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月15日 · 美國一個五歲小女孩凱瑟琳,在看完關於非洲瘧疾肆虐紀錄片後,希望能以一己之力阻止瘧疾蔓延。 換着是凡事講求實際我們,必定嗤之以鼻——一個女孩妄想拯救幾千公里以外孩子生命,豈不是天方夜譚? 她有錢嗎? 有資源嗎? 有聯繫嗎? 但凱瑟琳並沒有這些實際考量,她憑着一顆真摯而充滿熱情心,向周邊人募捐,籌錢替非洲孩子買蚊帳。 足迹漸漸擴至美國各地學校、教會,甚至美國白宮,於數年內籌了超過十五萬美金買蚊帳,拯救了無數孩子性命。 她的故事鼓舞人心,極具意義。 至此我們不難發現,那些本來令我們卻步因素,其實大都只是我們空想出來。 反而毫無顧慮孩子,抱持赤子之心,更能發掘每個夢想背後意義。 夢想,反映各人心裏最真誠渴望、最瘋狂理想。

  2. 2019年5月9日 · 2019年2月底,他被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拘捕,涉嫌2018年安排投資講座及利用社交媒體高調宣傳,以虛假聲稱誇大回報,誘騙市民購買虛擬貨幣「挖礦機」。 【明報專訊】資料A. 在「人人都是KOL (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年代,用戶經營社交媒體時都選擇發布最美相片。 經大量修葺名人及網絡紅人照片時刻展示悉心打扮完美身材,更總是身處充滿異國風情地方。 關注青少年健康發展組織表示這些相片會使年輕人感到壓力,盲目追求那些無法達至身形標準。 不止是審美觀,「幣少爺」也憑一句「錢可以從天而降」,一躍成為2018年最後一個風雲人物,可謂奇蹟,證明在社交網絡時代,人人都有機會成名。

  3. 2019年5月27日 · 社交軟件不受實名限制,容許青少年以網名與社工交談,有助鼓勵情緒受困、失去生活動力者主動求助,尋求專業意見。 此外社交媒體令青少年有機會結識來自不同地方的網友擴闊人際網絡。 青少年遇到煩惱時,如不欲向家人或師長傾訴,可透過社交媒體向網友傾訴,藉此釋放壓力,紓緩情緒危機。 社交媒體有如一把雙刃劍,若青少年過分投入可能會荒廢學業,影響與家人關係。 因此青少年利用社交媒體時,必須認真控制及管理時間。 (原文經編輯刪節) 容道謙 東莞工商總會劉百樂中學 中五. 與他人比較或損自信. 2016年11月香港青年協會媒體輔導中心訪問1855名中學生,指出近五成半青少年每天上網時間為2至6個小時,近一成半為6小時或以上,超過九成受訪者透過智能手機使用社交媒體。

  4. 2014年10月13日 · 東華三院健康理財家庭輔導中心莊麗琴姑娘指出,青少年崇拜偶像原因大致可分為:. 1. 青春期成長壓力. 2. 大眾傳媒大肆渲染. 3. 偶像崇拜商品化. 莊麗琴指出,青少年由兒童過渡至成人,面對生理發育急速變化,容易陷入自我角色 (self identity)混淆 ...

  5. 2017年4月28日 · 一件看似平平無奇的塑膠玩具其實是訴說着塑膠如何造就戰後香港玩具工業之冒起和經濟起飛的故事。 1970年代後:轉向內地生產. 踏入1970年代,玩具生產彷彿搭上了快車,產量迅速增加。 由於電視和電影逐漸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廣受歡迎的卡通和電影帶動相關的玩具生產,而這些玩具又會進一步推動相關卡通和電影的熱潮。 在這個年代以後成長的香港人,普遍喜愛歐美及日本潮流文化衍生的玩具,以超合金機械人、精緻的可動人偶及洋娃娃等為時尚。 當玩具成了生命周期較短的潮流產品,世界各地的玩具商必須向外尋找高產能和低成本的企業。 在這個背景下,香港繼續成為應付全球玩具大部分需求的生產基地,造就了香港玩具的產量再攀高峰。 隨着內地於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香港商人於內地設廠,並把大部分工序北移。

  6. 2017年5月14日 · 同學不願碰 幽默破隔閡 印中混血兒膺傑出學生. 困難是一種鍛煉,蕭樂林(左起)、布樂文及林暉於成長期間分別遇上不同困難,卻讓這3名今年獲選為傑出學生年輕人變得更積極,更體貼別人需要,着力幫助他人。. (柏賢攝). 【明報專訊 ...

  7. 2022年11月4日 · 永遠的蝴蝶訴說着一個精鍊但淒悲的愛情故事——主人翁目睹未婚妻櫻子被車撞上倒身在一抹殷紅的血泊沒有血腥只留下淒美和浪漫忘掉了死亡。 故事開首,陳啓佑先描述「我」與櫻子身處的環境,一襲襲色彩隨文字染開,「那時候剛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濕冷冷的,還閃爍着青、黃、紅顏色的燈火。 我們就在騎樓下躲雨,看綠色的郵筒孤獨地站在街的對面。 我白色風衣的大口袋裏有一封要寄給在南部的母親的信。

  1. 相關搜尋

    楊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