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形態特徵. 採用嫁接法繁殖的洋紫荊可憑樹皮顏色及質地找到接合處. 洋紫荊是 常綠 喬木,株高一般可達5米,樹身的高度可達10米,幹長彎曲或平出,生長迅速。 單葉互生,先端分岔,由頂端深裂成心形,約8至15厘米長,約等寬,大而薄, 葉脈 明顯,全綠,相信是由兩片小葉合併而成。 由於葉面像心形,因此有些人會稱之為 聰明葉,並用以製作 書簽。 洋紫荊總狀 花序 頂生或腋生, 花萼 管狀,單側開裂成佛燄苞狀。 花瓣 5片,較寬,鮮豔紫紅色,具有香氣,上花瓣(旗瓣)有深紫色的脈紋,其餘四片脈紋較淺,有 雄蕊 5枚,通常不结果。 由於花朵貌似 蘭花,因此也有香港蘭之稱。 香港有長出莢果的洋紫荊。 洋紫荊結果現象在 大埔區 出現。

  2. 洋紫荊首先在1880年左右於 香港島 薄扶林 鋼綫灣 由一名 巴黎外方傳教會 的 神父 發現,並且以 插技 方式移植到在 薄扶林道 的 伯大尼修道院。 1908年,當時的植物及林務部總監鄧恩(S.T. Dunn)將洋紫荊判定為新 物種,並且於《植物學報》(英國及外國)第46卷,324至326頁(Journal of Botany)發表有關資料。 人們將洋紫荊的 拉丁文 學名 的種加詞命名為(Blakeana),以紀念熱愛研究植物的第12任 香港總督 卜力 (Sir Henry Arthur Blake)伉儷 [14]。 現存於 漁農自然護理署 香港植物標本室編號 Hong Kong Herb. No.1722 的 模式標本,相信該標本是最初發現的原樹標本。

  3. 2022年2月9日 · 紫紅色的洋紫荊擁有豔麗的花朵,而每朵花有五條可育雄蕊和一條雌蕊。 它的葉子從頂端裂開,如心型一樣。 由於洋紫荊的花朵狀似蘭花,讓它被授予別名 – 「香港蘭」。

  4. 形態特徵. 洋紫荊是落葉喬木;樹皮暗褐色,近光滑;幼嫩部分常被灰色短柔毛;枝廣展,硬而稍呈之字曲折,無毛。 葉近革質,廣卵形至近圓形,寬度常超過於長度,長5-9厘米,寬7-11厘米,基部淺至深心形,有時近截形,先端2裂達葉長的1/3,裂片闊,鈍頭或圓,兩面無毛或下面略被灰色短柔毛;基出脈(9-)13條;葉柄長2.5-3.5厘米,被毛或近無毛。

  5. 紫荊是香港原生植物,在一八八零年代首見於薄扶林,屬蘇木科常綠喬木,樹高可達10米,而花朵碩大。 花開紫紅,耀眼奪目,頂端花瓣有深紫條紋;本港花期在十一月至翌年三月。

  6. kplant.biodiv.tw › 洋紫荊 › 洋紫荊洋紫荊

    1.庭園、行道樹優良樹種:洋紫荊耐旱、速生,種子繁殖容易,實生苗 2 年即可開花,為良好之景觀樹種,花常開於晚秋或早冬。 而開花淡粉紅色後變白色者稱粉白羊紫荊 (cv."Alba") 及花藍紫色之紫玲甲 (cv. "Violacea") 亦偶可見。

  7. 洋紫荊 (學名: Bauhinia × blakeana[註 1][1]),别名 香港蘭 (英語: Hong Kong Orchid Tree);英文名:Red-flowered、camel’s foot,是 豆科 羊蹄甲屬 的 有花植物,屬於常綠 喬木,於 香港 首次發現,因而在1965年獲定為 香港市花 [2]。. 該樹現廣泛作為 行道樹 進行栽培 ...

  8. 洋紫荊 (Bauhinia × blakeana Dunn)首次在1965年選定為香港的市花。. 及後,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主權而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洋紫荊更用作特區區徽。. 洋紫荊在香港的公園、花園、路旁的花圃以及世界不少地方廣泛栽種。. 它吸引人的葉形和眩耀的花,開遍冬季 ...

  9. sowhc.sow.org.tw › html › observation洋紫荊

    白花紫荊為園藝品種,花色初開為淡粉紅色,其後轉變為粉白色 是羊蹄甲與洋紫荊的自然雜交種 具有多數分枝,樹枝粗壯,枝條斜上昇或略下垂

  10. 洋紫荊 (粵拼: joeng4 zi2 ging1;學名: Bauhinia × blakeana[1]),又叫 香港蘭 (hoeng1 gong2 laan4; 英文: Hong Kong orchid tree)或 宮粉紫荊 (gung1 fan2 zi2 ging1),係 蘇木亞科 羊蹄甲屬 嘅 常綠喬木。. 原產 香港 同 印度 地區。. 呢種樹係鄉土樹種。. 2005年, 香港大學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