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13年11月11日 · 3 歷來人們對《水調歌頭 • 明月幾時有》上片 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它表達了欲乘風登 仙又怕高處不勝寒的矛盾,亦有人認為蘇軾 以宮闕和瓊樓玉宇比喻朝廷,抒發仕途失意 的感慨。
2013年11月11日 · 討論與練習 3 歷來人們對《水調歌頭 • 明月幾時有》上片 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它表達了欲乘風登 仙又怕高處不勝寒的矛盾,亦有人認為蘇軾 以宮闕和瓊樓玉宇比喻朝廷,抒發仕途失意 的感慨。
《水調歌頭 ‧ 明月幾時有》 - Free download as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ppt), PDF File (.pdf), Text File (.txt) or view presentation slides online. Scribd is the world's largest social reading and publishing site.
2022年9月25日 · 《水調歌頭》用的是借景抒情的手法,全詞通過對圓月的描寫來抒情: (1)上片:觸景生情。 由皎潔的圓月,想到要超脫塵俗,回到月宮,但又恐怕抵受不住那裏的寒意,以此表達自己被貶的寂寞情懷及「出世」與「入世」之間的思想矛盾。
(1) 試比較《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蘇幕遮‧碧雲天》抒發的感情,完成以下題目。(可選多於一項) 思念 故鄉 思念 親人 有志 難伸 (1)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2) 《蘇幕遮‧碧雲天》
此詞上片望月,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一開始就提出一個問題:明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把酒問天這一細節與屈原的《天問》和李白的《把酒問月》有相似之處。
〈 水調〉是隋煬帝開鑿汴河所自製,到唐代演為大曲,包括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所謂「歌頭」應是中序的第一章。 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中秋,當時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 詞以月起興,以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表達了詞人對親人的思念和美好祝願,也表達了在仕途失意時曠達超脱的胸懷和樂觀的景緻。 水調歌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