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欲」,想,想做。「 」,不要。「」,施加。 全句的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切勿施加別人身上。 體悟與應用 《論語》中記載孔子分別就兩位學生仲弓和子貢的發問,回應了「己 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話。這裏重點談孔子對子貢的回應。

  3. 2017年6月14日 · 在《論語》中孔子不止一次提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 仲弓向孔子問仁,孔子說「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對別人有禮貌,自己所不欲求需要的也別施加給別人,。. 這樣不僅在國家社會中不 ...

  4. 2012年7月19日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意思就是, 你不希望别人对你做的(事情),不要对别人去做(同样的事情)。 这里面的两个别人,可以是不同的人。 比如说: 我不希望被人打,所以不要去打人. 不是, 你不喜欢的做的,也不要别人去做。 比如说: 我不喜欢吃肉,所以我也不许别人吃肉。 这是错的。 编辑于 2012-07-20 00:48. 唐逍 . 哲学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这其实是一个如何判断他人感受的问题。 用自己的感受(己所不欲)来判断是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绝不是完全准确的,根本没有 @薛輝揚 说的「不受時空限制之特性」。 在大多数情况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有出现问题是因为人们的感受、尤其是人们厌恶的东西很相似,另一个原因是人们通常不会钻牛角尖,只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条准则行事。

  5. 2017年9月12日 · 這個例子,正應了《論語》之中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句話被看作是道德金律(Golden Rule)在漢語中的經典表述。 所謂「道德金律」,被認為是在世界各種文明中,都能被找到和普遍接受的一種道德原則。

  6. 2014年8月28日 · 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存在一种形式对称的变体——“己所欲,可”, 因为一切的“己所不欲”,都可以逻辑合法的转换为一种经过反义的己所欲。

  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拼音: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施予,施加)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复句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主语,宾语,分句。

  8.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種準則。 也就是,你要求別人做什麼時,首先自己本身也願意這樣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別人這樣了,那么你的要求才會 心安理得; 通俗 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別人去做到。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 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 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 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 關注 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原文出處. 仲弓問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