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星云大师,俗名李国深,1927年生于江苏省江都县,也就是如今的江苏省扬州市。 幼时父亲经商遭逢战乱后失踪,他跟随母亲来到南京寻父,12岁在南京栖霞山寺出家,法名悟彻,号今觉,祖庭 (出家的祖庙)是宜兴大觉寺。 经历了系统完整的佛门学习,1947年从焦山佛学院毕业后,他先后担任白塔国民小学校长、《怒涛月刊》主编、南京华藏寺主持等。 1949年,星云跟着僧侣救护队来到台湾。 1951年,担任台湾第一本佛教刊物《人生月刊》主编,并由此开始他一生不辍的佛教文化传播工作。 1964年建设高雄寿山寺,创办寿山佛学院;1967年开创佛光山,如今已发展成为台湾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更是全球知名的佛教道场。

    • 概览
    • 人物生平
    • 主要作品
    • 个人荣誉
    • 人物观点
    • 人物评价

    中国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临济宗第48代传人

    释星云(1927年8月19日-2023年2月5日),男,法号悟彻,出生于江苏江都,12岁在南京栖霞寺出家,1947年从焦山佛学院毕业,1949年迁居台湾,1967年在高雄开创佛光山。中国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 曾任中国国民党党务顾问、中央常务委员。

    1927年8月19日(农历七月廿二日)生于江苏江都(在今扬州市)。父李公讳成保,母亲刘玉英。排行第三,上有一兄一姐,下有一弟。

    1931年开始随信佛的外祖母茹素。

    1934年入私塾读书。

    1937年父亲至南京行商失踪。

    1937年12月中旬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扛了两个小被单,跟着流亡的人潮逃亡流浪。

    1941年,在栖霞山寺乞受具足大戒。

    书法作品

    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

    音乐作品

    由星云法师词作,李庚桐编创的歌曲《每天》受华人喜爱。 大陆音乐人李庚桐于2005年造访了星云大师后,将星云大师《佛光菜根谭》的部分词句摘录成歌词,并编创成歌曲《每天》,用音乐或歌曲的形式将佛家以及中华文化大爱无私的情感表达出来,其目的是要人们去聆听,去受教。

    1978年荣膺美国东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982年荣获华夏参等奖章。

    1984年荣获台湾教育部门社教个人荣誉奖,是台湾佛教界荣获该奖的第一人。

    1990年。所著《佛光大辞典》荣获“一九八九年度图书综合类金鼎奖”。

    1995年获得印度佛宝奖;

    1995年获全印度佛教大会颁发佛宝奖;

    提倡五和

    星云大师:推动人间佛教,我提倡“五和”:一是自心喜悦,自己的心里要喜悦、和平;二是家庭和顺,一个家里有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大家要和顺,如果你看不起我,我也不欢喜你,这个家,有什么温暖?有什么快乐?三是人我和敬,两个人不是对立,你和我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要和气一团,要互相尊敬,要互相包容;四是社会和谐,不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大家都守道德、守法治,互相给你欢喜,与你结缘,给你希望,能这样做到,最后才能“世界和平”。现在倡导世界和平的人很多,但是你要有步骤,不能凭空说世界和平,哪里那么容易?从自己先欢喜、快乐开始,慢慢推广到世界大众、世界和平。

    佛教意义

    星云大师:30多年来,我们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佛光会,甚至有几千个分会,几百万的会员。我们在50多个国家建有200多个寺院,像美国的洛杉矶、旧金山、休斯敦、纽约、芝加哥等地,都有我们佛光山分院。 所以,我们不光说传教,应该说是传播中华文化。把中华文化传播出去,一是联谊侨民互相来往,二让欧美人士知道除了信基督教以外,还有一个更有因果、更合乎人道、对生活更有帮助、让心灵更安定的佛教,让他们接受。

    两岸交流

    星云大师:过去所谓:两岸未通,佛教就先通了。过去我们国际佛光会到西安,把佛指舍利迎请到台湾去供奉;我们组织佛光山梵呗赞颂团,到北京音乐厅表演,在上海大剧院表演。我们也邀请大陆的四大教派、藏传佛教、南传佛教,跟我们一起到世界各地,以梵呗、佛教的音乐来和世界结缘。所以十几年前两岸佛教界就已经常来往了。 经过这许多活动以后,“九二共识”,两岸人民你来我往,我往你来,大陆客每天也有几千上万在台湾旅行;现在两岸的文化交流也相当发展。大陆收藏的文物,到台湾的故宫去展出;台湾的文物也到大陆来展出、表演。像这样的两岸交流,人和人来往,文物和文物来往,本来是一个中国,都是有血缘关系,都是同一种语言,都是炎黄子孙。

