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巴金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上海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巴金签名与足印. 巴金 (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 李尧棠 ,字 芾甘 ,男,汉族, 四川 成都 人,祖籍 浙江 嘉兴 , 中国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无政府主义者 。 作品被翻譯成多國文字,1949年之後再無長篇小說面世。 妻子 萧珊 ,1944年5月與巴金在花溪结婚。 1983年3月起,巴金连续五次当选 全国政协副主席 ,任职直到去世为止。 郁风 形容巴金爲“民族的良心” [1] 。 他在 文化大革命 期間受到迫害,妻子 萧珊 于1972年被迫害致死。 他晚年提议建立 中国现代文学馆 和 文化大革命 博物館,但是后者未实现。 [1] [2] 名字和笔名.

  2.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除巴金外,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 出生于 四川省 成都市 , 祖籍 浙江省 嘉兴市 ,中国现代 作家 。. [1] [35] 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发表 ...

  3.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除巴金外,還有王文慧、歐陽鏡蓉、黃樹輝、餘一等。 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祖籍浙江省嘉興市,中國現代作家。

  4. 《家》是由中国 作家 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的第一部。《家》被认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店1933年5月出版《家》单行本。

  5.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学习。. “五四”时期受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开始大量阅读无政府主义相关著作,加入无政府主义组织“适社”。. 1921年,在成都创办《半月》,宣传无政府主义思想 ...

  6. 2024年5月29日 · 巴金的原名和字源于《诗经·国风》中《召南·甘棠》的首句“蔽芾甘棠” [3]。而“巴金”这一筆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學法國時認識的一位巴姓的同學巴恩波 [4] 以及這位同學自殺身亡時巴金所翻譯的俄国无政府共产主义者克鲁泡特金著作 [5] [6]。

  7. en.wikipedia.org › wiki › Ba_JinBa Jin - Wikipedia

    Biography. On November 25, 1904, Li Yaotang was born in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into a wealthy Li family. The family's wealth came mainly from the land acquired by his grandfather and father when they were officials, and Li Yaotang sometimes described his family as a "typical landlord's family".

  8. 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中国作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他的文学思想核心是真与善,小说带有强烈主观性、抒情性 ...

  9. 巴金,“鲁迅之后的大文学家。 (钟雨《怀念巴金》)”在享有盛誉的诸多作家中,巴金是我敬重的几个人之一。 一是“巴金先生(作品中)的人物属于一群真实的青年,而他的读者也属于一群真实的青年。 他的心燃起他们的心。 他的感受正是他们悒郁不宣的感受”(李健吾语);二是巴金是一个超越文学的作家,“‘巴金’这个名字……已远远超出了对一个人的指称,更是一种象征——人世的爱恨、人性的美丑、家国的兴衰,一齐呈现”。 由《家》到《随想录》,巴金一直是社会良心的象征。 他不仅勇于“把笔当作手术刀一下一下地割自己的心”,更敢于把自己连同历史一起押上审判台。 他说,“不把脓血弄干净,它就会毒害全身。 我也知道,不仅是我,许多人的伤口都淌着这种脓血。

  10. www.wikiwand.com › zh › 巴金巴金 - Wikiwand

    巴金 (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 李尧棠 ,字 芾甘 ,男,汉族, 四川 成都 人,祖籍 浙江 嘉兴 , 中国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无政府主义者 。. 作品被翻譯成多國文字,1949年之後再無長篇小說面世。. 妻子 萧珊 ,1944年5月與巴金在花溪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