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4日 · 胭脂扣》描繪了20世紀30年代,香港石塘咀煙花巷的一段糾纏於前世今生的悽美愛情故事,作者是被譽為「香港文壇才女」的李碧華。 李碧華筆下的小說,以文筆簡潔細膩、劇情跌宕起伏、文風詭譎悽美而著稱。 《胭脂扣》也沿襲了其一貫寫作風格,具有一種濃郁的舊而美的色彩。 本文將從文中主角如花感情經歷,從人性方面探討女性悲劇命運根源和現實意義。 內容簡介. 《胭脂扣》講述的是出身煙花巷的妓女如花,與富家少爺十二少相戀,在兩人愛情遭到家族反對,最終走投無路毅然相約自殺殉情。 然而被救活後的十二少再沒勇氣實現諾言,苟活於世。 用情至深的如花用來生減壽十年的代價,回到人間苦尋心上人,最終得知真相後的如花留下當初二人定情信物--胭脂扣後,孑然離去的故事。

  2. 2019年1月18日 · 愛情敵不過柴米油鹽——《胭脂扣讀後感. 2019-10-15 由 瑩光 發表. 胭脂扣,是作家李碧華創作的中篇小說。. 小說中,胭脂扣是青樓頭牌如花和人稱十二少陳振邦的定情信物。. 兩人由於身份地位不匹配,無法得到十二少家人的認可,相約一起吞鴉片自盡,並以 ...

  3. 李碧華-胭脂扣 讀後感. 這兩天重溫了前些日子於香港買的「胭脂扣」,書看過一次,電影 看過一次,電影的結局挺好看的,與書不同,是難得幾部改編電影中 我覺得比原著好的。. 胭脂扣,香港著名作家李碧華的作品,是旅程第二天吃完恭 和堂龜苓膏後,碰巧 ...

    • Sangreal
  4. 其他人也問了

    • 概览
    • 创作背景
    • 人物介绍
    • 作品鉴赏
    • 作品影响
    • 作品评价
    • 作者简介

    李碧华著中篇小说

    《胭脂扣》是作家李碧华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84年,收录于同名小说集。

    该小说讲述了香港石塘咀红牌阿姑如花与南北行富家公子十二少陈振邦的一段时空交错、缠绵悱恻的情爱纠葛。小说塑造了如花和阿楚两个隔着50年的不同身份背景的女性,以此探寻现代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

    1988年,根据该小说改编,由梅艳芳、张国荣主演的电影《胭脂扣》在中国香港等地区上映。

    1997年以前,香港经受了150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在这150多年里,身处其中的香港市民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中、英等国的杂交文化。这种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使香港长期处于夹缝中,同时具有了“边缘性”、“混杂性”的文化特征。1984年中英谈判尘埃落定,1997年香港将回归祖国。社会激起千层浪,集体历史无意识的香港市民陷入了焦虑中。1997成了香港市民眼中的大限,因为他们对中国大陆的印象集体停留在20世纪30年代的影片。港人集体陷入1997一旦到来,就会摧毁他们现有生活的恐慌之中,继而引发了港人80年代末的集体怀旧潮。港人开始在怀旧中寻找历史、确认身份、想象家国。有着十年撰写专栏经历的李碧华凭着作为记者、作家的敏锐感抓住了这一时代特征,适时地迎合了香港人的阅读趣味,写出了具有浓厚“怀旧”意味的作...

    如花:花运正红、颠倒众生的倚红楼红牌阿姑。她是一个守规矩、懂礼仪的具有古典东方女性温柔气质的女子,也是典型的受到封建思想压抑的女性。她从小被卖到倚红楼,根本不知道本身姓什么。在阿楚质问她为什么十二少不娶她时,她说“我并没有做正室夫人的美梦,我只求埋街食井水,屈居为妾”。如花想要的是十二少的爱,并与其厮守终生。虽得到耳鬓厮磨的爱情,一片纯情真心,如花到头来却仍要依仗旧业维持二人生计。最终名妓痴缠,一顿烟霞永绝。

    陈振邦:眉清目朗、风流倜傥的南北行三间中药海味铺少东十二少。十二少也曾真心爱如花,为了与如花长相厮守,他放下富家阔少的身份去学戏。可离开父亲荫蔽,十二少总归还是无奈,只好吸起鸦片烟。在如花殉情的建议面前,他想回头了,重回那应有尽有的家。于是他没有吞下鸦片,选择苟活于这个世界。