    释星云是当今人间佛教的行者,为了弘扬佛法,心甘情愿的精神,也让全球佛光人受到国际的肯定。他的足迹,是佛学研究的脚印,他更是台湾佛教之表像佛法的代表人物。

    有一些释星云的批评者给他起了“政治和尚”的绰号。主要是因为他总是卷入政治议题,而且释星云主张两岸统一以及佛教的民主化。释星云在佛光山寺建立了民主范例的组织结构,包括传递衣钵,系统地管理,和通过组织结构来进行导向。但批评者们认为释星云的佛教民主化导致他偏离了传统的佛教观念。

    星云法师生逢民族弱乱之世,披剃山河破碎之间,毕生致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人心向善,以智慧启迪众生,以慈善福利社会,功业传世。法师家国情怀深厚,持守民族大义,情系两岸同胞,奔走两岸三十余载,恭迎佛指,赈灾助学,坚定促统,反对“台独”,矢志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与祖国和平统一,贡献卓著,永垂教范。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 宋涛 评)

    星云法师弘法凡八十五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和乐利生,开一代宗风。致力弘扬中华文化,倾心教育公益,福泽惠远,成一世宏业。法师行脚世界,高德遗韵,远播海外,影响深远。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 张志军)

  2. 根据佛教徒的解释,舍利子的出现,是因为经过菩萨的修行,或者是“戒定慧”的功德所熏修,近代的著名高僧印光大师也说,舍利子是修行人由于戒定慧的道力所成的,是心和佛相合的表相。相传佛门祖师释迦牟尼,在2500年之前涅槃并且火化后,他的弟子们就从灰烬当中得到了头顶骨、中指骨和 ...

  3.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 释迦牟尼 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因而又称佛骨佛舍利。 其后亦指高僧死后焚烧所遗之骨头。 佛教认为,舍利子的形成与修行者生前的修行有密切关系。 由于舍利被佛教视为神物,所以很少有关其成分的鉴定和科学研究。 其成因也有“结石说”、“玉箸说”、“外物说”等多个说法。 中文名. 国恩寺舍利子. 馆藏地点. 国恩寺. 所属年代. 隋唐时期. 出土地点. 广东省新兴县. 发掘现场. 2006年12月28日上午,2名寺内职工在新兴县龙山国恩寺报恩塔西侧开挖排水沉沙池时,发现一批珍贵文物。 新兴县、云浮市文物、宗教部门立即报告广东省文物管理局。 广东省文物管理局领导即带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于当日下午迅速赶赴现场,了解这批文物出土情况并对文物保护做出部署。

  4. 中文名. 舍利子. 外文名. śarīra. 别 名. “设利罗”“室利罗” 释迦牟尼佛舍利渊源关于释迦牟尼佛舍利,《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在拘尸城双树间般涅槃后佛舍利被分为八份由八个国家各自起塔供养。 另据《阿育王传》卷一载,阿育王统治时期,搜集释迦牟尼佛遗存的舍利,建造八万四千宝塔进行供养。 后世中国佛教关于佛舍利和阿育王塔的述说,常以此为渊源。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概述图册(1张) 舍利子 的概述图 (1张) 舍利子,梵语śarīra,一译“设利罗”“室利罗”,意为骨身或遗骨。 相传为释迦牟尼佛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后来也泛指佛、高僧的遗骨。 舍利可分为骨舍利、发舍利和肉舍利,通常所说是都属于骨舍利。

  5. 舍利大致有二种一种是未烧尽的遗骨残骼如牙一截手指骨两根锁骨部分头骨及几根头发等另外一种释氏要览中所记述的如五色珠般光莹坚固的珠状舍利子而根据近代大德高僧为例本焕长老的舍利就一万多颗十三种颜色。 净慧长老在涅槃后,火化七天七夜形成了四千多颗舍利,其中五色舍利色彩不一,这样是大茶经亲眼所见。 历史上,六祖慧能大师的肉身不坏,到今天也栩栩如生,成了金刚肉身不坏舍利,与佛头盖骨舍利、佛牙舍利、佛指舍利、舍利子皆成为了佛家的圣物,至今仍神秘无比。 人们把肉身菩萨的六祖慧能的金刚不坏之身,说明了六祖慧能大师修行圆满的精神力量的结晶。

  6. 舍利简介. 播报. 编辑. 舍利子 印度语 叫作驮都,也叫舍利罗,译成中文叫 灵骨 、骨身、遗身。 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 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的,也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 舍利子是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它十分稀有、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