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答蘇武書》是一篇創作于西漢時期的散文,作者李陵。 天漢二年,李廣利率軍伐匈奴右賢王,武帝召李陵負責輜重。 李陵請求自率一軍,武帝不予增兵,只令路博德為其后援,而路按兵不動,致使李陵步卒五千,深入匈奴,面對數十倍于己的敵軍。

    •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賞析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是寫光武帝劉秀表彰大將軍耿弇的 ...

    • 報孫會宗書

      《報孫會宗書》是西漢的楊惲寫給孫會宗的一封著名書信。關 ...

    • 祭十二郎文

      汝之書,六月十七日也。東野云,汝歿以六月二日;耿蘭之報 ...

    • 尚德緩刑書

      譯文 漢昭帝逝世后,昌邑王劉賀剛繼位就被廢黜,宣帝開始登 ...

    • 李陵

      李陵(?—前74年),字少卿,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 ...

    • 應科目時與人書

      賞析 《應科目時與人書》作于貞元九年(公元793)。韓愈, ...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賞析 從文章的題目看,韓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應是為送 ...

    • 送楊少尹序

      譯文 古時候疏廣、疏受叔侄二人,因為年老,同一天辭掉職位 ...

  2. 答苏武书》是一篇创作于西汉时期的散文,作者李陵。 天汉二年,李广利率军伐匈奴右贤王,武帝召李陵负责辎重。 李陵请求自率一军,武帝不予增兵,只令路博德为其后援,而路按兵不动,致使李陵步卒五千,深入匈奴,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军。

  3. 答蘇武書》是西漢軍事家、詩人、文學家李陵寫給蘇武的一封書信。 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蘇武替漢帝召李陵歸漢,此文就是李陵收到蘇武信後寫的一封回信。

    • 答蘇武書原文
    • 答蘇武書翻譯及註釋
    • 答蘇武書賞析
    • 你可能也喜歡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時,榮問休暢,幸甚幸甚。遠托異國,昔人所悲,望風懷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遺,遠辱還,慰誨勤勤,有逾骨肉,陵雖不敏,能不慨然? 自從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窮困,獨坐愁苦。終日無睹,但見異類。韋韝毳幕,以御風雨;羶肉酪漿,以充飢渴。舉目言笑,誰與為歡?胡地玄冰,邊土慘裂,但聞悲風蕭條之聲。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晨坐聽之,不覺淚下。嗟乎子卿,陵獨何心,能不悲哉! 與子別後,益復無聊,上念老母,臨年被戮;妻子無辜,並為鯨鯢;身負國恩,為世所悲。子歸受榮,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禮義之鄉,而入無知之俗;違棄君親之恩,長為蠻夷之域,傷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負陵心區區之意。每一念至,...

    翻譯 子卿足下: 您辛勤地宣揚美德,在太平盛世當官,美名流傳於四方,真是值得慶幸啊!我流落在遠方異國,這是前人所感悲痛的。遙望南方,懷念故人,怎能不滿含深情?以前承蒙您不棄,從遠處賜給我回音,慇勤地安慰、教誨,超過了骨肉之情。我雖然愚鈍,又怎能不感慨萬端? 我從投降以來,身處艱難困境,一人獨坐,愁悶苦惱。整天看不見別的,只見到些異族之人。我戴不慣皮袖套,住不慣氈幕,也只能靠它們來抵禦風雨;吃不慣腥羶的肉,喝不慣乳漿,也只能用它們來充飢解渴。眼看四周,有誰能一起談笑歡樂呢?胡地結著厚厚的堅冰,邊塞上的土被凍得裂開,只聽見悲慘淒涼的風聲。深秋九月,塞外草木凋零,夜晚不能入睡,側耳傾聽,胡笳聲此起彼伏,牧馬悲哀地嘶叫,樂曲聲和嘶鳴聲相混,在邊塞的四面響起。清晨坐起來聽著這些聲音,不知不覺地流下淚水...

    《答蘇武書》是一篇創作於西漢時期的散文,作者李陵。天漢二年,李廣利率軍伐匈奴右賢王,武帝召李陵負責輜重。李陵請求自率一軍,武帝不予增兵,只令路博德為其後援,而路按兵不動,致使李陵步卒五千,深入匈奴,面對數十倍於己的敵軍。苦戰之後,又逢管敢叛逃,暴露了李陵兵少無援的軍情,單于遂集中兵力圍攻,李陵兵盡糧絕,北面受虜。降匈奴後,曾與被匈奴扣留的蘇武數次相見。始元六年(前81),蘇武得歸,修書勸李陵歸漢,李陵以此書作答。 這封信的主旨是為自己的投降行為解脫。信中戰鬥場面寫得極有聲色,顯然是要說明,當時因為雙方兵力懸殊,己方將帥的不顧大局,武帝處置(誅陵全家)失當,所以,自己投降完全是出於不得已,進而使讀者產生同情;此外,屢用強烈對比,如身處異域而懷念故土,以寡兵深入眾敵而浴血奮戰,蘇武持節榮歸而自己...

  4. 答苏武书. 汉 · 李陵.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 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 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懃懃,有踰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 终日无覩,但见 ...

  5. 陵降胡後,單于曾迫其向蘇武勸降,蘇武竣拒。後蘇武歸國,李陵曾為餞行,二人在國外相與,同處患難,或有相當友誼。本文即係假藉敗降匈奴的李陵,回覆經已回漢的蘇武的信。

  6. 杜甫称“李陵苏武是吾师”,苏轼称“苏李之天成”,对李陵作品的怨愤深沉、自然天成都有激赏。 《汉书·艺文志》所录《李陵集》二卷,新旧《唐书》仍见记载,至《宋史》则不见著录,是该集宋时方告亡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