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無題(因為沒有故事) 人是為明天活著的,因為記憶中有朝陽曉露;假若過去的早晨都似地獄那么黑暗丑惡,盼明天干嗎呢? 是的,記憶中也有痛苦危險,可是希望會把過去的恐怖裹上一層糖衣,像看著一出悲劇似的,苦中有些甜美。

  2. 舒慶春 (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字 舍 shě 予,笔名 老 舍 shě, 滿洲正红旗人,生於 北京,中国現代 小說家 、 戲劇家。. 代表長篇小說為《駱駝祥子》(1936-1937年)、《四世同堂》(1944-1945年),代表 話劇 為《龙须沟》(1950年)、《茶馆》(1957 ...

  3. 老舍. 舒慶春 (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字 舍 se2 予,筆名 老 舍 se2, 滿洲正紅旗人,生於 北京,中國現代 小說家 、 戲劇家。. 代表長篇小說為《駱駝祥子》(1936-1937年)、《四世同堂》(1944-1945年),代表 話劇 為《龍鬚溝》(1950年)、《茶館 ...

  4. 其他人也問了

    • 生平
    • 作品
    • 家庭
    • 故居
    • 研究書目
    • 外部連結

    貧苦童年

    本姓舒穆祿(一说舒舒覺羅,皆待考证)。對於老舍是否會滿語,沒有足夠的資料證明老舍是否曾經學習過或會滿文和滿語,但是通過作品我們可以認為老舍至少懂滿語的語法結構方式。关于老舍的旗籍,老舍儿子舒乙说家世已不可考,而老舍的学生民俗学家金受申,依据老舍家族聚居地、墓地、出生地均在北京正黄旗地界,认定为正黄旗。但因为老舍写作《正红旗下》一书缘故,多被认为是正红旗。 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旗人家庭,其家当时住在今小杨家胡同。次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老舍的父親永壽身為護軍營鎮守正陽門(《清史稿》作天安門),面對來犯的日本軍隊力戰殉國。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老舍家曾遭意大利军人劫掠,老舍當時才一歲半,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 父親死後,老舍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清貧。直到九歲,老舍受旗人刘德绪(字壽綿)资助入私塾讀書。1913年,老舍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以第五名的总成绩毕业,直接派任京师第十七初级及高等小学(现方家胡同小学)校长,两年后晋升为北郊劝学员[註 2],薪金优厚,但两年后因和上级不和主动辞职,到天津南开中学...

    赴英講學

    1924年,在北京缸瓦市伦敦会基督教堂主持人宝广林和燕京大学英文教授易文思(Robert Kenneth Evens)的推荐下,老舍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學院华语讲师。在英期间,老舍录制了灵格风汉语声片教材《言语声片》,帮助翻译家艾支顿(Clement Egerton)英译《金瓶梅》(于1939年正式出版),并阅读大量英文作品,开始文学创作。1926年,老舍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9年夏季,他离開英國,途经新加坡并逗留半年,在华侨中学任教,创作以新加坡为背景的小说《小坡的生日》。1930年春季,他返回到北京,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画家胡絜青。1931年4月二人定婚。7月,在罗常培先生主持下,胡絜青和老舍在灯市口一家三层楼的旅馆里结了婚。到1937年先后任教于济南的齐鲁大学和青岛的山东大学。此间,他看到国民革命军北伐后的国家状况,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为所有蒙受侵略之苦的祖国人民抒发愤慨。小说中,他首次描写了共产党人的形象。1936年老舍写出长篇小说文学代表作《骆驼祥子》。

    戰時回國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老舍离别家小(长女4岁,儿子2岁,幼女还不满3个月)奔赴国难。1938年初,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武汉成立,老舍被推为常务理事和总务部主任,同年随文协迁到重庆,自此主持文协工作直至抗战胜利。1938年在结识了赵清阁,二人开始婚外同居,共同创作。1943年胡絜清带着三个孩子辗转五十多天,越过三条封锁线,艰难到达重庆,情妇赵清阁不得不离开重庆去了上海。抗战期间老舍团结和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利用各种文艺形式为抗日贡献。他自己也以团结抗日为题材,运用各种文学体裁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的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老舍有文学语言大师的称号。其中包括三百多万字的小说,四十二部戏剧,约三百首旧体诗等。他的作品多为悲剧,作品的语言以北京方言为主,风格幽默。他的代表作是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这两部作品现已列入中国初高中语文必读书目,和大学中文专业必读书目。《茶馆》也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高中华文文学必修的作品。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另有一說為900万字)以上的文學作品,文革期間亦漏失了一些尚未發表的文章。其主要著作有:

    曾祖父舒关保,曾祖母舒马氏
    祖父舒克勤,祖母舒孟氏
    父亲舒永寿(1863-1900)死于八国联军侵华,母舒马氏(1857-1942)
    大姐舒静守(1878-1953),大姐夫佟多甫

    老三八东城区灯市西街丰富胡同。院落中种植有菊花、昙花,东次间墙上掛有一幅菊花图,和一幅书法:“伤心京华太平水,湖底竭时泪不乾”。 在故居中,摆放有老舍在英国使用过的酒壶,在美国使用过的金丝眼镜和台历,有老舍结婚时的银牌、银盾,老舍点题齐白石作的画以及老舍收藏的字画、扇面等。还有社会人士捐献的珍贵老照片,譬如1918年老舍在北京师范学校的毕业班合影照片,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合影等。

    王德威著,胡曉真等譯:《寫實主義小說的虛構:茅盾,老舍,沈從文》(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李姃宣:〈论老舍的幽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伊藤敬一:〈《微神》小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老舍研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北京老舍紀念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這是一部中國現代長篇小說名著,是老先生正面描寫抗日戰爭,揭露、控訴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謳歌、弘揚中國人民偉大愛國精神的不朽之作。

  6. 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于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 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群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

  7. 老舍. 1899年—1966年. 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 老舍. 長篇小說. [編輯] 《貓城記》、《離婚》、《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正紅旗下》 未完成 、《文博士》、《趙子曰》、《鼓書藝人》、《二馬》、《牛天賜傳》、《火葬》、《我這一輩子》 中篇小說. [編輯] 《微神》、《月牙兒》、《陽光》 短篇小說集. [編輯] 《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集外》 話劇. [編輯] 《龍鬚溝》、《茶館》、《桃李春風》、《大地龍蛇》、《殘霧》、《神拳》 其他合集. [編輯] 《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老舍文集》 其他. [編輯] 《老舍自傳》 《自擬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