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唐代: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唐詩三百首, 國中古詩, 高中古詩, 寫雨, 寫景, 思念, 愛情. 譯文及注釋. 您問歸期,歸期實難說準,巴山連夜暴雨,漲滿秋池。 何時歸去,共剪西窗燭花,當面訴說,巴山夜雨況味。 注釋. 寄北:寫 詩 寄給北方的人。 詩人當時在巴蜀(現在四川省),他的親友在長安,所以說“寄北”。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深刻懷念。 君:對對方的尊稱,等於現代漢語中的“您”。 歸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陝西南部和四川東北交界處。 這裡泛指巴蜀一帶。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當:什麼時候。 共:副詞,用在謂語前,表示動作行為是由兩個或幾個施事者共同發生的。 可譯為“一起”。
《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夜雨寄北 原文賞析. 朝代 唐代 詩人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唐詩三百首 初中古詩 高中古詩 寫雨 夜晚 思念. 譯文. 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歸期難定,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已漲滿秋池。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一起秉燭長談,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註釋. 寄北:寫詩寄給北方的人。 詩人當時在巴蜀(現在四川省),他的親友在長安,所以說“寄北”。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深刻懷念。 君:對對方的尊稱,等於現代漢語中的“您”。 歸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陝西南部和四川東北交界處。 這裡泛指巴蜀一帶。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當:什麼時候。 共:副詞,用在謂語前,表示動作行為是由兩個或幾個施事者共同發生的。 可譯為“一起”。
- 概觀
- 基本介紹
- 注釋譯文
- 創作背景
- 作品鑑賞
- 作者簡介
《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身居異鄉巴蜀,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絕句,是詩人給對方的覆信。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後兩句即構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首詩即興寫來,寫出了詩人剎那間情感的曲折變化。語言樸實,在遣詞、造句上看不出修飾的痕跡。與李商隱的大部分詩詞表現出來的的辭藻華美,用典精巧,長於象徵、暗示的風格不同,這首詩卻質樸、自然,同樣也具有“寄託深而措辭婉”的藝術特色。
這首詩構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淺意深,語短情長,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來吸引著無數讀者,令人百讀不厭。
詞句注釋
1.寄北:寫詩寄給北方的人。詩人當時在巴蜀(現在四川省),他的親友在長安,所以說“寄北”。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深刻懷念。 2.君:對對方的尊稱,等於現代漢語中的“您”。 3.歸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陝西南部和四川東北交界處。這裡泛指巴蜀一帶。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當:什麼時候。 7.共:副詞,用在謂語前,表示動作行為是由兩個或幾個施事者共同發生的。可譯為“一起”。 8.剪西窗燭:剪燭,剪去燃焦的燭芯,使燈光明亮。這裡形容深夜秉燭長談。“西窗話雨”“西窗剪燭”用作成語,所指也不限於夫婦,有時也用以寫朋友間的思念之情。 9.卻話:回頭說,追述。
白話譯文
•譯文一 你問我何時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來啊!我此時唯一能告訴你的,就是這正在盛滿秋池的綿綿不盡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們一齊坐在家裡的西窗下,共剪燭花,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該多好! •譯文二 您問歸期,歸期實難說準,巴山連夜暴雨,漲滿秋池。 何時歸去,共剪西窗燭花,當面訴說,巴山夜雨況味。 •譯文三
這首詩選自《玉溪生詩》卷三,是李商隱留滯巴蜀(今四川省)時寄懷長安親友之作。因為長安在巴蜀之北,故題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邁編的《萬首唐人絕句》里,這首詩的題目為《夜雨寄內》,意思是詩是寄給妻子的。他們認為,李商隱於大中五年(851)七月赴東川節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隱過了幾個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訊。
現傳李詩各本題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經過考證認為它作於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後,因而不是“寄內”詩,而是寫贈長安友人的。
