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晏几道 (1038年—1110年 ),字 叔原,号 小山, 江西 抚州 临川县 文港乡(今 南昌市 进贤县 文港镇)人, 北宋 婉约派 词人。 晏殊 第七子。 生平 [编辑] 晏几道以父荫赐 进士 出身,历官 开封府 判官 、 颍昌府 许田镇监、 乾宁军 通判 等。 世称 晏殊 为 大晏,称晏几道为 小晏。
      zh.wikipedia.org/zh-cn/晏几道
  1. 晏幾道 (1038年—1110年 [1]),字 叔原,號 小山, 江西 撫州 臨川縣 文港鄉(今 南昌市 進賢縣 文港鎮)人, 北宋 婉約派 詞人。 晏殊 第七子。 生平. [編輯] 晏幾道以父蔭賜 進士 出身,歷官 開封府 判官 、 潁昌府 許田鎮監、 乾寧軍 通判 等。 世稱 晏殊 為 大晏,稱晏幾道為 小晏。 作品風格. [編輯] 《雪浪齋日記》云:「晏叔原工小詞,不愧六朝宮掖體。 」《鷓鴣天》中「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兩句受人讚賞 [2]。 晏幾道的詞經常都是多愁善感。 可能與他晚年家道中落有關,他在《小山詞自序》中回憶說:「追惟往昔過從飲酒之人,或壠木已長,或病不偶。 考其篇中所記悲歡離合之事,如幻,如電,如昨夢前塵,但能掩卷憮然,感光陰之易遷,嘆境緣之無實也!

  2. 晏幾道(1030-1106,一說1038—1110 ,一說1038-1112),男,漢族,字叔原,號小山,著名詞人,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 殊第七子。.

    • 概览
    • 人物生平
    • 个人成就
    • 文学特点
    • 轶事典故
    • 人物评价
    • 生卒年考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年-1110年), [24] [27]字叔原,号小山, [25]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晏殊村人。晏殊之子。宋代词人。

    晏几道出身名门,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诗词天赋,14岁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凭借《鹧鸪天》名扬天下。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去世,17岁的晏几道结束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晏几道的朋友郑侠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治罪,晏几道因此受到牵连,被送进牢狱,后得以释放。晏几道和在京城等待新官职的黄庭坚走得很近。后晏几道决心远离官场,寄情于诗词创作。 [24]至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晏几道在寂寞困顿中逝世。

    晏几道存世的词集《小山词》260首词作中,长调仅有3首,其余全为小令晏几道的诗词所表达的寓意深远,为宋代最浪漫的词作。晏几道是北宋词坛写小令“第一人”,正是因为其创作,小令才能成为日后流行的词调体式之一。在李商隐、李煜、黄庭坚等一众曾借梦抒情的文人中,晏几道堪称其中的高手。晏几道以梦写情的创作手法,对后世词坛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早年经历

    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样,晏几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的父亲晏殊官居相位,比起政治上的建树,其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的文采和词作。晏几道出生时,晏殊已47岁,算是老来得子。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晏几道得到了父亲格外的宠爱。晏几道自幼聪颖过人,继承了父亲优良的文学天赋,7岁就能写文章,14岁就参加科举考试。拿了个进士的身份回来。晏几道生来就在绮罗脂粉堆中长大,珠围翠绕,锦衣玉食,“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每天的生活就是跌宕歌词,纵横诗酒,斗鸡走马,乐享奢华,他的六位兄长先后步入仕途,而晏几道过的是逍遥自在的风流公子生活。

    家道中落

    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去世,晏几道春风得意的生活也结束了,他立刻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霜刀雪剑。他和六哥祗德,八弟传正及姊妹四人都还年幼,后由二哥承裕的妻子张氏“养毓调护”,嫁娶成家。后来恩荫为太常寺太祝。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晏几道的朋友郑侠因进《流民图》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罗织罪名,交付御史台治罪。政敌们从郑侠的家中搜到晏几道的一首《与郑介夫》(郑侠字介夫),上面写着:“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这些人如获至宝,以讽刺“新政”、反对改革为名,将晏几道逮捕下狱。后来宋神宗释放了晏几道。这件事虽然有惊无险,但经过这么一折腾,原本就坐吃山空的家底更加微薄,晏家的家境每况愈下。这件事对晏几道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从一个书生意气的公子哥,沦落为潦倒落魄的贵族。

