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命令大將斛律金唱敕勒族的古老牧歌《敕勒歌》來激勵士氣,高歡也親自 和唱。 據說斛律金和高歡等人粗獷悠揚的歌聲從主帥的帷幕傳到軍中各營

  2.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 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 作品原文
    • 注释译文
    • 创作背景
    • 作品鉴赏
    • 后世影响

    版本一

    敕勒歌⑴ 敕勒川⑵,阴山下⑶。 天似穹庐⑷,笼盖四野⑸。 天苍苍⑹,野茫茫⑺, 风吹草低见牛羊⑻。

    版本二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盖四野⑼。 天苍苍,野茫茫⑽,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词句注释

    ⑴敕(chì)勒:种族名,又叫铁勒,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一说即维吾尔族。 ⑵敕勒川:敕勒民族居住处,在今山西、内蒙古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川,平原。一说河流。 ⑶阴山:山脉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起于河套西北,绵亘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和内兴安岭相接。 ⑷穹(qióng)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游牧民族所居的圆顶帐幕,即蒙古包。 ⑸笼盖:一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⑹苍苍:青色。 ⑺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⑻见(xiàn):同“现”,呈现,显露。 ⑼天似穹庐盖四野:这一版本载于明万历三年(1575)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六、清雍正十一年(1733)编就印行的《朔平府志》和雍正十三年(1735)刻印的《朔州志》。 ⑽天苍苍,野茫茫:王灼《碧鸡漫志·汉之歌》和陶宗仪《说郛》卷十九上所引《敕勒歌》,此二句为“山苍苍,天茫茫”。

    白话译文

    在敕勒川的平原上,在高峻的阴山下, 天像一顶宽大无比的蒙古包,笼罩着四面八方辽阔的原野。 青天苍苍,大地茫茫, 风吹过来草低头,顿时显出成群成群肥硕的牛羊。

    公元四到六世纪,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作品。根据《通鉴》胡注“斛律金出敕勒”,可知《敕勒歌》是北齐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乐府解题》说“其歌本鲜卑语,易为齐言”,表明这是一篇翻译作品。

    《敕勒歌》文本最早见录于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的第八十六卷《杂歌谣辞》。在史书中,最先提到《敕勒歌》的是唐朝初年李延寿撰的《北史》卷六《齐本纪》:东魏武定四年(546),东魏权臣高欢率兵十万从晋阳南向进攻西魏的军事重镇玉壁(今山西南部稷山县西南),折兵七万,返回晋阳途中,军中谣传其中箭将亡,高欢带病强自设宴面会大臣。为振军心,他命部将斛律金唱《敕勒歌》,遂使将士怀旧,军心大振。《乐府广题》云:“北齐神武攻周玉壁,士卒死者十四五,神武恚愤,疾发。周王下令曰:‘高欢鼠子,亲犯玉壁,剑弩一发,元凶自毙。’神武闻之,勉坐以安士众。悉引诸贵,使斛律金唱《敕勒》,神武自和之。”

    整体赏析

    这首民歌出色地描绘了当时祖国北方草原的辽阔壮美,前四句歌唱敕勒族的生活环境,后三句写敕勒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全诗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敕勒人歌唱他们所生活的土地时,是以一座气势磅礴、雄伟无比的大山作为背景的。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呈现出强大的气势和力量。“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近取诸身,以人们所熟悉的“穹庐”作比,形象地描绘了一幅一望无碍的辽阔画卷。字面上虽无辽阔字样,但辽阔之景却收入眼前。“天苍苍,野茫茫”,写天、写野,但从另一角度进一步摹写草原的宽阔壮美。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显现出游牧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这两句仍然以浑浑浩浩的笔调写景,但这已经为下一句作背景了。“风吹草低见牛羊”,更是写景如画。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画龙点睛的一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这里不仅呈现出的是自然风物,而且隐约可见的还有牧民们的活动,真是似静而有动,似动而有静。这些牛羊的主人,即勇敢豪爽的敕勒人,给苍茫大地带来蓬勃生机,带来美的意蕴。 这首歌音调抑扬顿挫,歌辞语意浑然,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名家点评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六《解题》:其歌本鲜卑语,易为齐言,故其句长短不齐。 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五: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碧鸡漫志》曰:“斛律金《敕勒歌》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卢: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金不知书,同于刘、项,能发自然之妙。韩昌黎《琴操》虽古,涉于摹拟,未若金出性情尔。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齐梁后,七言无复古意。独斛律金《敕勒歌》云:“敕勒川,天似穹庐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大有汉、魏风骨。金武人,目不知书,此歌成于信口,咸谓宿根。不知此歌之妙,正在不能文者,以无意发之,所以浑朴莽苍,暗合前古。推之两汉,乐府歌谣,采自闾巷,大率皆然。使当时文士为之,便欲雕绩满眼,况后世操觚者!

    《敕勒歌》流传很广,其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文学方面,它也是民族文化间互相影响、南北诗风互相融合的实例;也是中华境内各族从征战对抗走向和解交融的历史见证,是一元主体、多元格局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典型个案。后世对《敕勒歌》的学术研究众多,涉及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创作年代、创作地域、歌词作者、歌词语言、歌词释文,歌的科学价值,敕勒川的地望,歌与斛律金的关系,敕勒族的命运等方面。有众多学者对这些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如:王达津《〈敕勒歌〉小辨》 (《光明日报》1983年4月12日) ,刘先照《千古绝唱〈敕勒歌〉》 (《文学评论》1980年第6期),吴庚舜、侯尔瑞《关于〈敕勒歌〉的创作背景、作者及其他》 (《河北师院学报》 1981年第1期) ,永安《民族大融合的瑰宝——关于〈敕勒歌〉的产生和流传》 (《文...

  3. 敕勒歌》為北方民歌代表作,雄渾自然,短短數句描繪出北方壯麗的景致,如在眼前;無際的平野彷彿以天為帳,一眼望去,天地但感遼闊蒼茫。

  4.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 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 ...

  5. 敕勒歌. 北朝乐府民歌,作者不明. 姊妹计划: 数据项.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 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6. 由於高歡的軍隊中有不少是敕勒族人,故他命令大將斛律金唱敕勒族的古老牧歌《 敕勒歌》 來激勵士氣, 高歡也親自和唱。 據說斛律金和高歡等人粗獷悠揚的歌聲從主帥的帷幕傳到軍中各營寨, 頓時, 士兵都跟齊聲高唱起來。 昂揚的歌聲,響徹雲霄。 讚美故鄉的歌聲永遠能激勵人心。 高歡及時抓住時機,在軍心振奮的時候, 率領大軍順利撤退, 保存了軍隊的主力。 《 敕勒歌》 原先是用鮮卑語唱的, 後被譯成漢語。 三 注釋. 敕勒: 少數民族族名, 北朝時居朔州( 今山西省北境) 一帶。 敕: [粵 斥],[tsik7]; [chi]。 川: 平原。 陰山: 山脈名, 在現在的內蒙古自治區。 穹廬: [粵 窮盧], ; 漢。 圓頂氈帳篷,猶如今天的蒙古包。 籠蓋: 籠罩。 蒼蒼: 深青色。 茫茫: 遼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