就詩的內容看,按“寄內”解,便情思委曲,悱惻纏綿;作“寄北”看,便嫌細膩恬淡,未免纖弱。
文學賞析
第一句一問一答,先停頓,後轉折,跌宕有致,極富表現力。其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已躍然紙上。接下去,寫了此時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漲秋池”,那已經躍然紙上的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便與夜雨交織,綿綿密密,淅淅瀝瀝,漲滿秋池,瀰漫於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顯現;作者並沒有說什麼愁,訴什麼苦,卻從這眼前景生髮開去,馳騁想像,另闢新境,表達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願望。其構思之奇,真有點出人意外。然而設身處地,又覺得情真意切,字字如從肺腑中自然流出。“何當”(何時能夠)這個表示願望的詞兒,是從“君問歸期未有期”的現實中迸發出來的:“共剪……”、“卻話……”,乃是由當前苦況所激發的對於未來歡樂的憧憬。盼望歸後“共剪西窗燭”,則此時思歸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與妻子團聚,“卻話巴山夜雨時”,則此時“獨聽巴山夜雨”而無人共語,也不言可知。獨剪殘燭,夜深不寐,在淅淅瀝瀝的巴山秋雨聲中閱讀妻子詢問歸期的信,而歸期無準,其心境之鬱悶、孤寂,是不難想見的。作者卻跨越這一切去寫未來,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於是,未來的樂,自然反襯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時的樂。四句詩,明白如話,卻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雋永,餘味無窮! 在前人的詩作中,寫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寫時當今日而想他日之憶今日者,為數更多。但把二者統一起來,虛實相生,情景交融,構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卻不能不歸功於李商隱既善於借鑑前人的藝術經驗,又勇於進行新的探索,發揮獨創精神。 上述藝術構思的獨創性又體現於章法結構的獨創性。“期”字兩見,而一為妻問,一為己答;妻問促其早歸,己答嘆其歸期無準。“巴山夜雨”重出,而一為客中實景,緊承己答;一為歸後談助,遙應妻問。而以“何當”介乎其間,承前啟後,化實為虛,開拓出一片想像境界,使時間與空間的迴環對照融合無間。近體詩,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複的,這首詩卻有意打破常規,“期”字的兩見,特別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構成了音調與章法的迴環往復之妙,恰切地表現了時間與空間迴環往復的意境之美,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
名家點評
俞陛雲在《詩境淺說》里點評《夜雨寄北》說:“清空如話,一氣循環,絕句中最為擅勝。詩本寄友,如聞娓娓清談,深情彌見。” 紀昀評說此詩:“作不盡語,不免有做作態,此詩含蓄不露,卻只似一氣說完,故為高唱。” 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說:“眼前景反作後日懷想,此意更深。” 徐德泓在《李義山詩疏》里說:“翻從他日而話今宵,則此時羈情,不寫而自深矣。” 姚培謙在《李義山詩集箋》中評《夜雨寄北》說:“‘料得閨中夜深坐,多應說著遠行人’(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是魂飛到家裡去。此詩則又預飛到歸家後也,奇絕!”
李商隱(813—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唐文宗年號,836—840)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裡排行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有《李義山詩集》。
夜雨寄北原文、譯文、翻譯及賞析_李商隱_漢語網. 朝代: 唐代 作者: 李商隱. 同類型的詩文: 唐詩三百首 初中古詩 高中古詩 寫雨 寫景 思念 愛情. 原文.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譯文. 您問歸期,歸期實難說準,巴山連夜暴雨,漲滿秋池。 何時歸去,共剪西窗燭花,當面訴說,巴山夜雨況味。 注釋. 1.寄北:寫詩寄給北方的人。 詩人當時在巴蜀(現在四川省),他的親友在長安,所以說“寄北”。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深刻懷念。 2.君:對對方的尊稱,等于現代漢語中的“您”。 3.歸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陜西南部和四川東北交界處。 這里泛指巴蜀一帶。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當:什么時候。
其他人也問了
李商隱的無題詩有何特色?
《夜雨寄北》的內容是什麼?
李商隱的詩有何感傷情緒?
李賀詩為何被稱為「詩鬼」?
李賀的詩有什麼缺點?
李商隱為何被貶為循州刺史?
《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这是作者身居异乡巴蜀时以诗的形式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一说友人)的复信。此诗前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对方的深深思念;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