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7日 ·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脊椎微創手術中心醫務主管、神經外科顧問醫生梁顯信醫生指出,隨着年齡增長、日常姿勢不當的情況下,容易會導致椎間盤突出、退化、狹窄或脊柱側彎的問題,引致神經痛,及四肢無力的情況,嚴重者更需要接受脊椎融合術或矯型治療。 他續指,中心引入的最新儀器,能夠讓患者免受傷口較大的傳統外科手術;在傷口切口更細、出血量更少的情況下接受治療,植入最貼合患者病情所需的螺絲,能夠將手術的成效發揮至最大。Mr. Oliver Kadhim在今年三月獲安排接受機械臂手術,他早前因椎間盤塌陷,壓住L5段神經線,需要安排L5S1融合手術。 他在術後數小時後已能下床,翌日出院。 全膝關節置換術 評估軟組織減術後疼痛情況.

  2. 2024年4月22日 · 新加坡食品與生物技術創新研究所(SIFBI)近日於《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刊登研究報告,研究將82名具二型糖尿病風險的參與者,分為42名的肉食組和40名的素食組,進行為期8周的實驗。 其中素食組會獲得各大品牌的素食肉,肉食組則會有6種肉,包括牛肉和免治豬肉、雞胸肉、漢堡扒、香腸和雞塊。 素食組鈉攝取量升42.5% 對照組研究結果發現,肉食者與素食者的心血管病風險因素無明顯分別,未能反映以素肉代替傳統肉類能心血管健康帶來益處。 另外,兩組的膳食膽固醇(由飲食所攝取的膽固醇)含量均有下降,雖然肉食組的反式脂肪(不飽和脂肪酸)水平較高,但他們的鈉攝取量在8周內輕微減少,相反素食組鈉攝取量卻飆升了42.5%。

  3. 2023年12月6日 · 健康解「迷」.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早前獲香港樹仁大學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昨日 ...

  4. 2024年5月9日 · 醫生指出罹大腸癌3大高風險因素: ‧高油飲食. ‧纖維質不夠. ‧常吃油炸品. 茹素就不會患上大腸癌? 台灣營養師何沂霖在《早安健康》專欄發文分享吃素5個地雷: 1. 過量攝取健康的澱粉: 不少素食為了增加菜色變化,通常會設有很多配菜,大多數「配菜」也是澱粉做的,像是南瓜、蓮藕、蕃薯、芋頭、薯仔等。 主食方面亦多提倡健康,故以五穀飯、紫米飯為主。 當澱粉質配菜配上一大碗飯,長期這樣吃會導致全穀雜糧攝取過量,構成肥胖問題,尤其是有血糖問題者,高澱粉的餐點容易讓血糖飆升。 2. 過多的素食加工品: 素魚丸、素肉排等,這些素食加工食品通常都是以少許的蛋白質加入大量的澱粉、油脂、調味料而製成,製作時同時加入大豆油、葵花油這一類促發炎的油脂。

  5. 2024年4月26日 · 1. 腸胃症狀:肚瀉、便秘或肚痛,甚至大便有血等。 2. 全身症狀:消瘦、食慾不振,甚至疲倦。 3. 副腫瘤症候群:此類症狀較少見。 腫瘤有時會令免疫系統攻打自己的神經、肌肉,因此可能會出現肌肉萎縮、行路不穩,甚至影響視覺,視力會不正常。 大腸癌3大成因. 對於大腸癌的成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大腸癌由腸道瘜肉演變而成。 另外,有研究顯示,吃得多加工製肉或紅肉都會增加大腸癌或大腸瘜肉的風險。 因加工製品有很多化合物,容易令細胞變異,可能正是誘發大腸癌的成因之一。 至於糖分,近來亦有研究顯示可能會增加患大腸癌風險,因為糖分會致肥,而肥胖本身就有導致患大腸癌的風險。 照腸鏡風險.

  6. 2024年5月1日 · 香港人普遍組織「小家庭」,即一對夫婦只有一個小孩,若祖父母住得近,小孩甚至得到4個大人的照料。 這是我們家舍所不能做到的。 儘管我們的同工也愛宿生,然而因為人手有限,每位同工除了日常的工作外,需要負責照顧多位宿生,每位宿生所得到的關注自然比一般家中居住的孩子少得多。 孩子需要生理上「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更需要心靈上的支持如成年人的陪伴或為他們樹立榜樣。 因此我們的宿生更渴望的,其實是同工與他們相處的時間。 有一位16歲的女孩曾告訴我,她最享受的是與家舍正家長「談心」的時候,因為她覺得朋輩都不夠成熟。 有部分宿生更表示與其在物質上獎勵他們,他們更希望同工能多花時間陪伴他們。 當有需要時同工能與他們傾談,讓他們的心靈得到支援和慰藉。

  7. 2024年4月18日 · 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張振榕曾指出,臨床上瘜肉可分為4種,包括增生瘜肉、管狀瘜肉、絨毛瘜肉及鋸齒腺瘤;增生瘜肉多數不會變大腸癌,一般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