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一年在鞭炮聲中過去了,春風暖得像把屠蘇酒也吹熱了。 大年初一的早上,每一戶人家也把門上畫著神像的舊桃木板拿下來,把新的換上,為此換來一年的好運氣。 賞析 這是一首寫農曆新年的詩。 詩人在首句以爆竹聲作襯托,直接點出「一歲除」,緊扣題目「元日」。 第二句承上寫元旦喝屠蘇酒的習俗。
      www.rthk.hk/chiculture/chipoem/poem13.htm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古詩三百首,國小古詩,春節,風俗,抱負,早教古詩100首譯文及注釋譯文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 ...

  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出自宋代 王安石 的《元日》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注释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 除:逝去。 屠苏:屠苏,亦作“屠酥”,“屠苏”本来是一种阔叶草,南方民间风俗,有的房屋上画了屠苏草作为装饰,这种房屋就叫做“屠苏”,另一种说法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赏析 此句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场景,诗人抓住春节具有代表性的细节,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诗人对新年的美好祈愿。 完善. 原文.

  4. 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 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 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

  5. 原文.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 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注釋. ⑴元日: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 ⑵爆竹:古人燒竹子時使竹子爆裂發出的響聲。 用來驅鬼避邪,后來演變成放鞭炮。 一歲除:一年已盡。 除,逝去。 ⑶屠蘇:“指屠蘇酒,飲屠蘇酒也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⑷千門萬戶:形容門戶眾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時光亮而溫暖的樣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歷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 也作春聯。

    • 概觀
    • 基本介紹
    • 注釋譯文
    • 創作背景
    • 作品鑑賞
    • 作者簡介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

    •作品名稱:《元日》

    •創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處:《臨川先生文集》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詞語注釋

    ⑴元日:農曆正月初一,即春節。 ⑵爆竹:古人燒竹子時使竹子爆裂發出的響聲。用來驅鬼避邪,後來演變成放鞭炮。一歲除:一年已盡。除,逝去。 ⑶屠蘇:“指屠蘇酒,飲屠蘇酒也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⑷千門萬戶:形容門戶眾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時光亮而溫暖的樣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曆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也作春聯。

    白話譯文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此詩作於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時。1067年宋神宗繼位,起用王安石為江寧知府,旋即詔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為擺脫宋王朝所面臨的政治、經濟危機以及遼、西夏不斷侵擾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對”,王安石即上書主張變法。次年任參知政事,主持變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見家家忙著準備過春節,聯想到變法伊始的新氣象,有感創作了此詩。

    文學賞析

    此詩描寫春節除舊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聲送走了舊的一年,飲著醇美的屠蘇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門上的桃符都換成了新的。 這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於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年節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逢年遇節燃放爆竹,這種習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續至今。古代風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後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承接前面詩意,是說家家戶戶都沐浴在初春朝陽的光照之中。結尾一句描述轉發議論。掛桃符,這也是古代民間的一種習俗。“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個壓縮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舊符”省略了“桃”字,交替運用,這是因為七絕每句字數限制的緣故。 詩是人們的心聲。不少論詩者注意到,這首詩表現的意境和現實,還自有它的比喻象徵意義,王安石這首詩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是因為他當時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間,正如眼前人們把新的桃符代替舊的一樣,革除舊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對新政充滿信心,所以反映到詩中就分外開朗。這首詩,正是讚美新事物的誕生如同“春風送暖”那樣充滿生機;“曈曈日”照著“千門萬戶”,這不是平常的太陽,而是新生活的開始,變法帶給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結尾一句“總把新桃換舊符”,表現了詩人對變法勝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悅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的這一規律。 這首詩雖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極力渲染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同時又通過元日更新的習俗來寄託自己的思想,表現得含而不露。

    名家評價

    王相《增補重訂千家詩》:“此詩自況其初拜相時的行君政,陳舊布新,順始行己之政今也。” 熊柏畦《宋八大家絕句選》:“這首詩既是句句寫新年,也是句句寫新法。兩者結合得緊密桔切,天衣無縫,把元日的溫暖光明景象,寫得如火如荼,歌頌和肯定了實行新法的勝利和美好前途。” 姚奠中《唐宋絕句選注析》:“用一‘換’字,即寫出當時的風俗習慣,更為讀者開闢了新的詩意。揭示出新的代替舊的,進步的代替落後的,歷史發展的這個不可抗拒的規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人稱半山居士。封為舒國公,後又改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江右民系,北宋臨川縣城鹽埠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慶曆二年(1042年)進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次年復任宰相;熙寧九年(1076年)再次罷相,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半山園,封舒國公,不久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諡文。執政期間,曾與其子王雱及呂惠卿等注釋《詩經》《尚書》《周官》,時稱《三經新義》。其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所著《字說》《鐘山一日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後人輯有《周官新義》《詩義鉤沉》等。

  6. 出自宋代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古詩三百首,國小古詩,春節,風俗,抱負,早教古詩100首譯文及注釋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tú)蘇。

  7. www.tpomps.edu.hk › chinese › poem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註釋: 1. 元日:一年的第一天,即農曆正月初一。 2. 一歲除:一年過去了。 3. 屠蘇:酒名。 中國古代風俗,每年 除夕家家用 屠蘇草泡酒,弔在井裏,元旦日取出來,全家 按次序由小以至尊長喝屠 蘇酒。 4. 曈曈:太陽初升,由暗而漸漸明亮的樣子。 曈:【童】。 5. 桃/符:桃和符都是指「桃符」。 古代風俗,元旦日用桃 木板繪神茶、鬱壘兩個神像,懸掛在門上,說是 能驅邪;後來逐漸為春聯代替。 普通話範讀 | 粵音範讀.