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 「玉不琢」四句:原出《禮記‧學記》。 意思是璞玉不經琢磨,不會成為貴重的玉器。 人沒有受過教育,不會明白道理。 2. 常德:恆常不變的本質。 3. 害:損害。 4. 性:品性。 5. 因物則遷:隨着外部環境改變。 6. 捨:放棄。 7. 可:這裏表示反問,難道可以的意思。 8. 念:考慮,反省。 簡析. 儒家提出學習可使人通達明理,培養君子情操。 本文把人的品性與玉的本質作對比,說明學習對人的重要。 人擁有天賦才能,就像玉一樣天生珍貴,不同的是玉「有不變之常德」,即使不經雕琢,仍無損玉質;然而人的品性會「因物則遷」,受外物影響而變化。
- 概觀
- 原文
- 譯文
- 作者簡介
家誡一般指歐陽修寫給他二兒子歐陽奕的作品。有些古人家誡直接以《家誡》為題,如三國王肅、唐姚崇、宋歐陽修等。有些不以《家誡》為名,但也是典型的家誡,這樣的作品很多,著名的如馬援《誡兄子嚴、敦書》、諸葛亮《誡子書》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玉石不經過雕琢,就不能製作成器物;人不通過學習,就不懂得道理。然而,玉石這種東西,有比較穩固的特性,即使不能為器物,也不否認是玉;可是人的本性,會隨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如果不學習,就不能成為有道德品行的人而會成為小人,這能不令我們時時思慮警惕嗎?給二兒子歐陽弈。
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散文家和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諡號“文忠”。著有《歐陽文忠公文集》。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歐陽修自稱廬陵人,因為吉州原屬廬陵郡。 天聖進士。累官知制誥、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歐陽修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詞集有《六一詞》、《近體樂府》及《醉翁琴趣外編》。李之儀曾說主張象晏殊、歐陽修那樣“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跋吳思道小詞》)他繼承了韓愈古文運動的精神,在散文理論上,提出:“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答吳充秀才書》),“道純則充於中者實,中充實則發為文者輝光”(《答祖擇之書》)。他所講的道,主要不在於倫理綱常,而在於關心百事。他認為學道而不能至,是因為“棄百事不關於心”(《答吳充秀才書》)。
他反對“務高言而鮮事實”(《與張秀才第二書》),主張“言以載事而文以飾言”(《代人上王樞密求先集序》)。他取韓愈“文從字順”的精神,大力提倡簡而有法和流暢自然的文風,反對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澀。他不僅能夠從實際出發,提出平實的散文理論,而且自己又以造詣很高的創作實績,起了示範作用。
在《家誡》中真誠地表達了嵇康以儒家名教教子做人處世的思想。《家誡》指出:“人無志,非人也”。不僅把“立志”看作做人的基本要求,而且把立志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家誡》所指的“立志”是儒家所反覆強調的“士志於道”,即做一有德君子。在為人處世方面,《家誡》要求子弟要善處濁世,小心謹慎,“凡行事先自審其可,不差於宜”。凡遇到“心所不忍”之事,當“密為濟之”,凡事要講仁義、禮讓、謙恭、廉恥、忠烈。以為教育子弟惜身愛命、明哲保身是相當重要的。
歐陽修是當時公認的文壇領袖,對宋代文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在散文、詩、詞各方面都成就卓著,其中散文的
歐陽修,生於北宋真宗景德四年,卒於北宋神宗熙寧五年(一〇〇七 一〇七二),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 北宋仁宗天聖八年(一〇三〇)舉進士,初任西京推官,歷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刑部尚書及兵部尚書等職,官至 ...
基本介紹. 本名:歐陽修. 所處時代:北宋.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綿州(今四川省綿陽市)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 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 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本文選自 歐陽修 《歐陽文忠公集》) 解釋. 誨學:有說教、學習的意思。 成:成為;變成。 琢:雕刻。 器:大器,有用的東西。 知道:懂得道理. 道:道理,也指學問。 之:在這裡意為“的”。 常德:指固有的特點、本性。 德:品行,這裡借指特性。 害:妨礙;影響。 性:本性。 因物:受外界事物影響。 遷:改變。 舍:放棄。 念:考慮;思考。 成:製成。 遷:遷徒。 道:道理。 然:但是。 譯文.
其他人也問了
歐陽修的信仰是什麼?
歐陽修對理學家有何看法?
歐陽修如何評價古文?
歐陽修對於僧尼的看法是什麼?
歐陽修為何刪去唐代的駢體詔令?
歐陽修如何在隨州成長?
歐陽脩 (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 [1]),名一作 修[註 1], 字 永叔, 號 醉翁 、 六一居士, 諡號 文忠;籍貫 吉州 廬陵縣 (今 江西省 吉安市),生於 綿州 (今 四川 綿陽),是 北宋 時期 文學家 、 史學家 、 政治家,為「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 ...
歐陽脩(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 [1] ),名一作修 [註 1],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諡號文忠;籍貫吉州 廬陵縣(今江西省 吉安市),生于绵州(今四川 绵阳),是北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為“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