力來源來自政治或社會環境,其次有61.7%來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其他壓力來源包括家庭、健康、工作等。

  3. 2021年1月22日 · 明報專訊有調查發現受政治環境及疫情影響估計患抑鬱症並需要接受治療及輔導的受訪者比例再創新高由上一次調查的6.7%增至8.4%其中18至24歲及女性的抑鬱指數最高。 是次調查新增港人焦慮狀况,發現17%受訪者有中等至重度焦慮,同時受抑鬱和焦慮困擾的受訪者佔8.9%。 城大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趙雨龍表示,過往抑鬱指數升幅較穩定,今次調查結果的升幅急速,形容情况「非常非常值得關注」。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4. 2023年7月6日 · 抑鬱症診斷標準. 醫管局 智友站網頁 引用美國精神科學會診斷及統計手冊》,指出抑鬱症的診斷標準如下。 曾經兩星期差不多大部分時間出現五項或以上的徵狀(必須包括1或2): 1.幾乎對所有活動失去興趣. 2.幾乎每天都感到情緒憂鬱. 3.食慾或體重驟降或驟升,但非刻意減肥或增肥. 4.幾乎每天都失眠或嗜睡. 5.行動或說話比平時遲滯或激動. 6.幾乎每天都感到疲累或失去動力. 7.專注力、思考力或決斷力減退. 8.幾乎每天都覺得自我價值低或有過分的罪疚感. 9.反覆想到死亡、重複出現無特別計劃的自殺意念,甚至曾嘗試自殺或已有實行自殺的計劃. 以上徵狀對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困擾,或對工作、學業、社交或家庭關係等形成重大負面影響。 拆解坊間抑鬱症謬誤.

  5. 2022年10月10日 · 東華學院護理學院副院長林清表示,疫情開始受控及社會逐漸復常,認為結果寫實和合理地反映社會現象。 雖然整體開心指數上升,但有55%受訪者有輕度至嚴重抑鬱症狀,較去年47.1%及前年46%多。 今年更有32%受訪者有中度至重度抑鬱情緒症狀,較去年多1.6%,「香港開心D」建議港人可培養自我情緒控制能力,減低抑鬱情緒。 相關字詞﹕ 編輯推介 開心指數 東華學院護理學院. 上 / 下一篇新聞. 明報報料熱線﹕ 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和富社會企業「香港開心D」今(10日)公布2022「香港開心指數調查」,發現本港整體開心指數,以10分為滿分有6.59分,較去年升0.15分,高過2018年6.54分,屬近年新高。

  6. 2022年4月24日 · 2022年4月24日星期日. 新冠疫情|調查:疫情影響精神健康 18至30高危 (14:49)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兩年,影響港人精神健康。 香港教育大學及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一項精神健康調查發現,18至30屬高危群組,近六成受訪者呈中度至極嚴重焦慮,有近半受訪者呈中度至極嚴重抑鬱及壓力。 研究團隊指出,青年人在新冠疫情期間欠缺空間,大部分人與家人摩擦增加。 研究團隊去年9月至今年3月以網上問卷訪問3749人,以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發《情緒自評量表》評估市民抑鬱、焦慮及壓力水平。 香港教育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陳家承表示,整體使用者精神健康出現輕度至中度危機,抑鬱及壓力水平均屬輕度,而焦慮情況則較嚴重,屬中度水平。

  7. 2023年9月4日 · 今年38歲的思敏在高壓家庭及校園欺凌下成長19年前開始先後患上思覺失調抑鬱症及驚恐症。 她在2016年首次計劃輕生,寫下遺書,相約好友吃飯道別,幸朋友察覺異常,慰問了一句:「你是否想自殺? 」那刻她當場嚎哭,且接受對方勸告打消念頭。 然而,她在2017年經歷好友輕生過世,既自責又遺憾,導致抑鬱復發;2018年中,思敏常常出現幻聽:「我站在商場圍欄,覺得地下有人對我說:『下來吧,你跳下來會很舒服! 』」她察覺到病情復發,自行往急症室求醫。 同年8、9月,她跟家人鬧翻,被送往醫院,在病房以牀單3度上吊。 思敏在精神科病房留醫4個月後出院,在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接受輔導,再加入「同路人」支援小組,遇到其他面對喪親之家屬,才明白自己並不孤單。 時至今日,思敏仍在接受治療,每天服用3種精神科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