    作品主题

    在李碧华笔下,无论是男人的背叛,还是女人对爱情的执着,无不因为一个‘欲’字:物欲、情欲。且不说导致男性背叛的种种诱因,单看女性的痴情已在潜意识中幻化为一种欲望。为了自己的欲望而争,为了自己的欲望而执。小说《胭脂扣》中,主人公如花与十二少都是极端利己者,李碧华对他们两人抱以同样的理性和批判的态度。十二少体会到现实生活的艰难后决心要与如花断绝关系,在看到如花饮毒自杀时,他瞬间的感动与迟疑很快便被恐惧占领,他不能死也不愿意死。而如花对十二少的感情看似真挚热烈和痴心感人,但背后却蕴含着贪婪可怕的私欲——她不甘心十二少离开自己与别人幸福,这一信念使如花坚定了要夺走十二少性命的决心。到头来,偷生的十二少家道中落,老年混迹在群众演员中勉强度日;如花苦苦等待了50余年,牺牲来世的阳寿回来寻找十二少,却得知对方根本没有死,对爱情彻底绝望。 小说的悲剧主题体现了两性爱情中“有情与无情”的矛盾,也体现了人性中“贪情与贪生”的矛盾,归根到底是要探讨人性深处的私欲:面对走向绝路的爱情,如花重情且贪情,她要拼尽一切保全她的爱情,即使与之同归于尽;十二少无情并贪生,他不愿意为爱情付出代价,更不可能牺牲自己的性命。两个人的爱情也曾浪漫热烈,缠绵悱恻,但当面对残酷的现实环境时,一个想要全权占有,一个想要抽身而退,曾经美好的爱情被各人的私欲彻底撕碎,面目全非。因而,小说中的悲剧论调更为阴沉犀利,直指人性的黑暗面。 《胭脂扣》戳破了男女生死相守和为爱殉情的浪漫理想,为世人道出现实令人绝望的真相:男人在最后一刻胆怯了,最终背弃了誓言苟活下来,凄美的爱情神话已被拆穿。但李碧华不肯罢休,又添上更加讽刺辛辣的一笔——原来,女人也一直心有芥蒂,她早料到男人的软弱与动摇,于是悄悄在酒中下药,无论他愿不愿意殉情,她都要他陪自己死。一场看似浪漫感人的悲剧背后却充斥着人性深处的自私、妒忌、贪婪、欺诈和背叛。可以说,《胭脂扣》的悲剧是人性的悲剧。 从另一方面来看,如花都是以一个弱者和被欺压者的形象出现,她的隐忍、坚强、无奈、脆弱都被作者细致地描绘出来。在她身上,可以看出社会的压迫对精神的禁锢和对身体的任意凌辱。这部小说寄托了作者对女性的同情,同时也是对女性主义自主精神独立的摇旗呐喊和振臂高歌。文中处处可体现出作者对女性的赞誉和对男性的贬斥,为爱不顾一切的殉情女子背后,是对男权社会秩序和价值体系的不屑一顾。作者安排如花亲眼目睹发生的一切,也意在告慰女人,要获得真正的独立和自由,必须正视自己身为女人这个事实,才能平等地对待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真正作为一个女人强大起来。

    艺术特色

    自《聊斋志异》后,李碧华在文学场域中重新召唤出真正鬼魂的在场。不同的是,小说一开始是作为鬼的如花申请了七天来人间寻找十二少,小说所叙述的则是鬼生前的恋情,正是由于生前恋情的憾恨结局使得死而为鬼的如花继续寻找恋人。这似乎是对传统人鬼恋模式的一种继承,而《胭脂扣》的颠倒和反拨之处则在于小说并无设置借尸还魂或做了鬼夫妻的大团圆结局。小说中十二少与如花相约殉情的凄美爱情故事背后,则是十二少的苟且偷生和如花的蓄意谋杀,这种对爱情存在的探询是通过如花的寻人和袁凌二人的辅助来完成的。 《胭脂扣》着笔于香港历史和香港人以及香港爱情的创造性尝试,在如花这个50年前的塘西红牌阿姑身上,寄予了作者对香港的历史——塘西风月、香港人的身份史——如花说我是香港人、香港的爱情——人们只认为那是一种风俗的怀疑和戏谑,因此掀起一股怀旧之风。《胭脂扣》对于历史的钩沉和再现不是铺陈历史大事,而是通过重回现世的名妓向对历史一无所知的现代人讲解50年前的香港。不过讲解的既不是政治史,也不是经济史,而是从一个22岁殉情的年轻妓女的小角度看来的香港风貌。这表明了李碧华重现带有浓重民间情意色彩的“小叙事”的历史意图。

    1988年,小说《胭脂扣》被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在中国香港等地轰动一时,先后获得第8届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奖,第24届电影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奖,以及第10届巴黎三大洲电影金球奖、意大利都灵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修已:《胭脂扣》被认为是一批“塘西风月”小说、电影的滥觞者,在80年代后期带起整个怀旧潮。怀旧潮可以有多方面的意义,它反射出作家对香港自身历史的兴趣,是一种自我找导,它也揭示当下社会所感到的缺失,它美化过去,给过渡时期感到压抑和焦虑的公众提供安慰。

    李碧华,本名李白,中国香港作家、记者、编剧。曾获台湾电影金马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多次提名,1989年凭借电影《胭脂扣》剧本获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代表作品有《霸王别姬》《青蛇》《胭脂扣》《饺子》《生死桥》等。

  5. 胭脂扣》寫的是香港紅牌妓女如花死後回到人間尋找舊愛,當年她與紈绔子弟十二少雙雙殉情,誰知十二少獲救,陰陽相隔,由此衍生一個愛與背叛的悲情故事。

  6. 胭脂扣》(英語: Rouge )是一部1987年香港劇情片,由成龍監製,關錦鵬執導,梅艷芳及張國榮等主演,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 劇情講述十二少及名妓如花的愛情故事。

  7. 有著十年撰寫專欄經歷的李碧華憑著作為記者、作家的敏銳感抓住了這一時代特徵,適時地迎合了香港人的閱讀趣味,寫出了具有濃厚“懷舊”意味的作品《胭脂扣》。 人物介紹. 如花:花運正紅、顛倒眾生的倚紅樓紅牌阿姑。 她是一個守規矩、懂禮儀的具有古典東方女性溫柔氣質的女子,也是典型的受到封建思想壓抑的女性。 她從小被賣到倚紅樓,根本不知道本身姓什麼。 在阿楚質問她為什麼十二少不娶她時,她說“我並沒有做正室夫人的美夢,我只求埋街食井水,屈居為妾”。 如花想要的是十二少的愛,並與其廝守終生。 雖得到耳鬢廝磨的愛情,一片純情真心,如花到頭來卻仍要依仗舊業維持二人生計。 最終名妓痴纏,一頓煙霞永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