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月13日 · 【明報專訊】林鄭月娥宣布辭職並透露有意參選特首。 林太一直低調並少談家事坊間只知其夫為劍橋大學數學博士林兆波育有兩子。 本報翻查資料,發現林太父親名為鄭阿毛,曾任職文員,與妻子林鳳蘭在1978年一筆過繳付18.1萬元,購入鰂魚涌南豐新邨一單位。 放售單位賺209萬. 綜合本報取得林鄭月娥的出生登記紀錄、結婚證書及土地註冊處等資料,59歲的林太於1957年5月13日在灣仔駱克道的家中出生,父親鄭阿毛從內地來港,報稱職業為文員,母親林鳳蘭。 林太曾自言出身基層,有兩姊一兄一弟,小時居於唐樓,家中沒有書枱,要在牀上做功課。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林鄭月娥父母在1978年以18.1萬元購入南豐新邨一個高層單位,並一筆過付款,當時林太21歲,由基層步向小康之家。

  2. 2024年1月7日 ·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質疑政府多次延後盈餘恢復的預測或是理財哲學出現問題又認為現階段要思考如何吸引外資來港舉例需在港區國安法調整令外資重返。 本港在2000年代初曾連續4年出現財赤,港府在2003年SARS過後,大部分時間收支平衡甚至盈餘,及至2019/20年度到2023/24年度5個財政年度間,有4個年度赤字 (見表)。 陳茂波去年2月公布預算案時原預料,最快下年度 (2024/25年度)恢復盈餘。 去年初料下年度虧轉盈 上月稱或續財赤. 陳茂波上月於網誌修改說法,料「下年度繼續出現赤字的機會不能抹殺」。 陳茂波昨在諮詢會進一步交代,因本年度印花稅及地價收入減少,料要達收支平衡的目標「可能會多一兩年」。

  3. 1 天前 · 【明報專訊】「專業?多元」,《明報》65年來一直堅持,就如《明報》65周年報慶酒會的賓客盈門,充滿各行各業人士,政商界精英雲集,反映《明報》在報道政治和經濟領域方面的專業態度。

  4. 2021年8月4日 · 增城兆霖學校家教會全體家長委員本月1日向學校家長發聲明向校方提出多項指控包括稱在6月18日的家教會會議上校方沒知會家長委員就單方面刪去家教會主席建議的4項討論事項及3項報告事項當中涉及教師流失及招聘的議題 (見表)。 聲明批評校方擅自修改文件,刪去或修改不欲商討之事,家長委員已就事件向局方投訴,並決定6名家長委員在月底辭職。 6人在信中指,他們對家校合作的情緒,由過去的「樂觀」到「憤怒」,變了「死心」。 信件指6名代表中,當中5人皆曾擔任委員,包括出任7年的家教會主席,又質疑今學年掌管學校的是不熟悉兆霖的管理層。 該校小三學生家長黃生向本報說,學校約15名教師將於本學年結束後離職,主科中英數常都有教師辭職,年資最深的一名有15年教學經驗。

  5. 2024年3月24日 · 【明報專訊】就23條立法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昨刊憲生效,律政司長定國、保安局長鄧炳強先後接受不同電子傳媒訪問。 就《條例》賦權保安局長對經... ... 詳情. 國安署特區護國安機關具體協調 定國:未計劃定附例列明. 【明報專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授權特首會同行政會議訂立附屬法例,其中列明是為更有效實施《港區國安法》,包括有關駐港國安公署職責條文。 至於哪... ... 詳情. 國家秘密設「指明披露」答辯機制 聚焦事件嚴重性 「難設指引」 【明報專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就有關「國家秘密」相關罪行,設「指明披露」的答辯機制,僅限揭露嚴重影響特區政府依法執行職能等目的,對比200... ... 詳情. 陳茂談拼經濟 鞏歐美財源 拓中東資金.

  6. 2024年5月20日 · 《再繫「腦」朋友》故事講述12歲少女阿B (姬莉費林明飾)得悉父親 (尊卡辛斯基飾)入院接受心臟手術,於是重返祖母舊居暫住,再次勾起童年喪母的不快回憶,情緒低落之際,偶然認識樓上鄰居卡芬 (賴恩雷諾士飾),發現彼此都有「看見」其他兒童幻想出「腦朋友」的異能。 隨着年紀愈大,童心消逝,這班「腦朋友」最終難逃消失世上的宿命。 為了拯救他們,阿B與卡芬決定為「腦朋友」配對合適的新主人,好讓他們能夠繼續履行陪伴兒童健康成長的偉大使命。

  7. 2014年11月5日 · [ 昔日明報] 與母爭樓 法院互罵 傳龍:佢唔值得做我媽咪. 【明報專訊】曾因錢與父母反目,其父甚至為此惹上官非的「醫生舖王」西醫傳龍指出,當年為方便申請按揭而與母親聯名購入匯景花園單位,惟父母拒絕離開單位,甚至換門鎖令他無法進入,他興訟向母親取回物業,案件昨在高院開審。 作供時一度情緒激動,向盤問他的母親直斥:「你唔值得做我媽咪! 」原訴人是現年50歲的傳龍,被告為其母謝巧雲。 1998年1月,以420萬元購入藍田匯景花園一單位,以供父母居住。 由於本身已持有麗港城單位,當時加入母親名字為聯名業主。 責母「懶好心」借錢 稱已清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