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家誡》指出:“人無志非人也”。 不僅把“立志”看作做人的基本要求,而且把立志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 《家誡》所指的“立志”是儒家所反覆強調的“士志於道”,即做一有德君子。 在為人處世方面,《家誡》要求子弟要善處濁世,小心謹慎,“凡行事先自審其可,不差於宜”。

  2. 注釋. 1. 「玉不琢」四句:原出《禮記‧學記》。 意思是璞玉不經琢磨,不會成為貴重的玉器。 人沒有受過教育,不會明白道理。 2. 常德:恆常不變的本質。 3. 害:損害。 4. 性:品性。 5. 因物則遷:隨着外部環境改變。 6. 捨:放棄。 7. 可:這裏表示反問,難道可以的意思。 8. 念:考慮,反省。 簡析. 儒家提出學習可使人通達明理,培養君子情操。 本文把人的品性與玉的本質作對比,說明學習對人的重要。 人擁有天賦才能,就像玉一樣天生珍貴,不同的是玉「有不變之常德」,即使不經雕琢,仍無損玉質;然而人的品性會「因物則遷」,受外物影響而變化。

  3. 誨學(家誡) 歐陽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1。然玉之為物,有 不變之常德2,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3 為玉也;人之性4,因物則遷5,不學,則捨6 君子而為小人,可7 不念8 哉? 一、作者簡介

  4. 其他人也問了

  5. 資料來源:. 精選500篇古詩文,配以朗讀 (普/粵)、註釋、譯文、導賞、創作背景、作者介紹、繁/簡字體,部分作品提供英譯。. 由先秦至晚清,涵蓋詩經、古詩、論語、禮記、諸子百家、楚辭、辭賦、古文、唐詩、宋詞、元曲及小說等,包括歷代過百多位著名 ...

  6. 2011年7月2日 · 誨學家誡)》 歐陽修. 作者: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中國語文教育組) 出版日期:07/02/2011. 本資源選自課程發展處(中國語文組)《積累與感興》一書。 資源內容包括篇章原文、作者簡介、背景資料、注釋、賞析重點及「想一想」問題,並附粵語及普通話誦讀材料。 學習重點: 1. 學生能多誦讀古典文學一些淺易的作品,積學儲寶,豐富語感, 2. 學生能感受作品的韻律意象、思想感情之美。 3. 學生能誦讀篇章,直接感受、享受閱讀優秀文學作品的愉悅和樂趣。 教學建議: • 課件內的「作者簡介」、「背景資料」、「注釋」三項可供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考。 而「賞析重點」則純供教師閱覽,此部不宜直接印與學生閱讀。 • 教師可視教學需要,於「想一想」部分選取合適的題目,讓學生思考或進行活動。

  7. 但君子用心,有所準行,自當量其善者,必擬議而後動。. 若誌之所之,則口與心誓,守死無二,恥躬不逮,期於必濟。. 若心疲體懈,或牽於外物,或累於內欲,不堪近患,不忍小情,則議於去就。. 議於去就,則二心交爭。. 二心交爭,則向所以見役之情勝矣 ...

  8. 2020年6月4日 · 歐陽修《誨學說》全文翻譯.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1。. 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2,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 人之性,因物則遷3,不學,則捨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4哉?. 【註釋】1知道:懂得道理。. 2常德:指固有的特點、本性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