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17日 · 明報專訊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會見美國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他稱呼蓋茨為老朋友」,並提到中美關係的基礎在民間他始終寄希望於美國人民重申中國決不走國強必霸的老路願與各國開展創科合作外電引述消息指習向蓋茨提到歡迎微軟在內的美國企業將人工智能技術帶到中國。 王毅秦剛陪同 兩人料明晤布林肯. 今年特斯拉CEO馬斯克、蘋果CEO庫克等多名跨國企業高管接連訪華。 與中國淵源最深厚的蓋茨周三抵京,時隔4年再次訪華,獲接訪的級別亦是最高。 陪同會見的有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二人預計將會晤明天(18日)到訪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2. 2023年11月23日 · 將昂貴的服務平民化是蓋茨推崇agent的主因最受影響的範疇包括醫療教育生產力和消費娛樂。 例如看家庭醫生,對很多貧窮國家人口來說是天方夜譚,但由AI推動的agent,可以成為每個人的私人醫生,而且成本極低。 他在文中多次提及取代」(replace),直言集多功能於一身的agent將取代搜尋器電商辦公軟件等並指出很多公司急起直追開發AI引擎將帶來價格戰令AI服務普及。 然而他沒有說的是,這種多合一的人工智能未來,勢令本已壟斷的科技界更加壟斷。 如果ChatGPT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其他軟件還有什麼市場價值?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3. 2023年6月18日 · 2023年6月18日星期日. 社評:民間外交勸和促談 香港也可主動出擊. 【明報社評美國蓋茨基金會主席比爾蓋茨訪華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雙方回顧過去合作範例展望未來合作意向是中美民間交往難得的濃妝重彩一筆。 中美兩國政府鏖戰正酣,何時能止息干戈,難以逆料。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啟程來華時表示,此行目的是為了避免誤判。 誤判成因很多,政府官員掩耳盜鈴是其中之一。 兩國之間民間交往,能夠心平氣和認清局勢,從而促進兩國正常交往,是必不可少的力量,蓋茨此行作出了示範,中國也應該主動出擊,讓民間組織到美國做「勸和促談」的工作,其中香港也可有所貢獻。 蓋茨基金會疫情前贊助「演習」 疫情期間捐資中國抗疫雪中送炭. 蓋茨此行訪華,正好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前夕,是巧合還是別有用意,有待分析。

  4. 2023年6月16日 · 明報專訊微軟創辦人蓋茨Bill Gates昨在北京發表演講他表示堅信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技術進步將在衛生保健和教育等領域帶來快速突破使更多人能夠獲得拯救生命的工具和更好的發展機會而氣候技術的創新有望在確保人們獲得充足且可負擔的清潔能源的同時推動全球減排目標的實現。 捐5000萬美元助研藥物. 中新社報道蓋茨以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身分於前晚抵達北京這是他自2019年以來首次到訪中國。 路透社稱,蓋茨將在今天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蓋茨昨在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演講時說,過去四年,全球經歷了新冠疫情、氣候變化影響加劇、糧食危機等挑戰,如今很多人都對未來更加缺乏信心。 儘管當前全球困難重重,但他依然保持樂觀。

  5. 明報文章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前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了今年以來的第一位美國朋友——著名慈善家企業家比爾蓋茨Bill Gates)。 與布林肯代表美國官方的訪華之行不同,蓋茨代表的是中美之間的民間交往。 習近平在見蓋茨時說:「我總認為中美關係基礎是在民間的。 」以最高規格接待蓋茨,可看出當前形勢下,中國官方對中美民間交往的珍視,更可看出在中美博弈當中,中國到底要的是什麼。 驅動中國的 始終是自身發展. 首先,中國需要發展。 從貿易戰到科技戰,美國近年來全面壓制中國的發展空間。 而中國仍將發展視為中美交流中最重要的部分。

  6. 2023年5月4日 · 明報專訊我們做功課或匯報分享時常用的軟件以及最多人使用的電腦操作界面均出自電腦科技公司微軟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茨除對未來科技視野獨到也熱中於慈善工作。 上 / 下一篇新聞. 政府籲學校安排打流感針 指病毒更活躍 「強烈鼓勵」外展接種 城大僱員年薪最高900萬 八大最多 調查:三成家長課外活動月花5000元 比率多去年逾倍 港大研導電水凝膠 可製心臟補片、電子皮膚 世界之最:伊朗的波斯密碼 世界之最:適合藝術創作的伊朗文字 新聞有常識:印度人口超中國?

  7. 2021年7月9日 · 明報專訊美國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茨與妻子梅琳達兩個月前宣布離婚使原被兩人視為彼此27年婚姻第四個孩子的慈善基金會結構起變化該涉及500億美元3900億港元)、全球最大規模私人基金會周三7日發聲明表示蓋茨與梅琳達要是兩年後認為無法合作下去後者將退出另起爐灶基金會已就此訂定一套確保運作如常的應急計劃。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