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將軍令》是一首中國 弦樂 古曲。 傳統曲體有「慢、近、引、令」四種,「令」是「練指法的小曲」 [1]。 沿革. 有論者推斷此曲並非現今坊間所稱的廣東音樂 [2][3]。 它最早見於清代榮齋所收集的弦樂器合奏曲譜集《弦索備考》(1814年),為 古箏 譜。 1818年再收錄於江浙琵琶家 華秋蘋 所整理的《琵琶譜》。 [3] 至晚清琵琶家李芳園編訂《南北派十三大套琵琶新譜》時,以《將軍令》的旋律為基礎創作出《漢將軍令》,並把原曲更名為《滿將軍令》以示區別 [4]。 1920年代, 上海 大同樂會 改編而為《國民大樂》的樂章,變成大型合奏曲,風行一時 [3]。
- 將軍令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將軍令 (吳克羣專輯),台灣男歌手吳克羣2006年推出的專輯, ...
- 將軍令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將軍令 (吳克羣專輯),台灣男歌手吳克羣2006年推出的專輯,而同名專輯曲僅在開頭一小節使用了《將軍令》的旋律。 將軍令 (五月天歌曲),2014年台灣樂團五月天為電影《黃飛鴻之英雄有夢》創作的主題曲,由主唱阿信作詞作曲。 將軍令 (李家豪歌曲),2016年
4 天前 · 《將軍令》是一首中國弦樂古曲。 傳統曲體有「慢、近、引、令」四種,「令」是「練指法的小曲」 [ 1 ] 。 有論者推斷此曲並非現今坊間所稱的廣東音樂 [ 2 ] [ 3 ] 。
其他人也問了
將軍令是什麼?
將軍令是什麼樂曲?
《將軍令》是如何展現古代將士征戰沙場的壯偉場面?
古箏曲《將軍令》有哪四部分?
將軍令合奏譜最早見於何時?
《 將軍令 》是一首中國 弦樂 古曲。 傳統曲體有「慢、近、引、令」四種,「令」是「練指法的小曲」 [1] 。 沿革. 有論者推斷此曲並非現今坊間所稱的廣東音樂 [2] [3] 。 它最早見於清代榮齋所收集的弦樂器合奏曲譜集《弦索備考》(1814年),為 古箏 譜。 1818年再收錄於江浙琵琶家 華秋蘋 所整理的《 琵琶譜 》。 [3] 至晚清琵琶家李芳園編訂《南北派十三大套琵琶新譜》時,以《將軍令》的旋律為基礎創作出《漢將軍令》,並把原曲更名為《滿將軍令》以示區別 [4] 。 1920年代, 上海 大同樂會 改編而為《國民大樂》的樂章,變成大型合奏曲,風行一時 [3]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揚琴曲
- 古箏曲
- 吹打樂
《將軍令》源於唐朝皇家樂曲,流傳至今一千多年。有多種曲譜和演奏形式,樂曲主要表現古代將軍升帳時的威嚴莊重、出征時的矯健輕捷、戰鬥時的激烈緊張。這裡介紹的是四川揚琴曲。《將軍令》原是“四川揚琴”(曲藝的一種)的開場音樂,由李德才和李德元傳譜,李小元和項祖華整理。
《將軍令》源於唐朝皇家樂曲,流傳至今一千多年。有多種曲譜和演奏形式,樂曲主要表現古代將軍升帳時的威嚴莊重、出征時的矯健輕捷、戰鬥時的激烈緊張。這裡介紹的是四川揚琴曲。《將軍令》原是“四川揚琴”(曲藝的一種)的開場音樂,由李德才和李德元傳譜,李小元和項祖華整理。
樂曲表現古代將軍升帳時的威嚴莊重、出征時的矯健輕捷、戰鬥時的激烈緊張。共分四段:散板、慢板、快板和急板。
[一]散板引子:琴聲模擬古代戰爭作戰前擂鼓三通,強而有力的鼓點節奏,由慢而快,陣陣頻催,渲染了戰鬥即將開始的緊張氣氛。