    元丰过往

    宋神宗元丰元年(1077年),他的好友王肱去世,晏几道受请为遗文作序。元丰二,三年间,黄庭坚赴吏部等侯改官,晏几道与他再次相聚,两人常在寂照房饮酒唱和,有时醉倒在酒家垆边,有时同榻夜话,纵论时势,畅谈抱负,“俱含万里情,雪梅开岭缴”(黄庭坚《次韵叔原会寂照房》,见《山谷外集诗注》卷七),意气纵横,期许不凡。当时晏几道正处壮年,笃于风义,气概豪迈,颇负声名。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监颖昌许田镇。此时颍昌官场上,知府韩维是晏殊的弟子,有着这层特殊的关系,再加上对自己才气的自信,晏几道上任伊始,就大胆给韩维献上了自己的词作。韩维很快给予回复,说你的那些词作我都看了,“盖才有余,而德不足者”,希望你能“捐有馀之才,补不足之德”,不要辜负我作为一个“门下老吏”的期望!全然没有昔日晏家门生的温情,而是一副道学面孔,家长作派。晏几道读罢,如同大冬天里被人泼了一瓢冷水,全身都冷透了。元丰七年(1084),黄庭坚移监德州德平镇(今山东德县),在汴京附近的成平、太康路上,写了十首小诗寄怀晏几道和王肱,但这时晏几道恰已遥涉江南,未能聚首。

    著有《小山词》一卷,存词260首,其中长调3首,其余均为小令。他的小令词在宋初发展到一个高峰,用清壮顿挫的艺术性,揉合了晏殊词典雅富贵与柳永词旖旎流俗特性,既雅又俗的歌词合乐的典型音乐形象,使词这种艺术形式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并取得扭转雅歌尽废的历史性作用。

    黄庭坚曾在《<小山词>序》中列举出晏几道的“生平四大痴绝处”——“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好像是贬,其实是赞许,更主要的是突出了晏几道性格的特点——痴,即痴情。 [8]一部《小山词》,把词人的纯情痴意演绎得淋漓尽致。其真挚、深婉、执着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小山词》最突出的特点,这个突出特点具体表现在下面几点:

    1.纯情锐感的品性和痴情不移的特征

    真与痴是晏几道的性格特点,这种特点贯穿了他的全部词作。他的词充满了忧愁和悲伤,冯煦说他是“古之伤心人”,黄庭坚说晏几道词“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与大晏词那种淡淡的哀愁和富于哲理完全两样。

    鲁迅先生曾透辟地指出:“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小山词》中的许多至情形象其实就是至情晏几道的真实写照,《小山词》的纯情中,是有“痴”的因素在起作用。无论是追情往事,写对爱情欢愉的体验,还是感伤离别,抒发刻骨相思的情怀,都充溢着一股强烈的情感,这感情常常被渲染到十分浓烈的地步,近痴带狂,甚至“无理”,以至于被人称之为“鬼语”。

    2.抒情的“向内转”与个人化

    抒情小词到了晏几道,已明显地由晚唐五代不具个性的艳歌转为抒写一已之情的词篇。从总体上看,晏几道此类词作已脱离了歌舞欢场上逢场作戏的性质,就比较更带着个人的色彩了,而不是《花间集》的没有个性的艳词了。这是一点不同。晏几道的这些有专指的情词已从其他艳词中跳脱出来,重心向内转,向情深处转,不纠缠于艳事本身,着重于男女情爱中心灵的感应与共鸣。努力挖掘和表现的是心灵中的情绪,是更深、更细、更微妙的情的底蕴。

    大观元年(1107年),权倾天下的奸相蔡京在重九、冬至日,几次派人请晏几道写词。晏几道无奈之下,写了两首《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晓日迎长岁岁同,太平箫鼓间歌钟”,竟然没有一句言及蔡京。一个绝佳的拍高官马屁以求升官的机会就这样流逝了。不识时务的晏几道终其一生,也仅做到通判这类小官。

    总体评价

    晏几道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深得其父同僚之喜爱。他不受世俗约束,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从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谋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过颖昌府许田镇监等小吏。

