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其他人也問了
子宮內膜癌治療後如何照護?
子宮內膜癌可以微創手術嗎?
子宮內膜息肉手術後如何護理?
子宮內膜癌如何檢查?
絕經後子宮內膜癌周內膜的病理學特點與預後有何關系?
子宮頸管癌與內膜癌有何不同?
在這篇文章中朱敏儀醫生和我們詳細解釋子宮內膜癌的各方各面,包括徵狀、檢測方法,治療方法、治療後的副作用和可以如何處理等。 子宮內膜癌 | 癌症病人照顧者全面手冊
手術後,婦科腫瘤科醫生會根據手術後的發現和組織病理學結果,選擇最合適的術後治療選擇。 根據術後風險分級,病人可能只需接受觀察,亦可能需要接受陰道近距離放射治療或體外放射治療結合化療。
2023年3月16日 · 子宮內膜癌的照護方式可分為 術後照護、慢性合併症照護和化放療照護 三種。 一、術後照護. ①觀察傷口,如果有紅、腫、熱、痛或不正常的分泌物,盡速告知醫護人員。 手術後數天內,可能會有排尿、腸胃蠕動的問題,下腹部會痛。 子宮切除者,不會再有月經。 還沒有停經的婦女,如果沒有切除卵巢,因卵巢還在分泌荷爾蒙,就不會出現更年期症狀,但切除卵巢或接受放射線治療就會出現更年期症狀。 ②手術後6~8周內避免提超過3公斤物品,彎腰取物及爬樓梯可適當使用束腹帶。 ③等傷口和骨盆腔內組織復原,即可有正常性生活,性慾和性能力通常不會因子宮切除而受影響。 ④術後3個月內避免久坐、長途旅行、避免瑜伽、韻律舞等,容易增加腹壓的運動,以免骨盆腔內出血。 ⑤多吃蔬菜水果等高纖維食物,多喝水,預防便祕。
- 子宮內膜癌治療,只能手術切除子宮嗎?有懷孕需求我該怎麼做?
- 除手術治療外,還有哪些子宮內膜癌治療方式?副作用有什麼?
- 子宮內膜癌 2024 治療最新進展?
- 子宮內膜癌各期如何治療?癌友要如何選擇?各期存活率有多高?
- 接受子宮內膜癌治療後照護怎麼做?
- 子宮內膜癌術後要追蹤?何時該回診?子宮內膜癌有復發前兆?
手術仍為治療子宮內膜癌的第一選擇。手術不僅具有治療疾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可提供癌症的手術分期,並且可以依照病理結果來決定是否增加輔助性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或荷爾蒙治療等後續治療計畫,並評估預後。 1. 情況 1:如果病人身體狀況允許,建議實行完整分期手術。 完整分期手術是指:切除子宮(含子宮頸)、部分陰道、雙側輸卵管、卵巢切除,骨盆腔及或主動脈旁淋巴結摘除,同時做腹腔灌洗液的細胞學檢查。 這是因為長在子宮內膜的癌細胞,有可能隨著輸卵管向外擴散,而分布在子宮、卵巢及腹膜表面。因此,全部拿掉會比局部拿掉更安全。 另外,會再視疾病的程度摘取骨盆淋巴結、主動脈旁淋巴結、與部分的腹網膜。 在完整分期手術後,醫師會再切開子宮體,探查子宮肌肉層受侵犯的情形,若侵犯深度超過 1 / 2 以上,則必須在骨盆腔...
放射線治療:運用高能量游離輻射來殺死癌細胞,降低復發風險;分為近接治療與體外放射線治療。近接治療:在陰道內放置放射治療器械,直接做照射,主要是預防陰道復發;相較於體外照射,腸胃道副作用較小,病人可有較佳生活品質。缺點是治療的範圍僅限於陰道及其周圍組織,無法照射到整個骨盆腔。此外,如果病人沒有發生過性行為、沒有生育經驗,陰道相對小,醫師便會考慮讓病人進行體外放射治療。 副作用:少數病人會出現陰道發炎、尿道感染、膀胱炎等。體外放射線治療:會先在照射範圍(骨盆腔)做定位,在皮膚上做記號,每週照射五次,一天一次,療程約五至六週。 副作用:腸脹氣、腹瀉、肚皮輕微灼傷等。子宮內膜癌的最新治療進展就是免疫治療。讓免疫相關細胞和抗體攻擊並殺死癌細胞。 馬偕紀念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張志隆解釋,在子宮內膜癌的生物標記中,如果檢測出腫瘤具備錯配修復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 dMMR)或微衛星不穩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表現,對於免疫治療的效果不錯。 2021 年,食藥署已核准針對晚期、復發的病人,目前可以使用 PD-1 單株抗體抑制劑 Pembrolizumab(KEYTRUDA,吉舒達)搭配標靶藥物樂威瑪(Lenvatinib)並用。但目前健保都不給付。 鄭文芳補充,若病人經過基因檢測發現其微衛星不穩定性愈高,使用這個組合的效果會愈好。「不過就算病人的癌細胞檢測沒有微衛星不穩定性,此種治療策...
初期患者以手術治療為主,如果是無法施行手術,例如病患年齡太大,或是有嚴重的內科疾病,無法承受手術的風險,則會改採放射治療。 晚期子宮內膜癌,則需施行骨盆腔淋巴結摘除合併主動脈旁淋巴結摘除,如有局部復發情形可採放射治療。至於擴散型復發的病人,則需接受化學或荷爾蒙治療。 如果是惡性程度高的類型如乳突狀漿液細胞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亮細胞癌(clear cell carcinoma)和癌惡性肉瘤(carcinosarcoma),因為有較高風險的淋巴轉移,除了完整分期的減積手術(全子宮切除及雙側輸卵管卵巢切除,骨盆腔淋巴結摘除合併主動脈旁淋巴結摘除,盡可能減少腫瘤的數量與體積),仍要進行化療、放療或荷爾蒙治療。 1. 第一期治療(五年存活率 80...
做適當且正確的復建,並小心勿壓迫傷口,以免傷口裂開,若體力允許,可以多活動身體。避免高刺激性食物、產氣食物如豆製品,可多攝取優質蛋白質及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放鬆心情,避免生活壓力。會有些陰道分泌物,比月經量少,顏色為暗紅偏咖啡色,大約一個月內會結束。術後須採淋浴,避免陰道灌洗,如廁後由前往後擦拭。治療完兩年內:子宮內膜癌在治療後,兩年內最容易復發,因此結束療程之後,病人務必每 3 個月回門診追蹤檢查。治療完第三年起:第三年到第五年,每半年回診一次,之後每年回診一次。抹片檢查:治療後兩年內每 3 個月一次,第三至五年,每半年到一年一次。胸部X光:每年一次。患者若有淋巴結或子宮附件病灶,需考慮接受骨盆腔或延展範圍放射治療,研究指出,術後輔助性體外放射治療,雖可改善早期高度復發風險之子宮內膜癌病患整體存活率,但對於低度復發風險第一期子宮內膜癌患者,施行術後骨盆腔放射治療反而增加死亡風險
專業婦科醫師評估後,不適合保留子宮之患者,則需儘快進行子宮內膜癌分期手術 (staging surgery)治療。 手術前,會先安排磁振照影 (MRI)或電腦斷層(CT)做術前評估,如病灶相對早期可徹底
常見的子宮內膜癌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化療及激素治療等,具體的治療方案須視乎患者的身體狀況。 按此了解更多子宮內膜癌治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