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和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醫生亦有出席。 以下是盧寵茂教授的開場發言: 各位香港市民、各位媒體朋友: 香港疫情在今年年初的第五波回落後,到六月初有反彈回升。 雖然七月中曾有一段時間比較穩定,但過去兩周我們看到確診個案數字急速地由4 000多宗回升到昨日最高的超過8 500宗。 政府非常關注。 除了確診個案數字上升外,特別是我們整體公營醫療開始受到壓力,重症死亡亦有所增加。 總體入院人數增加令公應醫療病床被新冠病人佔用,加上員工的確診個案上升,是會令一部分的服務量繼續受影響,繼而影響非新冠病人的醫療服務。 香港政府強調,我們絕不「躺平」。 今日我向大家解釋一下抗疫方面的新措施。

  2. 昨日張醫生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都有提到最好還是避免謝師宴的活動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很好的醫療意見。 我希望大家都能夠跟着去做。 至於畢業禮都要視乎如何安排,有些地方例如畢業禮大家都是坐着,不會有太多接觸或者已戴上口罩,要視乎人數及可安排的距離,屆時由學校作一個決定。 固然能夠舉辦到一個畢業禮是很好,但如果會為健康帶來風險,這應該要考慮。 至於七月二十二日的香港中學文憑試放榜,我們現時仍認為可以在學校內分發(成績),當然過程中要注意衞生和安全,包括戴口罩、洗手。 至於你提到考試方面,我昨天也解釋,暫時看來,只要做足所有工夫,考試是一個靜態的活動,仍可以繼續舉行。 我們亦建議學校參考早幾個月前有關香港中學文憑試的指引。 根據指引,(座位的)距離盡量做到1.8米或最少有1米。

  3. 2021年1月4日 ·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衞生署署長陳漢儀醫生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醫生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以及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醫療成效及科技管理庾慧玲醫生今日一月四日就2019冠狀 ...

  4. 2022年10月27日 · 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醫生今日十月二十七日下午聯同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和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醫療職系關慧敏醫生就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最新情況舉行簡報會以下是李夏茵醫生的開場發言各位傳媒朋友各位市民你們好今日會先由張醫生談談香港整體疫情然後我會交由醫管局的關醫生講述現時醫療體系的情況和個別個案。 接下來,我會向大家解說防疫政策進一步的改變,以及有關《預防及控制疾病(疫苗通行證)規例》(第599L章)的修例情況。 在防疫政策方面,我們的基本精神沒有改變,仍是「科學為本、精準抗疫、風險可控、便民利民」。 就調節防疫政策的先後次序,上次我亦有提及,我們依然是會先行放寬對疫情反彈相對風險低的政策,希望不會將醫療體系推向極限。

  5. 2022年2月5日 · 衞生署署長林文健醫生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醫生和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醫生亦有出席。 以下是陳肇始教授的開場發言: 各位市民,各位傳媒朋友。 新冠疫情現時非常嚴峻,今日新增個案達351宗,是香港出現疫情兩年多以來的單日新高。 除了個案數字高企外,我們也有幾點觀察,第一是污水監測結果顯示病毒已在香港各區蔓延,第二在環境方面,部分住宅大廈發現多宗個案,甚至在同一座向或樓層的單位連續有居民感染,涉及垂直或橫向傳播等環境因素,情況令人極度憂慮。 隨着農曆新年結束,其實較早前衞生防護中心都有預計,市民早前參與節日活動等社交接觸或會引發新的感染群組,預計香港短期內個案可能會幾何式上升。 我們必須爭分奪秒,與病毒競賽,希望盡快遏止疫情。

  6. 2022年1月6日 · 就這種情況我記得衞生防護中心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被大家問及怎樣才算是緊密接觸者時指衞生防護中心有一些指引就在甚麼情況下逗留了多久做了甚麼事去判斷該人是否屬於一個有風險的緊密接觸者

  7. 2020年3月6日 · 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醫生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和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醫療成效及科技管理庾慧玲醫生今日三月六日下午就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的最新情況舉行簡報會。 以下是徐德義醫生的開場發言: 各位傳媒朋友,首先,我向大家講講2019冠狀病毒病的疫情趨勢。 自從一月二十三日第一宗直至今日上午九時為止,我們公布了105宗確診個案,待會張醫生會再講講最新情況。 按照這105宗已公布的個案,我們可以大概以輸入和本地個案作為分類。 輸入個案有24宗,而這24宗個案的密切接觸者隨後成為確診個案的有3宗。 另外,本地個案或有可能的本地個案,需要再進一步調查的宗數有27宗,而這兩類相關的密切接觸者隨後成為確診個案有51宗。 大家可以留意以下兩種情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