    名人点评

    黄庭坚 《小山词序》:寓以诗人之句法,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晏氏父子仍步温、韦,晏几道精力尤胜。 陈廷焯《词坛丛话》:北宋之晏叔原,南宋之刘改之,一以韵胜,一以气胜,别于清真、白石外,自成大家。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子晋欲以晏氏父子追配李氏父子,诚为知言。彼丹阳、归愚之相承,固琐琐不足数尔。 夏敬观《吷庵词评》:晏氏父子,嗣响南唐二主,才力相敌,盖不特词胜,尤有过人之情。叔原以贵人暮子,落拓一生,华屋山邱,身亲经历,哀丝豪竹,寓其微痛纤悲,宜其造诣又过于父。山谷谓为“狎邪之大雅,豪上之鼓吹”,未足以尽之也。 又:殊父子词,语浅意深,有回肠荡气之妙;晏几道殆过其父。 王灼《碧鸡漫志》:叔原词,如金陵王、谢子弟,秀气胜韵,得之天然,将不可学。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其词在诸名胜中,独可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 毛晋 汲古阁本《小山词跋》:诸名胜词集,删选相半,独《小山集》直逼花间,字字娉娉袅袅,如揽嫱、施之袂,恨不能起莲、鸿、苹、云,按红牙板唱和一过。 刘熙载《艺概》:叔原贵异,方回赡逸,耆卿细贴,少游清远,四家词趣各别,惟尚婉则同耳。 陈匪石《声执》至於北宋小令,近承五季。慢词蕃衍,其风始微。晏殊、欧阳修、张先,固雅负盛名,而砥柱中流,断非晏几道莫属。 又:珠玉、小山、子野、屯田、东山、淮海、清真,其词皆神于炼。不似南宋 名家,针线之迹未灭尽也。 吴世昌《词林新话》:《小山词》比当时其它词集,令读者有出类拔萃之感。它的文体清丽宛转如转明珠于玉盘,而明白晓畅,使两宋作家无人能继。 又:静安以宋词比唐诗,曰:“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云。则静安于叔原词所知犹为皮相也。又日:“小山矜贵有余,但可方驾子野、方回,未足抗衡淮海也。”以小山不足比淮海,静安非知小山者。 郑骞《成府谈词》:小山词境,清新凄婉,高华绮丽之外表,不能掩其苍凉寂寞之内心,伤感文学,此为上品。《人间词话》云:“小山矜贵有余,但可方驾子野、方回,未足抗衡淮海。”是犹以寻常贵公子目小山矣。 又:小山词伤感中见豪迈,凄凉中有温暖,与少游之凄厉幽远异趣,小山多写高堂华烛、酒阑人散之空虚,淮海则多写登山临水、栖迟零落之苦闷。二人性情家世环境遭遇不同,故词境亦异,其为自写伤心则一也。

    有关晏几道的材料,因为史书和地方志等都极少有有关他的记载流传下来,所以宛敏灏的《二晏及其词》主要根据郑侠的生卒年推断晏几道生于公元1041年(或推前几年),卒于1119年左右;夏承焘的《二晏年谱》则主要根据黄升的《花庵词选》所说庆历中晏几道奉召作词和王灼《碧鸡漫志》所载晏几道为蔡京填词两事推算晏几道生于1030年左右,卒于1106年左右;后来的中国文学史大多采用了夏承焘的说法。

    涂木水和晏立豪到二晏的故里江西省进贤县文港乡沙河村发现了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江西晏氏所修的《东南晏氏重修家谱》,其中明确记载有晏几道的生卒年:“殊公八子几道,字叔原,行十五,号小山。”“宋大观庚寅(1110)九月殁,寿七十三岁。”’故晏几道应该是生于1038年,卒于1110年,享年73岁。

  3. 晏幾道(1038年—1110年 [1] ),字叔原,號小山,江西 撫州 臨川縣文港鄉(今南昌市 進賢縣 文港鎮)人,北宋 婉约派 詞人。 晏殊 第七子。 生平

  4. 生平. 約1048—1118,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 (今江西撫州)人,是殊的第七子,能文善詞,與其父齊名。. 宋代父子能詞的不少,但父子俱為大家的卻只有大,尤其小更勝於父。. 雖出身相門,但仕途坎坷,只做過潁昌許田鎮監這種地方小官。. 小山雖 ...

  5. www.wikiwand.com › zh-tw › articles晏几道 - Wikiwand

    晏幾道(1038年—1110年),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鄉(今屬南昌進賢縣)人,北宋婉約派詞人。晏殊第七子。

  6. 晏幾道出生時,晏殊已47歲算是老來得子。 作為家中最小的兒子,晏幾道得到了父親格外的寵愛。 晏幾道自幼聰穎過人,繼承了父親優良的文學細胞,7歲就能寫文章,14歲就參加科舉考試。

  1. 晏幾道生平 相關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