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第一期、第二期: 以手術治療為主,可能需切除子宮、雙側/單側輸卵管及卵巢;若是乳突漿液細胞、亮細胞或癌惡性肉瘤,就需進行骨盆腔淋巴結摘除;無法手術者採放射治療。 第三、四期: 晚期子宮內膜癌則需施行骨盆腔淋巴結摘除合併主動脈旁淋巴結摘除,且依據病灶、或轉移處,分別有不同的治療,如有局部復發可採放射治療,對於擴散型復發則需進行化學或荷爾蒙治療。
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RTL003007713
其他人也問了
子宮內膜癌是什麼?
子宮內膜癌的陰道細胞學檢查診率比宮頸癌低的原因是什麼?
孕激素可以治療子宮內膜癌嗎?
外源性雌激素對子宮內膜癌有何危險?
子宮頸腺癌可以分段診刮嗎?
2023年8月8日 · 熟齡婦女是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ncer)的高風險群,當自己或身邊的親友不幸罹患子宮內膜癌時先別消沈,其實只要在子宮內膜癌尚未擴散或轉移前,治癒率高達九成;《Hello醫師》為您說明子宮內膜癌的診斷、分期及治療。
2021年6月24日 · 子宮內膜癌的主要引流淋巴結 (main draining lymph nodes)測試,能否準確診斷癌症是否已擴散到淋巴結?. 研究問題. 患有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引起的癌症)的女性若癌細胞擴散至骨盆和/或主動脈旁區域(上腹腔的主要血管)的淋巴結時,不管在有無化療的 ...
若想保留生育功能,婦女要在MRI確定子宮內膜癌還在早期,沒有入侵子宮肌肉層,沒有淋巴轉移。 在病理檢查中,癌細胞的分化要良好。 (八) 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及應對方法
- 子宮內膜癌治療,只能手術切除子宮嗎?有懷孕需求我該怎麼做?
- 除手術治療外,還有哪些子宮內膜癌治療方式?副作用有什麼?
- 子宮內膜癌 2024 治療最新進展?
- 子宮內膜癌各期如何治療?癌友要如何選擇?各期存活率有多高?
- 接受子宮內膜癌治療後照護怎麼做?
- 子宮內膜癌術後要追蹤?何時該回診?子宮內膜癌有復發前兆?
手術仍為治療子宮內膜癌的第一選擇。手術不僅具有治療疾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可提供癌症的手術分期,並且可以依照病理結果來決定是否增加輔助性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或荷爾蒙治療等後續治療計畫,並評估預後。 1. 情況 1:如果病人身體狀況允許,建議實行完整分期手術。 完整分期手術是指:切除子宮(含子宮頸)、部分陰道、雙側輸卵管、卵巢切除,骨盆腔及或主動脈旁淋巴結摘除,同時做腹腔灌洗液的細胞學檢查。 這是因為長在子宮內膜的癌細胞,有可能隨著輸卵管向外擴散,而分布在子宮、卵巢及腹膜表面。因此,全部拿掉會比局部拿掉更安全。 另外,會再視疾病的程度摘取骨盆淋巴結、主動脈旁淋巴結、與部分的腹網膜。 在完整分期手術後,醫師會再切開子宮體,探查子宮肌肉層受侵犯的情形,若侵犯深度超過 1 / 2 以上,則必須在骨盆腔...
放射線治療:運用高能量游離輻射來殺死癌細胞,降低復發風險;分為近接治療與體外放射線治療。近接治療:在陰道內放置放射治療器械,直接做照射,主要是預防陰道復發;相較於體外照射,腸胃道副作用較小,病人可有較佳生活品質。缺點是治療的範圍僅限於陰道及其周圍組織,無法照射到整個骨盆腔。此外,如果病人沒有發生過性行為、沒有生育經驗,陰道相對小,醫師便會考慮讓病人進行體外放射治療。 副作用:少數病人會出現陰道發炎、尿道感染、膀胱炎等。體外放射線治療:會先在照射範圍(骨盆腔)做定位,在皮膚上做記號,每週照射五次,一天一次,療程約五至六週。 副作用:腸脹氣、腹瀉、肚皮輕微灼傷等。子宮內膜癌的最新治療進展就是免疫治療。讓免疫相關細胞和抗體攻擊並殺死癌細胞。 馬偕紀念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張志隆解釋,在子宮內膜癌的生物標記中,如果檢測出腫瘤具備錯配修復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 dMMR)或微衛星不穩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表現,對於免疫治療的效果不錯。 2021 年,食藥署已核准針對晚期、復發的病人,目前可以使用 PD-1 單株抗體抑制劑 Pembrolizumab(KEYTRUDA,吉舒達)搭配標靶藥物樂威瑪(Lenvatinib)並用。但目前健保都不給付。 鄭文芳補充,若病人經過基因檢測發現其微衛星不穩定性愈高,使用這個組合的效果會愈好。「不過就算病人的癌細胞檢測沒有微衛星不穩定性,此種治療策...
初期患者以手術治療為主,如果是無法施行手術,例如病患年齡太大,或是有嚴重的內科疾病,無法承受手術的風險,則會改採放射治療。 晚期子宮內膜癌,則需施行骨盆腔淋巴結摘除合併主動脈旁淋巴結摘除,如有局部復發情形可採放射治療。至於擴散型復發的病人,則需接受化學或荷爾蒙治療。 如果是惡性程度高的類型如乳突狀漿液細胞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亮細胞癌(clear cell carcinoma)和癌惡性肉瘤(carcinosarcoma),因為有較高風險的淋巴轉移,除了完整分期的減積手術(全子宮切除及雙側輸卵管卵巢切除,骨盆腔淋巴結摘除合併主動脈旁淋巴結摘除,盡可能減少腫瘤的數量與體積),仍要進行化療、放療或荷爾蒙治療。 1. 第一期治療(五年存活率 80...
做適當且正確的復建,並小心勿壓迫傷口,以免傷口裂開,若體力允許,可以多活動身體。避免高刺激性食物、產氣食物如豆製品,可多攝取優質蛋白質及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放鬆心情,避免生活壓力。會有些陰道分泌物,比月經量少,顏色為暗紅偏咖啡色,大約一個月內會結束。術後須採淋浴,避免陰道灌洗,如廁後由前往後擦拭。治療完兩年內:子宮內膜癌在治療後,兩年內最容易復發,因此結束療程之後,病人務必每 3 個月回門診追蹤檢查。治療完第三年起:第三年到第五年,每半年回診一次,之後每年回診一次。抹片檢查:治療後兩年內每 3 個月一次,第三至五年,每半年到一年一次。胸部X光:每年一次。子宮內膜癌是子宮體癌的一種,較常發生在40歲以上的女性身上。據香港癌病資料統計中心資料,超過九成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年届40歲或以上。子宮內膜癌在40歲以下的女性身上並不常見,但他們的發病率在過去10年有上升跡象,其風險因素包括﹕ 年齡 肥胖 糖尿病
子宮內膜癌(carcinoma of the endometrium),又稱為子宮體癌(carcinoma of the corpus uteri)、宮體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子宮內膜癌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平均年齡55歲左右,發病高峰年齡為55~60歲。50%~70%在絕經後發病。
子宮內膜癌是指源自於子宮內膜的癌症,子宮體癌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好發於年齡超過五十歲的婦女。. 在美國是最常見的婦癌,在亞洲及非洲相對較不常見,近年來可能因為飲食西化,罹患子宮內膜癌的人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子宮內膜癌90%會出現異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