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收藏. 0. 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流行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五月五农历),过端午。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续齐谐记》、《荆楚岁时记》载,魏晋南北朝后端午节便与纪念屈原结合起来。 通过设坛祭拜、游江、龙舟竞渡、粽子寄情、乡里“闹晚”使这种民俗在屈原故里延续至今,形成一种传统。 [1] 2006年5月20日,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申报的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批准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编号:Ⅹ-3。 [1-2] 中文名. 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批准时间. 2006年5月20日. 非遗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俗. 申报地区.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

  2. 端午节的缘起和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节。. 晋代周处风土记就说过:“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 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 ...

  3. 粽子是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符号之一因纪念屈原而兴的端午习俗在秭归流传至今己有近2000年历史著名诗人陆游作品归州重五屈平乡国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盘”,描述了南宋时期秭归端午节盛况包粽子戴香包挂艾蒿划龙舟等流传千年的端午习俗如今已成为全国人民喜迎端午的共同方式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最多人一起包粽子”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在秭归创造,正验证了秭归端午习俗的由来己久、深入民心。 “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早已飞出国门,走向世界。 本次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活动是传统端午习俗的延续和创新,意在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释放文化活力,壮大文化产业。 ”秭归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勇介绍,每年许多中外游客涌向秭归,在这里了解屈原文化,体验端午习俗。

  4. 端午节,是集 拜神祭祖 、 祈福 辟邪 、 欢庆 娱乐 和 饮食 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习俗主要有划龙舟、 祭龙 、 采草药 、赶药市、挂艾草与菖蒲、 打午时水 、洗草药水、贴 午时符 、 拜神祭祖 、 浸龙舟水 、吃 龙舟饭 、食 粽子 、 薰苍术 、放纸鸢、拴 五色 ...

  5. 从古至今端午节最流行的民俗有三1插艾草2吃粽子3赛龙舟。 三者的意义分别是:插艾草是为屈原招魂;吃粽子是祭奠屈原;赛龙舟是为了拯救屈原的尸体。 然而,三个习俗却与屈原关系不大。 先说插艾草。 插艾草的习俗,最早见于南朝梁国宗凛的《荆楚岁时记》:“荆楚人五月五日并踏百草,采艾以为人形,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6. 非遗文化的聚宝盆. 早在2009年以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为主的中国端午节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2010年开园以来屈原故里这本字典里就深深镌刻着非遗二字。. 信步在绿树掩映雕梁画栋的林荫小道,“花咚咚的姐呀姐儿是花咚咚回娘家 ...

  7.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90]传说 战国时期 的 楚国 诗人 屈原 在五月初五跳 汨罗江 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 伍子胥 、 曹娥 及 介子推 等说法。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28] [81-84] [86] 端午节与 春节 、 清明节 、 中秋节 并称为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2006年5月, 国务院 将其列入首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