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30日 · 對此狀況,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邀請驗樓專家賴達明進行現場調查評估。 他敲打石屎牆身和橫樑再用試紙測試滲水初步相信並非屎水或污水而是食水他說:「這幢大樓採用淡水沖廁且漏水中亦未檢出尿液成分儘管初步判斷漏水不屬於污水但暫時還未能證實其具體來源仍有傳播病毒的風險。 專家憂釀短路爆炸. 賴達明認為,家興超市以至該大廈最大的憂患,是滲水侵蝕樓宇結構安全。 他表示,劏房水喉亂駁導致滲漏的案例已屢見不鮮,家興超市其中一條橫樑已因鋼筋生銹變形、石屎裂開,「若繼續唔理,一兩年就可能會有天花塌陷的危險。 」其次,火災風險亦不容小覷,雖然滲水範圍內電掣已關閉,但牆身早已因長年漏水而潮濕,「若水氣經牆蔓延至周圍的配電箱導致短路,有機會引發爆炸,後果不堪設想。 讀文匯報PDF版面.

  2. 2020年12月30日 · 李焯源表示,「之前渠管安裝在牆內住戶之前投訴滲水時憑肉眼根本無法判斷是哪一樓層滲水必須逐層打開管槽檢查。 」6樓以下單位的洗手間天花大多出現滲水爛牆等問題。 現時排水系統遷出外牆,並將單管式設計改為雙管設計。 同時污水喉管會連接氣喉,可以令污水喉管內維持固定氣壓,避免污水喉管內的氣體洩漏。 由於人手充足、計劃周全,整個搬渠工程對每戶居民實際只影響一天用水,法團也積極幫助屋苑長者在外尋找酒店居住。 最終,在沒有居民感染及沒有工業意外的情況下,解決多年的渠管滲漏問題。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讀文匯報PDF版面. 【特寫】樂雅苑改雙管 渠喉搬牆外.

  3. 2020年12月18日 · 2020-12-18.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申訴專員公署繼2008年後再次對由食環署及屋宇署組成的滲水投訴調查聯合辦事處作出主動調查並批評滲水辦的工作效率低透露有個案的處理時間長達4年引致個案積壓問題嚴重申訴專員趙慧賢昨日表示滲水辦過去兩年分別有13,889宗及17,034宗未完成行動的個案而截至今年6月仍在處理的23,403宗未完成行動的個案中有8,437宗屬去年或以前接獲個案積壓情況嚴重。 根據滲水辦的工作指引,簡單容易處理,並得到有關業主或住戶配合的個案,滲水辦一般可於90個工作天內完成調查,惟滲水辦去年完成行動的個案中,有36%要用多於90個工作天,而完成調查的個案更有多達69%要多於90個工作天,部分個案所需時間更超過工作指引的一倍,即逾180個工作天。

  4. 2018年11月8日 · 申訴專員公署表示由2016年至今年9月的33個月內公署共收到360宗有關滲水辦未有妥善處理滲水問題的投訴

  5. 2020年2月21日 · 趙建強建議市民若發現廁所不時傳出臭味可觀察外牆喉管有否出現切斷或打橫氣喉高於直喉的分叉位等問題有需時更應找專業人士檢驗以更換損壞的部件他並特別提到不少人或會忽略洗衣機去水位的隔氣裝置指情況有機會令細菌和臭氣湧入洗衣機內使衣服愈洗愈多菌認為公屋居民應避免隨便改裝單位內喉管。 即使市民從未改裝屋內的喉管,喉管亦可能出現老化和破裂等問題。 趙建強指,排氣管的裂縫細小,市民未必可以輕易發現,但指一旦裂縫變大,問題亦會變得更嚴重,可以令環境被病毒污染。 他特別提醒,如果喉管的接駁口使用過玻璃膠及英坭等,喉管會較容易出現破裂,甚至脫落,進一步增加環境污染機會,必須盡快更換或維修。 讀文匯報PDF版面. 相關新聞.

  6. 2020年2月12日 · 房屋署助理署長陸慶全透露,除了長康邨及最新一宗個案的田灣邨,全港另有3個公共屋邨有確診個案,房屋署初步檢視後,確認該3個邨的渠管均屬一柱式設計,會主動檢查確診個案單位的樓上樓下有否改裝渠管。 他強調,公屋渠管每一部分都有作用,住戶不應隨意改裝,否則或觸犯《建築物條例》。 將主動檢查患者家中渠管. 撇除康美樓及最新一宗居於田灣邨的個案,香港過去共有3條公共屋邨有確診個案,即葵涌邨綠葵樓、沙田碩門邨第二期瑞碩樓及禾輋邨泰和樓。 房屋署會主動檢查確診個案單位的樓上樓下有否改裝渠管。 陸慶全昨日指出,康美樓3樓07號單位的原有污水系統設計並無問題,但其廁所的糞渠排氣管被截斷,相信是住戶裝修時更換座廁造成,而接口雖有物料封着但較鬆散,不排除因此感染病毒。

  7. 2020年12月19日 · 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 房委會每年接獲約1.5萬宗至2萬宗滲漏維修投訴約佔公屋總數2.6%左右民建聯上月的調查則訪問654位觀塘及黃大仙區公屋居民發現受訪單位有天花牆身窗框或浴室地台滲水問題的百分比高達31.5%遠高於房委會所指的百分比。 此外,23.6%受訪者反映喉管滲水,當中近半(49%)是排污喉管滲漏,情況令人擔憂。 不僅如此,調查發現曾要求房署跟進家居維修的受訪者當中,「非常唔滿意」及「幾唔滿意」的高達48.7%,而房委會去年調查卻稱有77%受訪者表示滿意維修結果,署方與民建聯的調查結果大相逕庭。 有貴東樓單位原裝設計違例. 香港環境師學會前會長、英國特許水務學會資深會員潘景和近日巡查多個屋邨疫廈發現,房署對其管理的公屋,環境衞生、維修工程監管不力的問題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