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5日 · 命轉皇后改編內地作家時鏡的小說坤寧》,故事講述姜雪寧幾經坎坷終當上皇后卻遭遇宮變最終自殺其實這一切只是作家姜寧筆下作品她不滿意結局決定重啟姜雪寧人生讓她帶着前世記憶改寫命運。 「重啟人生」後的姜雪寧夢想遠離權力,主宰自己人生,不過陰差陽錯還是入宮做了伴讀,成為權謀帝師謝危學生,姜雪寧一邊接受謝危教導,學習策略,一邊計劃拯救燕臨 (周峻緯飾),並與張遮 (王星越飾)一起深入敵營,揭露平南王的陰謀。 最終姜雪寧與謝危情感加深,攜手解開過去恩怨,共譜美好未來。 白鹿羨慕角色果斷有勇氣. 姜雪寧是個努力爬上后位的「心機女」角色,但在白鹿眼中姜雪寧像棵倔強的小草,「她身上有一些我很羨慕,也很嚮往的氣質,如她很果斷、有勇氣,蠻堅強的」。

  2. 2024年4月12日 · 【明報專訊】86歲知名書畫家范曾前天 (10日)在社交平台發文宣布再婚,正式步入他的第四次婚姻。 范曾透露新婚妻子叫徐萌。 內地媒體指,兩人年齡相差50歲。 范曾在書畫界聲名顯赫,但為人毀譽參半,這段爺孫戀也引起關注,衝上熱搜榜。 稱曾有腦梗 徐萌令身心「全面康復」 綜合「上游新聞」等內地媒體報道,范曾發文宣布再婚,他寫道:「愛妻楠莉故去近三載,最初緣悲痛孤寂,更由於輕微腦梗,致藝術生涯舉步維艱。 徐萌女士無微不至的關愛,使我身心全面康復。 徐萌不唯關懷且鼓勵我藝事長青,對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更作貢獻,情深誼篤,經我倆雙方同研詳究,愿永結連理,正式結婚登記,藝林佳話,此足徵矣。 」在帖子中,范曾還曬出其手書聲明和徐萌在一旁看他作畫的照片。 范曾擅長水墨人物畫,畫作被全球多間美術館收藏。

  3. 【明報專訊】近來香港緊隨內地腳步大談夜經濟,一邊戮力糾正東九夜消費重地觀塘工廈,一邊政界紛紛尋覓夜市場地——卻很少談論疫前的不夜城為何面目全非。 是往者不可諫? 不過歷史的意義就是教訓,如果目光放遠一點,看看夜對古人的意義,又會否多一點思考空間? 夜話.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被譽為詩歌之始的〈擊壤歌〉,述說遠古和平得不問執政者的生活。 在古人眼中,作息應跟從太陽,畢竟彼時物質不豐,夜間照明是奢侈品,早期典籍的「燭」不是見於禮儀就是貴族生活。 古代朝廷亦很早上班,《詩.雞鳴》謂「東方明矣,朝既昌矣」,日出時百官已齊集,直至明清仍主要是卯時 (清晨5至7時)上朝,而有「點卯」一詞。

  4. 2021年12月25日 · 留家慶祝33歲生日不覺孤獨 吳嘉險爆陳嘉寶第3胎性別. 吳嘉稱聖誕節約了朋友睇騷及開派對狂歡。. (攝影∕記者:林蘊兒). 【明報專訊】女子組合Super Girls成員吳嘉與組合Nowhere Boys前晚出席科技初創企業成立周年慶典,唱歌助興及慶祝聖誕節。. 單身的 ...

  5. 2022年11月23日 · 他與茱麗葉的感情真有那麼至死不渝? 導演Karen Maine以極具創意的方法,重新演繹經典的「羅茱戀」故事。 電影以茱麗葉堂姊蘿莎琳 (Kaitlyn Dever飾)的角度切入,蘿莎琳本來正被羅密歐 (Kyle Allen飾)追求,羅密歐遇上茱麗葉 (Isabela Merced飾)後立即變心,更被蘿莎琳發現他用同一套「追女仔」伎倆取悅堂妹! 蘿莎琳既心碎又憤怒,於是跟好友密謀拆散二人,奪回她的「男神」。 播放平台:Disney+. 等級:12+.

  6. 2023年1月15日 · 明報專訊高貴林昨日上午舉行的變裝皇后說故事時間」 (Drag Queen Story Time)活動遭遇抗議示威者高叫帶有歧視成分的字句並舉起寫有反對跨性別人士的標語大批支持者響應號召聲援活動並批評示威者試圖煽動仇恨傳播有關性小眾 (2SLGBTQI+)群體的錯誤信息。 「變裝皇后說故事時間周六上午在高貴林圖書館舉行由變裝表演者The Unstoppable Conni Smudge」主持,為數十名孩子講故事及一起唱歌。 根據非官方統計,圖書館外有逾500名支持者聚集,示威者約有30人,松樹路 (Pinetree Way)交通一度受阻,大量警員在場監察情況並疏導車輛。 活動舉行前已有抗議人士指其做法會使兒童性化 (sexualize)或造成心理傷害。

  7. 2020年12月15日 · [2020.12.15] 發表 推文. 【明報專訊】孔子去世後,學生整理上課筆記,編輯成《論語》,共20章,記載了492則孔子的說話與故事。 「論」有編撰的意思,「語」指孔子的說話。 〈論仁‧論孝‧論君子〉從《論語》其中7章選出16則孔子說話,提及四個概念:仁、禮、孝、學為君子,仁與禮是目標,孝與學是達到仁與禮的兩條途徑。 研讀本篇,宜據這四個概念,重組16則語錄,按以下順序學習: 【1】禮. 先學〈論仁〉第3則. 論仁與禮關係,是儒家最關鍵觀念: (圖b) 仁指人與生俱來同情別人,不忍別人受傷害的人際關懷,禮是對行為的規範。 仁與禮的關係,在《論語‧陽貨》「宰我問三年之喪」的故事中,說得最清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