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9月15日 · 我看著陶媽媽先把池中已吐盡腹內穢物的泥鰍盛起,沖洗後,放在一深碗中,泥鰍在碗中糾成一團,彷彿大的蚯蚓,接著陶媽媽用另一碗打蛋,把打好的雞蛋倒入深碗中,一時之間,只見放在池中兩天、腹空飢餓的泥鰍片刻之間便將蛋漿吃喝盡了。 我在一旁看愣了眼,更知道生物飢餓時的力量了,只是泥鰍不知道牠們吃的是最後一餐了。 (第14段)接著,陶媽媽在一長鍋中放置一大塊豆腐及水,再把泥鰍倒入鍋中,立即開猛火燒鍋。 過了不久,我便聽到鍋內傳出轟隆聲。 陶媽媽拿著濕布用力蓋緊了鍋蓋,但鍋內仍有極大的力道推擠鍋蓋,而陶媽媽死命按住蓋子。 (第15段)慢慢地,聲音平靜了,鍋蓋也不必按住了,陶媽媽在一旁準備薑、蔥、鹽等佐料。 等鍋子冒出大煙時,我也聞到了河鮮的香味。 陶媽媽打開鍋蓋,把佐料倒入,再悶一會,便起鍋了。

  2. 2020年7月31日 · 生命力頑強的怪魚. 泥鰍(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屬於底層魚類,雜食性,廣布我國內陸水域,常見於池塘、稻田和溝渠等水流緩慢、有淤泥的水域,因而英語裡稱它為 pond loach ,是鯉形目、鯉亞目、花鰍亞科、泥鰍屬的一種魚類。. 成年泥鰍體長一般10 ...

  3. 12月22日是當地泥鰍養殖第一大鎮三角光二村養殖戶李蜜威干塘的日子,養殖戶、收購商、飼料商、魚苗商等各路人馬照例匯到塘頭算帳,迅速算出了李蜜威的成本收益帳。 李蜜威的泥鰍塘面積3.3畝,8月15日下的水花苗,12月下旬收穫,飼養期4個月。

  4. 其他人也問了

  5. 泥鰍學名 :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為 條鰭魚綱 鯉形目 鰍科 的一 種 ,因身體滑,難以捕捉,所以又稱為「鰗鰡」。 鰗鰡也用於形容小孩頑皮,溜的很快。 分布. [ 編輯] 本魚分布於 緬甸 與含朝鮮、日本、中國在內的東北亞溝渠、池塘、稻田等水體。 在中國分布於從 遼河 到 雲南 的東部水域,包括 四川 、 湖北 、 湖南 、 重慶 、 台灣 各河流干支流、 湖泊 、 水庫 、 溝渠 、 池塘 和 稻 田等水體,主要棲息於 江 河 湖泊 。 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 浙江 舟山 。 [ 1][ 2] 特徵. [ 編輯]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動物信息
    • 形態
    • 生物學特性
    • 分布範圍
    • 生活習性
    • 生長繁殖
    • 養殖方法
    • 營養分析

    泥鰍魚在中國除青藏高原外,全國各地河川、溝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庫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分布,尤其在長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極廣,群體數量大,是一種小型淡水經濟魚類。

    •中文名:泥鰍魚

    •外文名:Oriental weatherfish

    •目:鯉形目

    •科:鰍科

    中文名:泥鰍魚

    英文名:Oriental weatherfish

    目:鯉形目,鯉亞目

    科:鰍科,花鰍亞科

    屬:泥鰍

    泥鰍,體細長,前段略呈圓筒形。後部側扁,腹部圓,頭小。口小、下位,馬蹄形。眼小,無眼下刺。須5對。鱗極其細小,圓形,埋於皮下。體背部及兩側灰黑色,全體有許多小的黑斑點,頭部和各鰭上亦有許多黑色斑點,背鰭和尾鰭膜上的斑點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顯的黑斑。其他各鰭灰白色。泥鰍廣泛分布於亞洲沿岸的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及印度等地。

