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症[1]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中國大陸譯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略稱 反社會型人格[2],又稱 逆社會型人格障礙症 、 社會變態 、 心理變態[註 1][3],是以頻繁違反社會行為規範、藐視乃至侵犯他人權利為主要特徵的一種 人格障礙症 [4][5]。 反社會型人格患者缺乏責任感,道德意識淡泊,不會感到羞恥或後悔 [6][7]。 盛行率據不同估計在0.05%~4%之間(一般超過1%),男性遠多於女性。 反社會型人格患者認為欺騙、偷竊等行為是「生存」所必需的;他們越年輕時,越可能表現出更極端的行為,為滿足私慾不擇手段,至中年後則通常有所緩和;嚴苛的紀律、規範、法律等社會環境也可以緩解疾病症狀、預防不良行為 [8][9]。
反社會人格障礙,經常在大眾文化中被描繪為與”反社會行為”或”壞人”相關的概念,但實際上,它是一種複雜的心理健康問題,涉及一系列持續的行為模式和症狀。. 在心理學領域中,它是一個被廣泛研究和討論的主題,因為它不僅影響到患者,還影響到其 ...
2020年1月1日 ·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是常見的人格障礙之一,終生患病率在2%~10% [2]。.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在兒童少年期,或青春期發展起來,可能與遺傳因素和父母的教養方式相關。. 患者以反社會行為作為主要特徵,性格暴躁,對他人 ...
2023年4月21日 · 概述.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有时也被称为社会性病态,是一种心理健康问题,患者一贯无视是非对错,忽视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患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人倾向于激怒、扰乱他人,操纵他人或对待他人非常苛刻或冷酷无情。. 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毫无悔意 ...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簡稱ASPD),其特徵是不負責任、為自身利益剝削別人而毫無悔意和反權威等。 患者從青少年時期開始便出現反社會行為,包括違法、侵犯他人、行為衝動魯莽,重複犯錯而不知悔改,症狀會一直持續至成年而變成反社會型人格障礙,香港約有2%至4%的男性及0.5%至1%的女性屬反社會型人格。 反社會人格的成因. 醫學界仍未清楚引起反社會人格的大腦病變,估計是受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影響。 風險因素 包括: 基因遺傳,MAOA變異基因與暴力有很大關聯. 反社會人格障礙影響男性多於女性. 童年創傷經歷,如受虐待或忽視的兒童. 在困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如父母涉濫用酒精,有家暴情況或過份嚴厲對待子女. 反社會人格的症狀.
2024年7月11日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台湾译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症 [1] ),略称反社会型人格 [2],又称逆社会型人格障碍、社会变态、心理变态 [注 1] [3],是以频繁违反社会行为规范、藐视乃至侵犯他人权利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人格障碍 [4] [5]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症. 要強調的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症」患者看起來往往與一般人無異,甚至會顯得有魅力而吸引人。 他們缺乏同理心、悔恨或羞恥的特質,使得其自利而衝動的行為模式更加危險。 但同時也讓他們善於偽裝與欺瞞,可以輕易地操弄人際關係;再加上不在乎約束的態度,使其看起來別具魅力。 但如果深究他們的過去,會發現許多生活紊亂與反社會行為的經歷,例如小時候常常說謊、蹺課逃家、使用非法藥品,反覆涉及違反法律的行為。 針對配偶或小孩的家庭暴力、酒駕、竊盜以及詐欺也都是他們成年期常見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