[二]慢板段,莊嚴穩重的旋律,採取“句句雙”式地重複旋法,並用左手琴竹“彈輪”技法奏出頗有力度的輪音,加之常出現低八度音的襯托,更顯示出旋律所蘊藏的內在力量,恰似將軍升帳時那種威風凜凜的情狀。
[三]快板段是第二段的變奏,主要採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節奏,拍子中的強音位置(每拍的第一、三音)常用重捶子扣擊琴弦以加強力度,表現將士們浩浩蕩蕩,雄姿勃勃的情景。
[四]急板,用板式變奏的技法將第二段旋律成倍緊縮,變 4/4拍為 2/4拍,連續不斷的十六分音符節奏,使旋律無停頓地進行,氣勢劇烈緊迫。 揚琴在擊弦後餘音很長,這樣,前面旋律餘音與後面擊發的樂音混相交響,音響宏大,振奮人心,具有強烈的音樂效果。
古箏曲《將軍令》可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用大段的搖指和左手彈奏技法,表現出鼓角聲聲的場景,旋律緊張而神秘;第二部分通過左手誇張的吟、滑手法勾畫出智勇雙全的將軍形象;第三部分用持續加快的“快四點”技法,表現了士兵們編隊急進的情形;第四部分描繪兩軍對壘、沙場廝殺、號角齊名、得勝回營的情景。全曲一氣呵成,節奏緊迫有度,音樂富有氣勢。《將軍令》是中央音樂學院業餘考級9級曲目。
《將軍令》是浙江箏派的代表曲目之一,浙江箏派不僅來源於杭州灘簧,江南絲竹等民間樂曲,並且很多都是弦索十三套曲演變而來的。《將軍令》就是以古譜《弦索十三套》曲牌所記錄的樂曲之一。該古曲展現了古代將士征戰沙場,得勝歸營的壯偉場面。
《將軍令》原為戲曲中開場音樂和為擺陣等場面而伴奏的曲牌,民間藝人也常吹奏此曲以增添節日的熱烈氣氛。
蘇南吹打樂《將軍令》是用兩支大嗩吶吹奏旋律,配以“大鑼大鼓”,渲染威武雄壯的氣派,並用招軍長鳴以壯聲勢。上海民族樂團以《將軍令》為藍本進行加工改編。在樂曲開始時加了一首曲牌,對原曲也做了一些增刪。在樂隊編制方面,仍以一對大嗩吶吹奏主旋律,另增加了笛、笙、號筒等加強旋律色彩。打擊樂器增加了定音的“十面鑼”和低音大鑼(海鑼)等。因而樂曲在速度、力度以及音色變化上造成了強烈的對比,使曲調更顯氣魄宏偉,猶如千軍萬馬簇擁主帥勝利歸來。
《將軍令》是 中樂 名曲,原為 四川 說唱曲藝 琴書的曲牌,後被改編為 揚琴 獨奏曲。 又稱《四川將軍令》。 沿革. 民國1930年代起,經李德才、項祖華等多位揚琴家整理改編為揚琴獨奏曲 [1][2]。 至1960年代,與其他幾首亦名為《將軍令》的中樂成為香港古裝武俠粵語片常用配樂,並改編為大型合奏版,渲染打鬥場面。 又被稱為《四川將軍令》。 [3] 參考資料. ^ 易先玲;;四川扬琴曲牌《将军令》版本比较研究 [J];北方音乐;2012年11期. ^ 刘丰.扬琴曲《将军令》的艺术审美探究 [D].沈阳师范大学;2018. ^ 黃志華. 粵語武俠片音樂閒談 (PDF).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6-7. 2008-06-30 [2019-04-29].
《將軍令》是中央音樂學院業餘考級9級曲目。《將軍令》是浙江箏派的代表曲目之一,浙江箏派不僅來源於杭州灘簧,江南絲竹等民間樂曲,並且很多都是弦索十三套曲演變而來的。《將軍令》就是以古譜《弦索十三套》曲牌所記錄的樂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