    體細長,前端稍圓,後端側扁。吻突出,眼小;口小,下位,呈馬蹄形。唇軟而發達,具有細皺紋和小突起。頭部無細鱗;體鱗極細小,體表粘液豐富。背鰭無硬刺,起點在腹鰭起點上方稍前;尾鰭圓形,尾柄上、下方有窄扁的皮褶棱起。體灰黑,並雜有許多黑色小斑點,體色常因生活環境不同而有所差異。

    泥鰍為高蛋白、低脂肪的高品位水產營養佳品,其肉質細嫩,肉味鮮美,營養豐富,素有“水中人參”之稱。泥鰍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性味甘,平,具“補中、止泄”之功能。因此,泥鰍具有較高的養殖價值,是一種優良的淡水養殖對象。目前成鰍養殖的形式有池塘專養、網箱養殖、稻田養殖等。池塘養殖是最普遍的形式。

    泥鰍為小型經濟魚類,屬溫水性魚類,生長水溫為15-30℃,最適水溫22-28℃,水溫高於32℃則鑽入淤泥中,水溫低於7℃潛入泥中冬眠。泥鰍不僅能用鰓呼吸,還能利用皮膚和腸進行呼吸,對環境適應能力強,耐缺氧能力較強。通常生活在水底層,有鑽泥的習慣,喜歡中性及微酸性的粘性土壤。泥鰍為雜食性魚類。泥鰍一般2齡性成熟,一年可多次產卵,產卵期4-8月,其中5-6月是產卵高峰期,受精卵具弱粘性。泥鰍有沙鰍、真鰍、黃鰍之分,在我國各地的淡水中都有分布,常生活在水田、池塘、溝渠的靜水底層淤泥中,喜食浮游生物、小型甲殼類等,也食植物碎屑、藻類等;泥鰍每年4~8月進入繁殖季節,二齡後的泥鰍性成熟開始產卵,個體越大,產卵量越多。

    在中國除青藏高原外,全國各地河川、溝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庫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分布,尤其在長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極廣,群體數量大,是一種小型淡水經濟魚類。

    泥鰍屬底層魚類,常見於底泥較深的湖邊、池塘、稻田、水溝等淺水水域。生活水溫10-30℃最適水溫為25-27℃,故應屬溫水魚類。當水溫升高時30℃時,泥鰍即潛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溫下降到5℃以下時,即鑽入泥中20-30cm深處越冬。對低氧環境適應性強。除了鰓呼吸外,還可以進行皮膚呼吸和腸呼吸。視覺很弱,但觸覺及味覺極為靈敏。雜食性,幼魚階段攝食動物性餌料,以浮遊動物、搖蚊幼蟲、絲蚯蚓等為食。長大後,餌料範圍擴大,除可食多種昆蟲外,也可攝食絲狀藻類、植物根、莖、葉及腐殖質等。成鰍則以攝食植物食物為主。一般多為夜間攝食。水溫10℃以下,30℃以上即停止攝食。

    泥鰍為多次性產卵魚類。在自然條件下,4 月上旬開始繁殖,5一6 月是產卵盛期,一直延續到9 月還可產卵。繁殖的水溫為18一30 ℃ ,最適水溫為22一28 ℃ 。

    雌鰍性成熟較雄鰍遲,體長 5 厘米時,雌鰍體內有一對卵巢,體長8 厘米時,2個卵巢癒合在一起,成為 1 個卵巢,並由前端向後端延伸,這時整個卵巢發育開始成熟。

    池塘混養

    即和其它魚類混養。如和鰱魚、鱅魚、鯉魚、草魚、鯿魚等混養。該種養殖方式其選塘、清塘,消毒、放養等和池塘養殖相同。混養的優點是:不需專門給泥鰍投餵較多餌料,只需給其它魚類投餌。而魚類吃不完的餌料和排出的糞便即為泥鰍的食物來源。故這種養殖方式效益高,水面利用價值大,值得大力推廣。

