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廣場北面的干諾道中行人隧道於1959年4月2日啟用,是香港首條行人隧道,連接愛丁堡廣場碼頭及香港大會堂。1980年2月12日,鐵中環及其位於皇后像廣場的出入口(K出口)啟用,川流不息的行人成為了皇后像廣場平日的特色景象。

  2. 中巴向城巴出售逾710部巴士,並將業務重心全面投放於地產發展,但仍然維持經營一條非專營巴士路線,來往運城及北角政府合署之間。 ( 暫時沒有回應 )

  3. 大會堂建築設計簡約,在眾多維多利亞式建築群中,鶴立雞群,經典的包浩斯風格,配合其多功能用途,可謂「港式文化中心」的典範作。 香港第一間大會堂於1867年由巿民集資興建,及至1869年11月2日由當時訪港的愛丁堡公爵艾爾弗雷德王子主持揭幕儀式。

  4. 要回鄉,就得要在清晨五點鐘起床摸黑從住處出發,趕去火車站排隊,才有機搭到頭班車。 雖然早出門返鄉,但過到了深圳,往往已是下午一二點或三四點,視乎返鄉的人數多少而定。

  5. 隧道全長1.86公里,以沉管式隧道建造,車速限制70公里。跨越維多利亞,將九龍半島和香港島兩岸獨立的道路網絡連接起來。海底隧道南端出入口位於島東區的奇力島。因工程關係該島已與香港島連接。

  6. 1976年,中巴的年營業額超過2,000萬元,進入了全盛期。八十年代,因地鐵宣佈興建島線,加上香港主權前景問題,中巴開始減少在巴士車隊上的投資。地鐵島線於1985年投入服務後,中巴的乘客量大跌,其經營作風亦日趨保守。

  7. 由於綠色專線小巴越來越受歡迎的關係,政府於1977年10月26日首次招標數十條綠色專線小巴路線,供公共小巴商或有興趣的商人競投,首批九龍及新界綠色專線小巴路線分別在1979年4月及11月投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