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3 天前 · 幸福拼圖:重新體驗家庭溫暖. 【明報專訊】作為「寄養服務」的社工,在工作上,其中一個滿足感就是孩子雀躍地與我打招呼,滔滔不絕地訴說近况。. 除了讚歎孩子的青春活力外,內心更感到欣慰,因為知道他們現時能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下成長,他們有「臨時 ...

  2. 2024年5月8日 · 家福會自2020年起每隔兩年發表一次香港家庭幸福指數調查結果今年1月以隨機抽樣方式調查透過固網及手提電話訪問邀請2014名18歲或以上與家人同住的香港居民回答問卷內容包括家庭團結家庭資源家庭健康社會聯繫社會資源及生活平衡六大範疇並研究有照顧者家庭的幸福狀况。 調查發現,約39.1%受訪者家中有照顧者,而有照顧者家庭的幸福指數為5.81分,較家中沒有照顧者的6.24分低。 而且,在過去3年中,約一成受訪者的家中有照顧者移居海外,當中近五成照顧者表示照顧壓力因而增加。

  3. 2024年5月3日 · 首先,是老年人的年齡組別。 近年有意見認為,隨着香港人口急速老化,老年人口愈來愈多,政府為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財政負擔將愈來愈重,不僅令政府長期陷於財赤危機,且因老年人口所佔比例增加,勞動人口相對減少,本港經濟發展也會受到拖累。 另外,老年人對醫療服務和院舍照顧的需求,一般較其他年齡組別的市民殷切,這些服務和設施供不應求的情况將持續下去,趨勢變得愈來愈嚴重。 筆者並非否定以上說法,這些評論也沒有對或錯之分,但後果是老年人常被視為社會問題或政府財赤的罪魁禍首,甚至以為如果沒有這麼多老年人,許多社會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面對這些負面言論,長者可以做什麼? 筆者要指出,現在市民對老年人的看法,多是基於一些誤解:例如2023年的人口撫養率,相對於1000名15至64歲的人口,老年撫養率是342。

  4. 3 天前 · 提升學童的健康與幸福和韌力是長遠工作,願各界能帶着關懷及好奇心,聆聽孩子及年輕人的所思所感,那是最直接不過的「數據」,為學童精神健康的發展工作提供突破點。. 文:李文浩(北山堂基金教育總監)、姜培芝(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系助理 ...

  5. 3 天前 · 【明報專訊】近讀《原子習慣》(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著,方智出版),有兩個觀點,頗發人深省。第一個我姑且稱為「突變不如漸變」理論,意思是,我們一般人以為,個人(或一個孩子)要脫胎換骨,需要件大事,或者場教訓,如當頭棒喝,如醍醐灌頂,讓那人馬上開竅,突然 ...

  6. 2024年4月27日 · 黃廷方慈善基金董事黃永光表示,「普綠軒」英名文字「Wellness Lodge代表著項目的期望既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亦希望關顧基層家庭的身心健康讓入住家庭和孩子們體驗健康幸福的生活

  7. 3 天前 · 文:葉杏麗.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 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 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