    稻田養殖

    我國南方稻區廣闊,利用稻田養鰍,既節約水面,又能獲得糧食,經濟效益顯著,是高效農業良好的種養模式。 1.稻田選擇 養殖泥鰍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時不溢水的稻田為佳。稻田四周要高築田埂.進排水口要設二道網,以防泥鰍逃逸。同時在田中或四角挖些集魚坑,便於日後捕撈。 2.放養與管理 於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後放入苗種。一般每畝放養4—5萬尾。放鰍前,也要追施有機肥料,以培養水中浮遊動植物。為了獲得泥鰍高產,應每口或隔日投餵一定的人工餌料。其餌料種類可以農副產品為主,搭配少量魚粉、蠶蛹粉即可。後期可在集魚坑多投餵一些餌料,利於集中捕撈。在飼養期間,要經常檢查防逃設施,以防逃跑。養鰍稻田要儘量少施農藥或不施。即使萬一需要使用,也應分批下藥,且噴頭朝上,不要把藥液噴到水面。另外,也不要使用除草劑。雙季晚稻栽種時,最好採用免耕法,可避免機械損傷泥鰍。

    坑塘養殖

    這種養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後的小型肥水坑塘養鰍。坑塘面積可大可小。十幾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均可。一般常規魚類在這種坑塘中會因有機質過多、溶氧不足而導致缺氧死亡。泥鰍因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而在這種坑塘中生長良好。坑塘養鰍,每平方米可放養120尾左右,其管理方法亦與池塘養殖相同.一般只需投點豬、雞糞一類的有機肥料和農家的殘存剩品,如米糠、菜餅等,即可獲得較高產量。

    泥鰍不但肉質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還有多種維生素,並具有藥用價值,民間有“天上斑鳩,河裡泥鰍”的美諺。泥鰍脂肪成分較低,膽固醇更少,且含一種類似廿碳戊烯酸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人體抗血管衰老,故有益於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泥鰍和豆腐同烹,具有很好的進補和食療功用;套用於消渴:泥鰍、鮮荷葉共煮湯食。泥鰍既是美味佳肴,又是益壽藥品,被人們譽為"水中人參"。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8.4-22.6克,脂肪2.9克,碳水化合物1.7克,灰分1.8克,維生素A14微克,硫胺素0.10毫克,核黃素0.33毫克,尼克酸6.2毫克,維生素E0.79毫克,鉀282毫克,鈉74.8毫克,鈣459毫克,鐵3毫克,鋅2.76毫克,磷243毫克,硒35.30微克。其中維生素B1的含量比鯽魚、黃魚、蝦類高,...

  6. 2018年6月12日 · 結果是,泥鰍喜歡棲息於靜水的底層,常出沒於湖泊、池塘、溝渠、水田底部,附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層,對環境的適應力極強。 泥鰍怎麼放才如法,放生求福怎麼做最好 - 每日頭條

  7. 泥鰍被稱為“水中之參”,生活在 湖池 ,是 營養 價值很高的一種魚,它和其它的魚不相同,無論外表,體形, 生活 習性都不同,是一種 特殊 的鰍類。 基本介紹. 中文學名 :泥鰍. 拉丁學名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 別稱 :魚鰍,泥鰍魚.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門 : 脊椎動物亞門. 綱 :硬骨魚綱. 亞綱 :輻鰭亞綱. 目 :鯉形目. 亞目 :鯉亞目. 科 :鰍科. 亞科 :花鰍亞科. 屬 :泥鰍屬. 分布區域 :亞洲的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及印度等地. 俗名 :擰溝. 形態特徵. 須5對,最長口須後伸到達或稍超過眼後緣。 無眼下刺。 鱗小,埋於皮下。 尾柄上皮褶棱低,與尾鰭相連。 尾柄長大於尾柄高。 尾鰭圓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