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張仁良, SBS , JP (英語: Stephen Yan-Leung Cheung ,1959年 — ),曾任 香港教育大學 校長 及公共政策講座教授,以及 香港浸會大學 工商管理 學院 院長 、金融學講座教授。 太太Christine Cappio(張雪婷)是法國人,1986年來港。 2019年7月獲頒 銀紫荊星章 。 [1] 生平 [ 编辑] 香港真光中學 小學部(1971年小六畢業) [2] [3] 香港鄧鏡波書院 畢業. 香港中文大學 榮譽理學士學位. 法國 巴黎第六大學 統計學博士學位. 英國 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 金融學博士學位. 擔任校長 [ 编辑] 張仁良於2013年起擔任香港教育學院院長。 香港教育學院於2016年1月升格為香港教育大學 [4] 。

  2. 2022年2月7日 · 社會新聞. 教大校長張仁良明年8月底任期屆滿後離任 大學將展開全球招聘. 撰文:勞敏儀. 出版: 2022-02-07 11:56 更新:2022-02-08 03:34. 香港教育大學今日7日宣布校長張仁良已知會校董會將於本屆任期屆滿即2023年8月31日後不尋求連任教大將就校長一職展開全球招聘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將於本屆任期屆滿即2023年8月31日後不尋求連任。 (資料圖片 / 方家遠攝) 張仁良已知會校董會不尋求連任:榮幸見證教大誕生及正名. 張仁良已知會校董會將於本屆任期屆滿(即2023年8月31日)後不尋求連任。

  3. 2023年6月26日 · 張仁良自2013年起出任教大校長八月底將正式離任由現任學術及首席副校長李子建接棒回顧過去十年校長生涯他出席傳媒午宴時稱對工作成果感到滿意尤其在2016年成功爭取教大正名成為第八間資助大學教學水平收生及學生的就業等都較最初上任時有很大進步2019年爆發反修例風波多間大學淪為警民衝突戰場」,學生亦爭取與校長公開對話。 張仁良表示,當時教大影響相對較細,強調以一視同仁的手法處理校園紛爭,「無論紅黃藍白黑都係我學生,𠵱個係我宗旨。 」他認為,溝通十分重要,只要踏出第一步,願意坐下來,就可以溝通,「啲人話溝通,但都唔肯坐落嚟傾嘅,咁何來有溝通? 」最後教大舉行20多場討論會,與學生交流意見。 好似睇電視咁有塊玻璃喺度,我第一次嚟,拎個電話傾,個小朋友一見到我就喊,我心都實埋。

  4. 2023年8月31日 · 張仁良憶述2013年9月在就職典禮上接任校長形容恍如昨天」,並表示仍然清楚記得自己在會上作出的承諾即帶領教大成為亞太地區領先重點關注教育及相關學科的大學張仁良更表示時光飛逝頭髮已經花白但認為這段為期10年的旅程十分充實及有意義充滿許多難忘的時刻為此感到非常高興。 張仁良亦指,任內最首要的任務是爭取為教大正名,由「教育學院」升格為「教育大學」,相信這是教職員、學生及畢業生的集體願望,又提及有關程序歷時3年,最終於2016年5月完成目標,其中慶祝正名的喜悅及興奮之情仍然歷歷在目。

  5. 2022年2月7日 ·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將於明年8月31日離任兩屆任期共達10年他在任期間教大獲正名亦經歷反修例風波張仁良曾去信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建議清楚表明已正式撤回修例亦於2017年經歷教大民主牆有字句奚落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喪子事件當時校方被指違反保障資料的規定張仁良當時否認校方外洩閉路電視截圖。 現年62歲的張仁良為教大第五任校長,於2013年9月上任,2017年獲續任,任期至明年8月31日。 張仁良任內經歷反修例風波,2019年7月他曾向師生表示,已去信林鄭月娥,建議向外界表明已正式撤回修例,釐清含糊之處。 他當時說,各界應合力建設一個公開的對話平台,逐步消解社會矛盾及縮窄分歧,指出持續衝突及暴力絕對不能解決香港的困局。

  6. 2022年2月7日 · 香港教育大學宣布校長張仁良將於本屆任期屆滿後不尋求連任將就校長一職展開全球招聘張仁良為教大第五任校長於2013年9月上任接替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教大表示張仁良將於2023年8月31日任期屆滿後離任並向全校師生及校友公布有關決定。 張仁良說,十分榮幸能與校董會成員、教職員、學生、校友及支持者在不同階段攜手,促進教大發展。 他提到任期間經歷種種挑戰,於2016年共同見證教大的誕生,又於正名後開拓多元學科,提升教研實力。 校董會主席黃友嘉就感謝張仁良的貢獻,並讚揚在其帶領下,教大及前教院在學術發展、研究及知識轉移、大學管理以及校園設施提升等方面都取得發展,有信心教大將繼續向著目標邁進,成為香港以至區內一所兼具研究實力、教育為本的優秀大學,為教育界以至整個社會作更大的貢獻。

  7. 2023年8月4日 · 教大校長張仁良昨在新城財經台節目財知大道他認為將來本港教師及校長接受培訓課程時最理想做法是在香港和內地的培訓時間各佔一半又稱每個培訓課程的班上來自香港和內地的教師亦可各佔一半他解釋教師可藉此多了解大灣區發展強調並非為唱好內地,「你看到不當的地方也可講出來但你看都不看如何講出來? 」他認為過往不少人以片面的傳媒報道來理解中國他稱教師不可人云亦云。 指本港學生愈早接觸內地愈好. 張仁良又說,本港學生愈早接觸和認識內地愈好,「只有接觸,才能改變想法」,稱教師可安排本地學生與內地生一同上課、參加活動,「不是逼佢認知、洗腦……如他(學生)長大後仍然想(移民)做加拿大人,有什麼所謂? 香港是開放社會。 但如教育工作者沒做好(讓學生)認識那部分,就是有問題」。

  8.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