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27日 · 莊韻澄前名莊端兒在鏡頭前經常以性感形象示人其實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原來她曾經是一名樓市炒家。 在大學畢業後已跟隨從事地產業的媽媽買樓。 她在千禧年代初樓市低迷時入市,高峰時曾擁有逾10個物業,至2015年選擇全數沽出。 炒家生涯中雖然曾賺近千萬元,但她坦言:「我在最黃金的年代炒樓,當時的錢很容易就賺到,到現時長大後才發現,先甜後苦不是好事。 在富裕家庭長大的莊韻澄,媽媽開地產舖,亦有家人開證券行。 自小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她逐漸對投資產生興趣,更選擇在澳洲墨爾本大學修讀經濟學系。 「媽媽教要學會『錢滾錢』,就不用如此辛苦工作賺錢。 800萬買貝沙灣物業 持貨10年賺2千萬. 相較於兩名傾向於穩陣投資的哥哥,莊韻澄透露她與母親的性格最為相似,同樣敢買敢賣,所以她最得母親炒賣的「真傳」。

  2. 2022年5月13日 · 莊韻澄前名莊端兒年輕時曾是個樓市炒家雖然曾靠炒樓賺近千萬元但她也曾是一名大花筒名牌手袋車等想換就換炒樓以外她自小也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下培養對投資的興趣股市滙市甚至是虛擬貨幣她也曾涉足過。 成為人母後,她期待自己也能以身作側,教兒子守好財富。 大花筒有錢就使 買儲蓄保基金守財. 莊韻澄自小不愁衣食,但同時也造成她大花筒習慣。 她在大學畢業後已跟隨從事地產業的媽媽買樓,曾靠炒樓賺近千萬元,深知自己難守住財富,她會透過基金、儲蓄保險及定存等,「強逼」自己儲起一筆錢,以備不時之需。 「我有錢一定會花光,所以會做『好傻仔』的基金或儲蓄保險,定期儲蓄兼收息,幾年後就會多一筆錢。 【8萬首期碌卡搞掂 黃金時代炒樓賺近千萬 莊韻澄:先甜後苦非好事: 按此 】

  3. 2021年8月27日 · 莊韻澄前名莊端兒年輕時曾是個樓市炒家雖然曾靠炒樓賺近千萬元但她也曾是一名大花筒名牌手袋車等想換就換炒樓以外她也曾經試過炒股損手後轉投穩陣的投資項目近年更積極善用個人名氣代理零食品牌及開辦外賣食品生意冀望能腳踏實地賺錢保住財富。 自知大使 買儲蓄保基金守財. 莊韻澄自小不愁衣食,亦深知自己是大花筒,她從18歲開始已經在穩定的儲蓄計劃,透過基金、儲蓄保險及定存等,「強逼」自己儲起一筆錢,以備不時之需。 「我有錢一定會花光,所以會做『好傻仔』的基金或儲蓄保險,定期儲蓄兼收息,幾年後就會多一筆錢。 【8萬首期碌卡搞掂 黃金時代炒樓賺近千萬 莊韻澄:先甜後苦非好事: 按此 】 投機炒股損手 轉買藍籌長綫投資. 穩陣投資以外,莊韻澄也試過在股市中投機損手。

  4. 2021年3月22日 · 一開始大學師兄介紹她加入一間公司,學習炒股系統,當時是以公司資金作炒賣,收入並不穩定,要與公司資金的賺蝕掛鈎,賺錢與公司對分,蝕錢則要「拉上補下」。 在首個月,她從炒股中為公司賺得1萬多元,約3至4個月後,她已為公司賺得6位數字,3年後她離開公司轉做全職炒家,平均月入6位數字。 她表示,入行半年,市好的時候,平均月入有6位數,市靜時,平均月入也有5位數。 輸得多時讓自己冷靜. 在炒家生涯中,Katie形容2015年是一個大時代,當時贏及輸最多都是那一年,「試過一日炒6位數,1個月內賺得6位數」,亦試過在年中一日輸3至4萬元,面對風高浪急,她自言當時膽子亦因此練大了。 當市場平靜時,炒賣牛熊窩輪的風險會較大,難免會遇上輸得比較多的時候。

  5. 2023年12月30日 · 在最年輕的時候延遲滿足,錢不見得能存到多少,體驗人生的窗口期卻確確實實地錯過了——年輕力壯時才是金錢能發揮最好效益、最適合體驗生活的時候。 Perkins在華爾街底層掙扎時,他的朋友卻依然辭職借貸環遊世界——這成了朋友一生的財富。 而當Perkins數年後想要效仿時,卻發現太多現實因素使得他再也無法實現這個願望。 健康、時間、金錢是獲得人生幸福感的三大要素。 步入暮年,即便金錢數字依然在增長,但健康與時間不再,即便是有錢,某些體驗卻再也買不到了。 多少富豪在暮年一擲千金只為了晚幾天拔管——但這樣真的值得嗎? 未清零的財產,都是你浪費的生命活力. 有人會說,那為什麼一定要清零財產,才算是好好享受到人生? 「一寸光陰一寸金」,這是很樸素的道理。

  6. 2018年3月14日 · K小姐要如何選擇,要看下回分解。 故事對青年入卻有一定啟示:今日看樓價可能是高得離譜,但不作儲蓄準備的話,即使日後收入大幅提升,置業入市仍是高難度動作。 撰文 : 王永偉 按計劃執行董事. 欄名 : 宏觀論按. 大量準買家未能入市,原因是欠首期 若不作儲蓄準備,即使收入大幅提升也難入市 樓價高企,但大量準買家未能入市,原因不是供不起,而是欠首期。 如果過去儲蓄不多,難以應付首期,在現時的樓市下又有何選擇?

  7. 2023年2月23日 · 發布時間: 2023/02/23 13:09. 最後更新: 2023/02/23 14:26. 分享:. 在家庭及生活負擔之下,兩夫婦更要供樓及養育女,即使合力希望增加資產亦不是易事,除了認真儲蓄量入為出、個案主角亦意識到需要靠投資,更已分散配置百萬資產,唯加息周期下表現亦不理想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