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賞析.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 “沙”或作“紗”。. 相傳是由西施浣紗的故事得名。. 又名《小庭花》、《玩丹砂》、《怨啼鵑》、 《浣紗溪》、《掩蕭齋》、《清和風》、 《換追風》、《最多宜》、《楊柳陌》、《試香羅》、《滿院春 ...
浣溪沙. 臺灣正體. 浣溪沙, 詞牌 名。. 雙調 四十二字,上闕三句三 平韻,下闋三句兩 平韻,一韻到底。. 下闋開始兩句一般要求 對仗。. 本為 唐代 教坊 曲名。. 取自 西施 在若耶溪浣紗故事。.
- 概觀
- 基本介紹
- 注釋譯文
- 創作背景
- 作品鑑賞
- 作者簡介
《浣溪沙·樓上晴天碧四垂》是北宋詞人周邦彥所作的一首傷春詞,抒寫了詞人的惜春傷懷之感,以及詞人獨處異鄉的孤寂之情。
這首詞的上下兩片相互呼應、委曲紆折、縈迴復沓,其中表現出的鄉情淒迷婉轉,強烈而感人。
詞句注釋
①浣(huàn)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最早採用此調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為正體,另有四種變體。全詞分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此調音節明快,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②碧(bì)四垂:四面青天與遠處綠野相接,自高而下,同一碧色。 ③芳草:意為芳草掩映的歸途。 ④高梯:高樓。暗指登高易動鄉情。 ⑤燕巢(cháo)泥:落花化為泥土,被燕子銜去築巢。 ⑥林表:林外。 ⑦杜鵑(juān):鳥名,其聲衷苦,似“不如歸去”,勾人鄉思。
白話譯文
晴空萬里,我登上楊柳掩映的高樓,眺望一片芳草綠到天邊。勸你不要登上高樓的頂點,因為此時登高懷遠,最是傷懷。 堂下的新筍已長成竹子,落花已碾成塵土作了燕子築巢的新泥。此時再怎忍心聽那林梢上傳來杜鵑的的啼叫呢?
宣和二年(1120),周邦彥曾任順昌知府,這首詞或許是這個時期所作。暮春之時,詞人登高遠望,看到天空中萬里無雲,地下芳草萋萋,遠處的林外又傳來杜鵑的啼鳴,觸發了詞人的惜春傷懷之情,於是寫下這首詞。
關於它的作者有兩種說法。明代詩人毛晉在《詩詞雜俎》中認為這首詞是李清照寫的,《古今詞統》、《歷代詩餘》也有這種說法。然而宋朝末期陳元龍的《片玉詞》早有記載這首詞,比這更早一些,在方千里、楊澤民所作兩種《和清真詞》以及陳允平的《西麓繼周集》中也記載這首詞,看來這首詞確實是周邦彥所作。
文學賞析
上闋首句“樓上晴天碧四垂,樓前芳草接天涯”中看似都是景語,實則化用了韓倔《有憶》“愁腸泥酒人千里,淚眼倚樓天四垂”和魏夫人《阮郎歸》“夕陽樓處落花飛,晴空碧四垂”的物境和意境,詞人看到了渺遠而開闊的景物,思鄉之情就油然而生。“勸君莫上最高梯”說出了自己思鄉的心緒,因為登得愈高,思鄉的離愁別恨也就愈加強烈,這裡表現了詞人怕觸動無法排遣的鄉情,才不敢憑高眺遠,但詞人卻不予點破,可以說是含而不露,深沉蘊藉。 下闋首句“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中,詞人通過寫新筍成竹、落花燕巢這樣的意象來表達自己對時光流逝思念之情。結合上闋內容,詞人把視角從天空原野拉到了眼前的新竹燕巢,一遠一近,一大一小,豐富了詞的層次感,也在廣闊空間的基礎上加入了時間的維度,使詞的抒情更加真切、感人。末句是景中情語,而其情過於深切,“忍聽林表杜鵑啼”採用反問的語氣,表達了詞人思念家鄉,盼望回歸故里的迫切之情。 這首寫思鄉之情的小令從一開始就將愁情包含在了詞句之中,全詞更顯愁思縈繞、不絕如縷,點明所愁的正是鄉情,而用典自然,如從己出,也是這首詞的重要藝術特色。
名家點評
當代作家陳天敏《敵不可不讀 國學初識 國中圖文版》:這首小令是即景抒懷之作。小令不比慢詞,沒有鋪敘,語言必須凝鍊集中而又深沉蘊藉,才具有感人的力量。 清末作家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上闋,有李白《菩薩蠻》詞“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之意。下闋,“新筍”二句,寫景即言情,有手揮目送之妙。芳序已過,而歸期猶滯,忍更聽鵑聲耶? 現代作家俞平伯《清真詞釋》:此詞一氣呵成,空靈完整,對旬極自然,《浣溪沙》之正格也。 現代作家姜鈞《宋詞大鑑賞》:本詞寫的是傷春離別,但大處著筆,尺水興波,很不常見。
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浣溪沙,词牌名。双调四十二字,上闕三句三平韵,下闋三句两平韵,一韵到底。下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本為唐代 教坊曲名。取自西施在若耶溪浣纱故事。
注釋. 浣溪沙: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 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 端午:民間節日,在舊曆五月初五。 碧紈(wàn):綠色薄綢。 芳蘭:芳香的蘭花。 端午節有浴蘭湯的風俗。 流香漲膩:指女子梳洗時,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 杜牧 《阿房宮賦》:“棄脂水也”。 “小符”句:這句指婦女們在髮髻上掛著祛邪驅鬼、保佑平安的符錄。 雲鬟(huán):女子的髮髻。 賞析. 上片,預示端午節日,將開展浴蘭活動,氣氛十分濃郁。 端午,處於初夏季節。 穿著自然華麗,以襯托參與者的身份。 於朝雲來說,最好是綠色細絹——“碧紈”,正好與她的雅靜性格相符。 天氣稍熱,易出“輕汗”,“微透”著“碧紈”。 “透”字用得貼切,將半明半暗的膚體朦朧美襯托出來了。
下片進一步刻劃人物的內心世界,前兩句“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是一副較為工巧的對偶句,摹寫出這樣的情景:幽居深閨的懷春女子,完全被“愛而不見”的愁苦與期盼的喜悅所左右,這混雜的感情化為風情萬點,都從她一顰一笑的的面部流露無 ...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 斜風細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