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進入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迅速傳播蔓延讓本已衰弱的香港經濟雪上加霜,並呈現出如下幾個重要特點: ()經濟活動急劇減少.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香港經濟陷入深度衰退。 為應對新冠病毒的蔓延,全球多個經濟體持續實施限制跨境活動及社交距離措施,令全球經濟遭受重創,IMF最新預測2020 年全球經濟將收縮4.4%,是自二戰以來最低增速。 作為高度依賴服務業的開放型經濟體,香港受疫情的影響更大,上半年GDP 實質收縮約9%,創有紀錄以來最大半年跌幅;由於前期基數較低,下半年經濟同比跌幅有所收窄,但全年經濟收縮幅度仍將達到6% 左右,超過2009 年全球金融海嘯期間的2.5% 和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的5.9%。 居民消費和社會投資顯著下降。

  2. 受疫情反覆和部分行業供應鏈緊張的影響,供應鏈出現 瓶頸,無法滿足經濟重開釋放的需求,汽車生產及銷售、存貨變化和住宅投資反應尤其強 烈,並延續至四季度。 考慮財政刺激和超寬鬆貨幣政策效果,預期全年美國經濟增長將達 到5.5%,低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6% 的預測。 美國部分經濟環節仍保持增長, 10 月供應管理協會製造業指數和全美住宅建築商協 會房產市場指數分別從年內高位 64.7 及84 回落,但仍處於 60.8 及80 的較高水平,顯示 美國經濟復甦動力未有顯著改變。 受通脹和疫情反覆影響, 11 月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 指數從今年4 月高位88.3 回落至66.8。

  3. 由於東南亞地區以輸入性病例為主,為阻止新冠疫情進一步蔓延,各國相繼採取限制來自中國遊客入境和/或隔離措施、疫情擴散對東南亞各國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影響. (一)泰國. 1、股市在疫情波及下表現震盪反覆,但迅速修復跌勢. 1 月13 日泰國境內發現首例新冠病毒,14 泰國SET 和MAI股指下探後分別於15、16 號回升,其後17 號新冠病例增加至2人後股指回檔,21 號確診病例數再度攀升時兩市跌近1%。 1 月26日,泰國境內確診病例增加至7人,同時中國境內疫情有蔓延趨勢,富時中國A50 指數開盤下探近5%,引發市場對中國疫情前景及波及泰國的憂慮,泰國兩市大幅下挫逾2%。

  4. 新冠肺炎對各國的勞工市場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歐盟曾對此進行調查發現歐盟整體受到防疫措施影響的就業人口佔比為9.88%其中南歐國家 及愛爾蘭的佔比較高,介乎10.86%至15.68%。 另一方面,普遍北歐和西歐經濟體因為能夠以遠程辦公代替的行業 (例

  5. 關於最修訂的資料政策通告 《資料政策通告》修訂將於2022年10月28日起生效 (詳情請按此)。對於2022 年10月22日或前已開立賬 ...

  6. 經濟研究員 陳蔣輝 新冠疫情衝擊下中美經濟出現錯峰通脹走勢開始分化。 自 2021 年以 來,美國通脹持續走高,而中國物價則總體保持平穩。 作為小而開放度高的經 濟體,香港通脹兼受歐美和中國內地影響,其基礎物資主要來自中國內地,面 對輸入型通脹的衝擊程度弱於亞洲其他三小龍,故通脹大體保持穩健。 展望未 來,中美通脹分化仍將持續一段時間,預計香港今年的通脹增幅會較 2021 年 有所上升,全年通脹中樞或位於 2-3% 之間。 一、中美通脹出現分化. 面對新冠疫情,中美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抗疫政策和紓困措施。 美國貨幣財 政雙寬鬆,推動着美國本輪通脹的持續走高;而得益於強力的抗疫措施,中國 經濟在過去兩年狀況良好,通脹也較為平穩。 1、美國通脹持續走高 自2021年以來,美國通脹持續走高。

  7. 2020 年起, 因COVID-19 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衝擊,導致多項資料缺失,世界經濟論壇暫停公布排名。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自1989年開始發布全球競爭力報告,是國際上知名度和關注度較高 的競爭力指標排名體系。 該報告綜合考慮經濟表現、政府效率、營商效率,以及基礎建設4 個維度,並下設20個子維度,共對64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排名。 其底層指標由客觀數據、 問卷評價及背景資料,共三百多個個指標構成。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全球競爭力報告賦予 客觀數據更高權重,客觀數據和主觀評價在綜合得分中分別佔2/3和1/3。 自回歸祖國以來, 香港一直在該排名上名列前茅,過去幾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香港的排名總體有所下降, 在最出爐的2023年全球競爭力排名中,香港位列第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