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21年2月28日 · 住所緣境心不散亂,善心一境性。 靜慮的自性,即安住所緣境心不散亂,妙善的心一境性。 “ 心一境性 ” ,即令心安住於某一所緣境的體性。
2020年9月18日 · 以淨土宗的行者來說,臨終能與阿彌陀佛相應,也不是無記心,原因是以阿彌陀佛的本願加持,安住在善心狀態中。 《悲華經》說: “ 臨終之時,我當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其人見我,即於我前,得心歡喜。
2020年12月2日 · 今初﹞. 平常我們造了世間染污業之後還會增長它,現在我們要反過來,不但要淨除惡業,而且還要徹底圓滿地達到佛的果位,所以學會了之後不可以再捨棄。 實際上通常倒不是有意捨棄,而是在不作意對治、不精進努力的時候,無始以來的習染一下就又來了,來的時候你又不知不覺地跟著去了,這是我們眼前最應該注意之處。 這個對治了以後,再增長已經學會的善法,而不是增長以往流轉生死的那些染污之業。 辰一、不捨所發心願分四: ① 捨願心之罪重過別解脫根本罪. ② 未捨願心縱享五欲仍具戒律. ③ 若捨願心則須長夜馳騁惡趣. ④ 當如糞聚中獲得如意寶王般歡喜. 巳一、捨願心之罪重過別解脫根本罪. 如是以佛菩薩知識為證,立彼等前立大誓願,未度有情令度脫等。
2020年11月8日 · 總的來說,欲令有情離苦的善心,只要反覆思惟有情的痛苦,就能生起。 但是,要讓這種心容易生起並且猛利、堅固,則首先必須將有情觀為悅意、可愛之相。
2020年9月17日 · 自己的生活可以過得清苦一點,省下來的錢讓別人享用,有這樣的善心將來才能利益無量眾生。 心中應常常記掛天下苦難的眾生,常以福報迴向。 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說: “ 為利有情故,不吝盡施捨,身及諸受用,三世一切善。
2020年3月2日 · 這有七種:第一是眾多,然後是微妙、現前、非現前、自作教他、至心歡喜、猛利勝解,共七種而為供養,這叫做廣大供養。. 供養時的意樂要至心歡喜,而且以對三寶功德的猛利勝解去供養,這樣一定會有絕大的福報,要把它迴向無上菩提,這才是真正 ...
善知識就像母親餵養我乳汁,善知識則授予我功德法乳,周全地長養我成佛的福智二資糧,並為我遮除一切對修行不利的損惱。 善知識如同醫王教我如何解脫老死;又如天帝釋般為我降下甘露法雨,讓我的善法增長廣大,如同滿月;又如陽光般為我照示邁向涅槃城方向的道路。 對於怨親如山王,心無擾亂猶大海,等同船師遍救護,善財是思而來此。 菩薩啟發我覺慧,佛子能生大菩提,我諸知識佛所讚,由是善心而來此。 救護世間如勇士,是大商主及怙依,此給我樂如眼目,以此心事善知識。 」應咏其頌而憶念之,易其善財而誦自名。 而當我面對怨敵或親友都平等對待,善知識如同山王般來挽救我(註1);令我的心不被外緣擾動,就像微風無法擾動大海;善知識就像船師保護在輪迴苦海的眾生(使我們能夠到彼岸),我善財童子就是懷著這樣感念心情,來到善知識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